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妇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探讨

2013-07-31吕霞

海南医学 2013年16期
关键词:明显增加体重增加体重

吕霞

(文昌市庆龄妇幼保健院,海南文昌571300)

孕妇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探讨

吕霞

(文昌市庆龄妇幼保健院,海南文昌571300)

目的探讨孕妇的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3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产妇的一般特征、孕前体重指数(BMI)、怀孕期间体重增加值、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并分析孕期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关联性。结果孕前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孕期增重15.1~20 kg则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均< 0.05),孕妇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组新生儿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怀孕前的体重增长过大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具有潜在风险,但孕期妇女体重增加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影响不大。

孕妇;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出生体重

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育龄妇女肥胖的比例显著增长,呈现出怀孕期间体重显著增长的趋势。新生儿出生体重、围产儿死亡率以及孕妇妊娠并发症与孕期体重的增加有关[1]。因此,孕妇合理增加体重在孕期保健中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回顾分析文昌市庆龄妇幼保健院孕妇围产期的临床资料,探讨孕妇的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以期指导孕妇在妊娠不同阶段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来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减少母婴合并症、提高人口质量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就诊分娩的初产妇(单胎)346例。孕妇年龄21~35岁,平均(27.32±2.76)岁。所选孕妇饮食不受任何限制,排除高血压、心、肝、肾等病史,排除糖尿病等病史。

1.2 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怀孕妇女的一般特征、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长值、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参与的孕期妇女在第12周妊娠前进行个人保健卡建档,制订产前体检计划,按时体检直到分娩结束。同时由专人测量孕妇妊娠前的体重与身高,并计算BMI。

1.3 分组标准孕前BMI>25为肥胖组,孕前BMI<25为正常组[2];随访孕妇群体在妊娠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计算孕期间体重增长值,增长值=产前体重(分娩前1周)-孕前体重。按孕期体重的增长值分组:≤10 kg组(A组),10.1~15 kg组(B组),15.1~20 kg组(C组),20.1~25 kg组(D组),>25.5 kg组(E组);A、B、C、D组为正常组,E组为肥胖组。分娩后及时测量并记录下新生儿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A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肥胖组共28例,正常组318例。肥胖组与正常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孕妇体重增加与分娩方式与A组比较,B、C、D、E各组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与B组孕妇比较,C组剖宫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E组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与C组孕妇比较,D、E组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D、E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孕妇体重增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2.3 孕妇分娩形式、婴儿儿体重及孕前体重指数剖宫产:孕前肥胖组23例(82.14%),体重正常组剖宫产173例(54.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2,P<0.05)。孕前肥胖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 g、2 500~3 999 g、>4 000 g者分别为0、26例(92.86%)、2例(7.14%);体重正常组分别为4例(1.26%)、287例(90.25%)、27例(8.49%)。孕妇体重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体重<2 500 g的构成比与孕妇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5.53,P>0.05),孕妇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新生儿体重2 500~3 999 g、>4 000 g的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5.75、46.87,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分娩结果及新生儿体重构成[例(%)]

2.4 各组孕妇妊娠并发症情况与正常组比较,孕前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00.42、116.32,P< 0.05);与孕期不同程度增重的各组A、B、D、E比较,C组孕期增重15.1~20 kg孕妇妊高征(χ2分别=100.42、89.45、69.78、112.32)、妊娠期糖尿病(χ2分别=116.32、108.35、99.55、100.78)发病率明显增加(P均<0.05);胎盘前置、早剥、贫血发病率在肥胖组间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6.52、98.55、101.30、89.72,P>0.05),各体重增长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36.32,P>0.05),见表3。

