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加强交通专业人才培训

2013-07-26邢智强代建芝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能力导向培训机构人才培养

邢智强 代建芝

摘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人才流动也不断加快。与此同时,随着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人才供求缺口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满足初次求职者和转岗者的求职要求,缓解交通人才供求矛盾,必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训机制,大力发展行业培训服务,加大交通人才的培训力度。文章分析了以能力为导向加强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以及交通类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在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能力为导向培养交通专业人才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培训机构;能力导向;交通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AO-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19-03

行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行业培训属于教育范畴,但又不同于普通的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的针对性更强,更加突出能力培养。行业培训机构要以培养“培养求职者劳动技能,提升从业者业务素质”为目标,其主要培训目的是培养初次求职者、转岗求职者的求职能力,提升在职在岗人员的业务素质。交通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高、技术变化快的行业,不仅对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快,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日新月异。作为交通行业的培训机构,既要强调行业培训的理论知识传授,更要突出行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交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交通产业的纵深化发展,对从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交通行业的专业培训机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必须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跟踪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发培训项目、优化培训课程、强化技能培养,在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现代交通产业发展需要的交通类专业人才、推动社会主义交通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培训机构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过去,高校招生规模相对较少,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各类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是,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加上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行业培训机构进入了发展的艰难时期。生源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培训机构重新考虑自身的发展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市场需要,获得市场的认可。过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过于看重学历、证书等表面上的材料,忽视对求职者的能力考查。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逐步成熟,对人才的判断更多地看重能力,迫使培训机构注重参训者的能力培养。

受2008年以来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适龄青年就业难度持续加大,缓解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失衡,最有效的办法是发展职业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这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也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抓住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优化人才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使培训机构的“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后危机时期”交通行业培训机构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交通行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高、技术变化快的行业。交通行业的专业培训机构,必须根据交通行业对人才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思路、内容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培训机构的管理者,需要反思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紧扣“技能培养、素质提升”的人才培养思路?是否完全贯彻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提高参训者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实践工作能力,服务于交通行业劳动者的业务素质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师资力量,是否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培养、素质提升”的需要,是否有足够的师资保障?我们是否充分开发了培训项目,我们的培训项目是否有完善的实施规划,是否完全基于市场需求而设置课程体系?最后,我们的培训服务,是否真正让参训者学有所成,是否切实提高了参训者的实践工作能力?是否提高了参训者初次就业、转岗就业的竞争力?是否为委托培训单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湖南交通行业部分培训机构、交通运输系统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调研,认为交通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培养项目开发和培训内容更新相对滞后。交通类培训机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注重培训项目的开发,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充分体现行业培训机构的市场应变能力和行业跟踪能力,体现培训机构前瞻性和灵活性。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培训项目,更能适应交通产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长远需要,更具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更容易形成培训特色;同时,交通产业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职业层出不穷,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开发出一些交通产业发展急需的短线培训项目,更能适应交通产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更有利于培训规模的扩大。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的管理者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培训,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不以市场需求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相对僵化的培训服务,对行业培训机构自身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 行业培训服务供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行业很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行业培训体系,为交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交通行业培训机构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整体来看,交通行业培训服务的供需还存在结构性失衡:我们的调查发现,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交通人才的巨大需要,很多初次就业者和转岗就业者,都想通过专业培训,进入这个极具发展潜力、进入门槛较高、富有挑战性的行业。另外,交通技术日新月异,一些交通行业的从业者,也需要持续“充电”,通过专业培训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因此,交通行业培训的实际需求很大,培训事业发展前景很好。而与此同时,一些培训机构却生源紧张,为争抢培训业务使尽浑身解数,甚至不惜“跑关系、走后门”,招生效果仍不理想。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是各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强,设施设备建设相对滞后,业务培训不能给委培单位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所致。此外,交通行业培训机构的学制不灵活,远程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足,不能为学员提供便捷的、低成本的业务培训服务,也是影响交通行业培训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3 教育管理体制亟待进一步理顺。师资和硬件设施是影响教育培训效果的一个原因,而管理体制则是影响行业培训效果更重要的原因。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影响交通行业培训的体制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培训的规划性不强,如有些培训机构因社会需求或工作岗位变化而临时决定培训内容,匆忙开展培训活动,使得培训缺乏科学规划,影响培训效果。其次,培训项目的开发缺乏严肃性。一些培训项目的开发缺乏市场调查,项目开发决策多由管理者做出,培训项目的开发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论证。再次,人才培训与提拔任用之间存在脱节,往往是培训机构认真制订、实施培训计划,人事部门认真考核、提拔任用人才,但两者之间缺乏联系,影响了在职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动力。最后,缺乏对培训的评估、监督机制,既缺乏对培训过程的管理,也缺乏对培训结果的考核,只要参加了培训,参与者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参训证明,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流于形式也就在所难免。

