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脱石散联合美常安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观察

2013-07-31陶永胜刘建平

海南医学 2013年16期
关键词:常安蒙脱石肠炎

陶永胜,刘建平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深圳518029)

蒙脱石散联合美常安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观察

陶永胜,刘建平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深圳518029)

目的观察及评价蒙脱石散联合美常安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化内科住院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共三组,治疗组用蒙脱石散和美常安联合口服治疗,对照Ⅰ组单用蒙脱石散治疗,对照Ⅱ组单用美常安。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统计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观察临床症状改变,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Ⅰ组为52.4%,对照Ⅱ组为54.5%,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大便干结1例,对照Ⅰ组出现1例,对照Ⅱ组未出现,适当减少蒙脱石散用量可缓解,不影响治疗,余未发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联合美常安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蒙脱石散及单用美常安,且疗效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蒙脱石散;美常安;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腹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肠道放射性损伤,主要见于腹腔、盆腔及腹膜后肿瘤,尤以妇科肿瘤及前列腺肿瘤放射治疗后多见,可累积肠道任何节段,小肠、结肠及直肠[1]。根据不同照射剂量,文献报道发生率在5%~17%[2]。放射性肠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两种临床类型,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在放疗期间或放疗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症状,主要是肠黏膜上皮结构受到破坏及上皮细胞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在放疗结束后6~24个月,也可晚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出现症状,放疗导致肠黏膜糜烂、溃疡,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系膜缩短僵硬,重者可肠壁穿孔及窦道形成。有研究者根据放射性肠炎病理改变主要为肠黏膜和血管结缔组织受到损伤,而把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病变3个阶段[3]。随着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临床上放射性肠炎患者也越来越多,尤以慢性放射性肠炎危害大,目前尚无规范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故积极探索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消化内科放射性肠炎住院患者,为减少个体差异影响可比性,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病例:原发病均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或卵巢恶性肿瘤,经腹部设野放射治疗,照射量45~65 Gy,放疗后3~24个月发病。无精神病患者,除外其他系统、器官严重疾患。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肛门坠胀、里急后重以及消瘦等,肠镜检查以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为主,主要改变充血、糜烂、渗血、溃疡形成,排除占位病变,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病情太轻、症状不明显患者和并有肠梗阻、肠穿孔、大出血及肠瘘重症病例均除外。符合条件的病例共67例,随即分为三组,治疗组24例,年龄31~73岁;对照Ⅰ组21例,年龄32~75岁;对照Ⅱ组22例,年龄31~72岁;三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轻重、临床表现及肠镜下表现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蒙脱石散3 g口服,3次/d,美常安0.5 g口服,3次/d;对照Ⅰ组单用蒙脱石散3 g口服,3次/d;对照Ⅱ组单用美常安0.5 g口服,3次/d。三组疗程均为2周,每组其他治疗措施一致,均嘱少渣、高能量饮食,予补液、营养支持的对症治疗,有明显感染者予抗感染治疗,所有病例均未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期间统一监测血常规、粪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于治疗前、疗程第1周结束、第2周结束统一记录,每周观察患者腹痛、腹泻、便血、大便性状、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变化,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追踪随访1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2周后参考路月玲等[4]疗效标准判断临床效果。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粪便常规检查变化不明显,肠镜检查结肠直肠黏膜无明显好转;好转: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粪便常规基本正常,肠镜检查结肠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减轻或消失,糜烂或溃疡面缩小;治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常规未见异常,肠镜检查示结肠直肠黏膜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无复发。治愈与好转均视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软件SPSS11.5版本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Ⅰ组为52.4%,对照Ⅱ组为54.5%。治疗组与对照Ⅰ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643,P<0.05),治疗组与对照Ⅱ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964,P< 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大便干结1例,对照Ⅰ组出现1例,对照Ⅱ组未出现,适当减少蒙脱石散用量可缓解,不影响治疗,余未发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放射性介入诊断及治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损伤及反应等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生物机体接受电离辐射引起机体组织生物化学性损伤,引起一系列的组织化学变化,导致机体急性慢性或远期的有害反应,与放射剂量、部位以及照射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辐射可通过肠黏膜隐窝部的干细胞增殖,干扰肠黏膜的更新,发生黏膜特征性改变。此外,黏膜下小动脉内皮细胞对发射极其敏感,在黏膜急性损伤数周后出现肿胀增生、纤维素变,形成闭锁性脉管炎,致肠壁缺血坏死与细菌感染。同时胶原酶活性增加,胶原再合成受抑制,易发生肠穿孔。放射损伤可致DNA损伤、基因突变和患者免疫受抑制而继发肿瘤。妇科肿瘤及前列腺癌放疗均可致直肠癌,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左右[5]。

蒙脱石散有效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具有层纹状结构,体表面积大,达100 m2/g,它能连续均匀覆盖消化道黏膜表面,从而起到保护胃肠黏膜、减少损伤因子侵袭和提高消化道黏膜细胞正常吸收分泌功能。蒙脱石散具有非均匀电荷分布特性,对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这些致病菌的毒素有吸附、固定和清楚作用,还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消化道局部免疫作用和局部止血作用。研究表明,蒙脱石散可直接修复损伤的肠黏膜[6],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作用。蒙脱石散口服进入消化道后,随粪便排出,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对心肾肝脏等器官无影响。

本研究单用蒙脱石散治疗放射性肠炎结果证实治疗有效、而且安全。放射性肠炎引起肠壁损伤后常常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菌群失调。美常安含有枯草杆菌和屎肠球菌,这两种菌是健康人肠道中正常菌群成员,服药后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活菌,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过度繁殖,调整肠道正常菌群,可降低肠道pH值和内毒素水平以维持正常的肠蠕动,有明确的调节肠道菌群及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所以对放射性肠炎患者使用美常安治疗,有利于恢复正常肠道菌群比例及肠道功能。本研究单用美常安治疗放射性肠炎也有一定疗效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联合美常安治疗放射性肠炎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1]潘秀珍,蔡立勉.放射性肠炎[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 396-397.

[2]Savarese DM,Savy G,Vahdat L,et al.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toxicity with glutamine[J].Cancer Treatment Reviews,2003,29(6):501-513.

[3]李荣富,孙涛.放射性肠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17(2):257-258.

[4]路月玲,董立慧,张钰,等.思密达联合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3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 2011,20(10):729-730.

[5]李宁.放射性肠炎[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2): 712-714.

[6]张永恒,张艳,卢乙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09,12(02):226-227.

R516.1

B

1003—6350(2013)16—245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6.1013

2013-04-03)

陶永胜。E-mail:9526qq@163.com

猜你喜欢

常安蒙脱石肠炎
长安 常安
长安常安
长安常安、共抗新冠疫情美术作品选登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葛根固敛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草酸对蒙脱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