表3 各组别孕妇妊娠并发症情况[例(%)]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增长,生活物质资源极其丰富,孕妇往往是整个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因此她们常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孕期运动减少,营养摄入分布不均衡,消耗远远小于摄入,使体内热量摄入、脂肪积聚和消耗失去平衡,这些都使得在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的孕妇逐年增加,日趋明显[3]。研究表明,孕妇肥胖与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并发症、难产以及围产儿病死率密切相关[4]。孕妇人群随着体重在孕期的过度增加,能量代谢紊乱,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而孕妇人群在孕期体重的过度增长对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指导孕妇群体在孕期体重的合理增长,对于防止分娩时、分娩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高征、胎盘早剥等具有重要意义。美国1990年发表的“IOM推荐的体重增长范围”报道正常人群孕妇孕期平均增重为12.5 kg。但该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国内研究罕见,而且缺乏系统性。本组资料显示与文献报道的理想体重组增重11.0~20.9 kg[5]基本一致。本研究中,与孕期增重≤10 kg组比较,孕期增重>10.1 kg各组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与孕期增重10~25 kg各组孕妇比较,孕期增重>25.5 kg孕妇剖宫产亦明显增加,提示孕期增重与妊娠分娩方式密切相关。

新生儿体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加决定的[6]。孕妇孕期平均增加BMI 2.63的孕妇分娩时出生低体重儿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分娩时新生儿体重正常的孕妇在孕期的BMI平均增长3.67,分娩时出生巨大儿的孕期BMI平均增长为4.08。因此,将孕期体重增长及孕前体重指数适当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不仅使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保持在一个正常水平,同时也能降低孕妇妊娠期间的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因此,BMI>25、孕期体重增加>15.1 kg以上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测与指导,以便我们对孕妇妊娠并发症能够早期识别和诊断,使其得到合理的控制和治疗,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肥胖妇女妊娠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会高于非肥胖性的妇女。肥胖是妊高征发病的一个好发因素[7]。肥胖妇女可能有脂代谢紊乱,有文献报道血脂代谢紊乱可能与胎盘血管粥样硬化导致妊高征的发生有关[8]。本研究中,孕前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孕期不同程度增重的各组比较,孕期增重15.1~20 kg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7.55%)、妊高征(1.89%)明显增加;由体重增加构成比看出,体重增加以10.1~15 kg、15.1~20 kg区间组为主,因此,我们推荐本地区孕妇合理增长体重以10.1~15 kg为宜。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贫血在体重指数正常组、肥胖组及各体重增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监测孕妇体重指数,对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分娩期妇女有着重要意义,也可降低与其相关的剖宫产率,控制妊娠前合适的体重指数,做好产前监测检测BMI的,随时指导孕妇的饮食、运动,避免孕期体重过度增加或能改善妊娠结局。此外,对双胎孕妇等特殊群体,孕期体重合理增长的问题也值得关注,需进一步研究。

[1]潘丽霞,胡新磊,田玉燕,等.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36(13):1790-1791.

[2]金子环,董丽宏,王淑娟,等.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368-369.

[3]李伟,倪思玲.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2):39-41.

[4]张晓娜.肥胖孕妇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2): 137-138.

[5]杨凯青.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2):6989-6991.

[6]毕海燕,袁智云,李春梅.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值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临床医学,2010,30(3):35-36.

[7]徐会英.瘦素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59-62.

[8]章伟丽,李爱金,熊辉明.孕晚期血脂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6):611-614.

Correlation of 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with the outcome of pregnancy and neonatal birth weight.

LV Xia.Qingl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Wenchang City,Wenchang 571300,Hainan,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with the outcome of pregnancy and neonatal birth weight.MethodsA total of 346 patients of single fetal primipara in m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1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maternal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BMI),the value of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pregnancy outcome,and birth weight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and neonatal birth weight was analyzed.ResultsThe incidences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in the obesit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In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weight gain of 15.1~20 kg,the incidence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gestational diabet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The neonatal weight ratio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and the obesity group(P>0.05).ConclusionExcessive weight gain of women before pregnanc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utcome of pregnancy,resulting in a potential risk,but weight gai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neonatal birth weight

Pregnant women;Body mass index(BMI);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Birth weight

R714.14+1

A

1003—6350(2013)16—239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6.0986

2013-03-13)

吕霞。E-mail:ijinan6954@163.com

猜你喜欢

明显增加体重增加体重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称体重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社会版(十一)
黄河在咆哮
你的体重超标吗
法国针对华人暴力抢劫增加
孕妇甲减须进行监测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
女性体重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