4 教育培训经费供给紧张。专业培训工作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设备和设施,需要有相应的师资和经费保障。尽管目前各地交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培训机构的绝大部分经费都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直接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如支付教师工资的支出、改善教学设备的支出、学员实习实训的费用支出)所占比例较低,而且这些支出大多由单位自筹解决,难以获得政府拨款和社会援助,培训机构经费供给紧张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交通专业人才的对策建议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交通专业人才,要求我们坚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管理体制;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培训经费供给;强化资源整合,打造教育培训品牌。

1 坚持“技能培养、素质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对交通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区别的。以工程管理岗位为例,有监理工程师、专业工程师、部门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等。教育机构层次不同,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有所区别:普通本科教育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为目标;职业院校“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为原则,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行业培训机构以“面向特定行业,有针对性地培养求职者的劳动技能、提升在职在岗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目标。因此,行业培训机构必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培养求职者的劳动技能和求职竞争力,更新在职在岗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在职在岗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开发一些具有前瞻性、灵活性的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初次求职者、转岗求职者和在职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这既帮助了受训者提高就业机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扩大机构与外界的联系,提高培训机构自身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2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培训机构,我们的人才培养要贯彻“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让已经工作的人成为符合工作变化需要的人”的理念,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就业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及时、灵活地调整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在培训项目开发上,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设置具有前瞻性的长线项目,通过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专业培训,将其打造成为品牌项目、特色,以突出培训机构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同时,要根据社会的急需人才种类,设置具有灵活性的短线项目,通过“短、频、快”的“应急培训”,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培训内容设置上,要突出职业特征,既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根据“实用、针对”的原则,培养专业技能素质。

3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管理体制。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管理体制,关键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培训以课堂为中心,这种做法培训不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符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需求。因此,要大胆改革创新,以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坚持传授知识与技艺技能训练并重、将理论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应用能力;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参训者在生产过程中学习技能,在劳动过程中提升素质。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在教师评价方面,要从理论学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既注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又注重对教师育人能力的评价,还要对教师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参训者评价方面,要按照专业技能评价与非专业技能评价结合、产品质量评价与职业能力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参训者的学业考试成绩、技能鉴定成绩、实践工作表现、日常行为表现等各个方面,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

4 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培训经费供给。教育投资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行业专业性强,交通人才的培养属于“资本密集型”投资,更需要资金的投人。事实上,培训经费投入作为教育投资的一部分,是一种战略性投资,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培训部门在争取培训经费时,一是要广泛宣传培训经费投入的战略性意义;二是想方设法获得部门或行业领导人的支持,这就需要培训机构积极向行业管理者展示培训的成果;三是多渠道筹集经费,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四是要合理分配和使用经费,以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多方筹措资金,在保障培训经费供给的同时,对培训经费加以高效利用,才能取得好的培训效果,这对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5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行业培训品牌。任何培训机构,不管其规模有多大,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必须在立足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强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对于行业培训机构来讲,设施设备、师资力量、资金资源等,都是其必不可少的资源,但这些资源都是有形的资源。作为知识型组织,其更重要的是无形资源,这是形成培训特色和培训品牌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交通类行业培训机构而言,其无形资源的整合,关键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组织结构,将行业培训机构打造成为知识型组织;二是优化创新环境,建立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学习氛围;三是完善政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此外,作为交通行业的培训机构,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必须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可以通过与交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或战略联盟关系,强化与外部组织的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培训项目、拓展培训机会,也有利于增加参训者的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还有利于提升行业培训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培训机构人才培养
美国国防采办大学职业教育做法及启示
浅谈出国考试类图书市场现状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能力导向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Java课程群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