APP下载

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管理模式探究

2018-06-07梁爽李露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工联动教务

梁爽 李露

【摘要】学工和教务虽然归属于不同的部门,但都是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开展工作,双方工作既相互独立也相辅相成,当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落实到基层时,学工部门的部分举措与教务部门的教学安排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的管理模式,探究如何处理好这两个队伍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成长。

【关键词】学工 教务 联动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学风建设专项)“学工-教务合作育人的路径选择与学习环节优化管理研究”立项课题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46-02

学工处和教务处作为主管学生事务管理的两大核心部门,都围绕着“以生为本”的核心思想,着力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来进行服务。教务偏向于“课内、课业”,学工则偏向于“课外、生活”,二者既相互独立,也相辅相成,也建立有固定的沟通渠道。

一、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管理模式的现状

1.学工教务工作独立交叉

高校学生工作主要覆盖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风建设、就业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等,教务部门主要负责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学籍管理、教师管理等,双方各自归属与学生工作部与教务处管理,两个部门相互独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着较多的交叉,例如学籍管理工作、四六级考试、学生成绩管理等,由于相关工作都是围绕学生为主体展开,因此这些工作都需要两个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开展。

2.学工教务工作存在断层脱节现象

学工与教务在日常工作中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明显。学工部门由学工处到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再到党委副书记主管的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队伍构成,教务部门由教务处、主管教学的院长、学院办公室教学秘书构成,两条线各自有重点及日常管理工作,平时互不干涉,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3.学工教务工作人员缺乏联动交流机制

从学生的意见搜集以及在日常实际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发现学工和教务在学生人才培养及制度制订等问题上缺乏有效的联动交流机制。教务部门更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课后的辅导和发展,而辅导员作为教务与学工交流的中介,往往忙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构建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对学生学习环节的关注与教务之间并没有良好的联动。同时,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落实到基层时,学工部门的部分举措与教务部门的教学安排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二、构建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有利于部门间形成合力协同管理

高校的核心工作在于“育人”,对于高校而言,只有各学院之间形成纵向合作,各部门间横向合作,纵横结合协同管理才能有效覆盖全体学生,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育人工作的基础在于各个基层学院和职能部门,与学生最直接相关的就是学工系统和教务系统,构建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管理模式就是来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2.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

教务部门所主导的第一课堂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工部门主导的第二课堂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拓展,对于学生而言,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第一课堂引导学生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第二课堂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学习情况,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3.有利于学工、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构建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搭建学工教务交流互通的平台,使得学工能加入教学管理活动,教务参与学生工作活动,双方在部分存在矛盾的工作上消除误解,增强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有效优化各部门管理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队伍建设目标。

三、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管理模式实施路径

1.搭建互动沟通平台

(1)形成例会制度

学工与教务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实效性,一旦相应工作或细节传达不到位会给学生工作跟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应当由学校主导,通过搭建学工-教务例会制度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要求学工和教务共同参与,双方可以通过例会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细节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推进各类工作的统筹开展。

(2)实现网络信息共享

学工与教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双方的绝大部分信息交流都局限在各自的系统内,极大地影响了管理运行效率。我们可以通过办公网络来实现信息共享,整合学工、教务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办公,学工可以将学生近期到课情况、日常考勤、对教学工作的反馈等信息共享到教务群,教务可以将教学管理的相应细节与学工进行沟通,双方从多个角度、层面实现信息共享,覆盖学工、教务管理的全过程。

(3)启动教学联动巡查制度

由二级学院学工与教务共同对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巡查,并将巡查记录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共享。学工可以通过巡查了解到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教务也可以通过巡查把握课堂教学的状况、教学质量等,双方及时沟通,有利于学风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2.学工-教务互通互用

学工、教务部门的工作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辅导员应当协助教务人员承担教学面向学生的部分工作,教务人员也应当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双方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互通互用相互协作,通过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和学生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管理效能的有效提升。

(1)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构建学生评教、专家评教、主管评教、学工评教、自我评教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学生评教工作中把握学生的参与度与评价有效度;在专家评教中,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评价;主管评教由主管教学的院长对任课教师日常教学过程和状态进行评价;学工评教由学工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纪律、课后答疑等方面工作的评价,并作为学生评教的重要参考依据。

(2)学生管理评价体系

与教学管理对应,构建学生评价、部门评价、班级管理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中,对学生工作及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工部门对辅导员、班主任个体能力、工作态度、班级建设等方面予以评价;班级管理在学期初设置量化指标,并在学期末根据指标对应予以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对學工部门对其工作的支持度作出评价;辅导员及班主任对自身的每学期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

3.以学风建设为中心,推进第一、二课堂融合

依托创新创业学分的设立,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实现由教务主导的第一课堂与学工主导的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在教学部门设置教学计划时,结合学工的重点活动安排,有意识地配合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进行教育引导。结合专业、社团特色,鼓励专任教师参与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培育、孵化各类科技文体赛事团队,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基于学工、教学深度融合的学风建设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

[2]林凤娇,朱强.教务与学工联动促学工程探析[J],现代营销,2013

作者简介:

梁爽,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李露,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学工联动教务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学工系统战役工作纪实
学工团队自省:解决校园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研究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高校学工事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及教育路径初探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学工助理队伍建设
——学工助理的角色定位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