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9市3盟旅游合作发展“23N”模式探究

2013-07-23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区域间内蒙古区域

杨 娇

区域旅游合作不仅是对旅游景区、线路的拼接,而且是在合作开发共享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区际、区内旅游产业链,实现区际、区内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旅游合作的第一主体是地方政府,它追求的是地方利益;第二主体是企业,它所追求的则是经济效益。在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的外部制度框架和内部运行机制。旅游合作应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选择竞争博弈下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合作发展模式。

一、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综述

(一)典型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分析

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是指区域旅游系统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在合作区域空间内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它是区域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互补效应、整体效应、共生效应的产物,是基于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旅游资源条件、区域经济活力等条件下的空间自我组织过程。区域旅游合作在不同的合作机制和区域条件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并处于时空演化之中。

典型的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有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等5种,它们在发展阶段上是逐渐递进的。合作起步阶段,一般是若干个合作体间以某种连接载体相互联系,以赢得更多的输入性客源,合作体间合作关系比较简单;随着合作开展,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合作体由于资源或市场的优势,逐渐在合作中起主导地位,各种要素迅速向其集中,形成区域增长极;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向边缘区域辐射,带动边缘区域的发展;随着边缘区域的发展壮大,最后达到多赢的梯级网状结构的理想状态。这5种典型的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的主要特征和运用阶段各不相同,需结合各地实际,采取不同的具体举措。

(二)国内具体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综述

对于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国内学者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1)陈健平在闽台现有旅游合作基础和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主导的制度本位驱动、资源整合的产品价值驱动、品牌传播的目的地形象驱动、集群培育的产业链驱动的“四驱一体化”的闽台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2)张新认为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分为经济发达型、互补型、依赖型、竞争型、独大型,相应的代表典型如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大三峡地区、华中地区、环渤海地区;

(3)粟路军、柴晓敏界定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本涵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以地方利益为基础,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交易为协同方式,以政府机制为协同保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4)文吉、魏清泉认为要解决粤西各海岛现存的过渡开发和各海岛之间的替代性竞争,必须采用粤西海岛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的模式,建立粤西海岛旅游联合区,并从客源细分和产品设计对粤西海岛旅游联合区进行整体定位;

(5)申燕萍针对河南省的旅游业现状,结合行政区域内合作的问题,提出了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模式,即“点—轴—圈”协同推进模式,并提出了实现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的保障措施;

(6)张众在对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的原则、目标,构建了以旅游中心城市带动为主,旅游景区合作为先导的合作模式等。

二、内蒙古区域旅游合作“23N”模式的确立

结合以上对典型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模式和当前国内各省市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分析,以及内蒙古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最终确立内蒙古在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中应选择23N的发展模式,即2个合作层次、3种合作渠道和N方面的合作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2个层次是指东、西部旅游区各自范围内各盟市间的合作层;东、西部旅游区与周边省份间合作层。后者主要是依据内蒙古及周边省区相似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相对集中性、差异旅游资源组合的地域广泛性、以及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在不同地理单元上空间联系的紧密性,构建内蒙古西部旅游区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北京、河北旅游合作区;内蒙古东部旅游区与东北三省、北京、河北旅游合作区,从而明确不同旅游合作区的地域拓展范围和发展方向,为区域旅游合作进入操作阶段奠定了基础。

3个渠道是指政府间合作渠道、企业间合作渠道和民间团体合作渠道。

N方面合作内容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共享、旅游环境改善、旅游设施投资、包价旅游线路联营、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内容。该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运作目的在于有效整合各地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交通体系化、旅游服务一体化、旅游信息联动化以及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三、促进内蒙古区域旅游合作“23N”模式实施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区域旅游合作的市场调节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要素组合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区域旅游合作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依靠市场上旅游商品价格的自我调节有效引导各政府和旅游企业进行区域间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市场经济对区域旅游合作的调节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当区域间某种旅游产品的生产量超出社会需求力,就会从经济总量上对旅游产品进行价格调控,从而使这种产品的生产量减少,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增加区域旅游合作的竞争力。二是利润诱导作用,当某种产品开发在一个区域市场中形成了强势品牌,其他区域就可以利用该产品的影响力,形成区域间产品群,避免单一产品竞争的不稳定性,提高区域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三是抗风险作用,从内蒙古区域间旅游业发展的状况来看,目前正处于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明显的风险制度保障短缺和自身抵抗能力弱等情况,所以推进区域间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能够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内蒙古区域旅游合作必须要建立健全市场调节机制,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的政策保障机制

首先,政府应站在区域旅游合作的全局角度,提出合作的目标,加强区域旅游部门之间的合作,消除阻碍区域间合作的各种体制和制度障碍。其次,构建影响区域旅游合作要素的政策扶持制度。如制定跨区域旅游基础实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旅游形象树立和旅游市场秩序建设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区域旅游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好区域旅游合作的盲目开发,防止合作中的不正当竞争导致的遮盖效应。第三,建立规范区域旅游合作的法律法规,明确区域旅游合作应遵循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违反区域旅游合作条款后应承担的责任、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做的赔偿等方面的规定等。

(三)构建区域旅游企业合作机制

为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企业合作的无缝对接,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深化:

首先,要加强区域旅游企业合作的文化建设。现代区域旅游企业的竞争合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加强旅游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区域间旅游企业合作必须突出企业文化合作过程中逐步生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风范、行为准则等,并积极主动去贯彻落实,从而将区域旅游企业合作做大做强。

其次,要构建区域间旅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在区域间旅游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跨区域旅游合作的顺利开展,提倡建立区域间旅游企业集团,成立区域间旅游协会,召开区域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研讨会,旅游景区、酒店、餐饮联合促销研讨会以及区域间旅游信息网络等。

同时,要强化区域旅游合作的人力资源队伍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培养和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生力军,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区域间人力资源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今后要高度重视区域间人力资源的规划,培养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管理人员,推进区域旅游合作。

最后,要优化区域间旅游企业合作的环境。加强沟通,了解区域间旅游企业的需求,增强合作的针对性。企业间诚信经营,共同构建一个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

(四)合理化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

区域旅游合作的最终动力源泉就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各方利益最大化,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共同的市场,提高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保证区域公平发展。为了避免区域利益不协调,出现无序开发的局面,区域之间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协调好利益关系,进行合作。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根据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内容设计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从而保证区域合作效益最大化。

[1]郝晓兰,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6).

[2]肇丹丹,内蒙古旅游企业区域旅游合作行为研究[J].经济论坛,2009(1).

[3]杨娇,内蒙古区域旅游合作可行性研究[J].经济论坛,2012(12).

猜你喜欢

区域间内蒙古区域
《自由》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分割区域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可爱的内蒙古
试说幼儿园区域间各个区角学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