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对河南省的启示

2013-07-23杨晓雪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河南省农户

杨晓雪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先后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以先进机械替代部分手工,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总结起来,总共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主要代表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些国家从自身的资源特点出发通过大量采用节约劳动的农业机械以替代繁重劳动,实行农业机械化,实现了现代农业的起步,最终走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的路子。

第二类以日本、韩国和以色列为主要代表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突出特点是土地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这些国家的现代农业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以节约土地为特点,从品种的良种化、耕作的精细化、基础设施的水利化开始,在基本完成生物技术现代化之后,把重点转向机械化、电气化,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协调发展。

第三类以法国、德国、荷兰为代表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也比较缺乏。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是把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良种化、水利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逐步完善农科教体系,健全各类的农业合作社,走综合机械和农业科学化、生物技术现代代的道路。

二、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首先,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其次水、土地资源,全省净耕地面积1.2亿多亩,无论是平原还是丘陵,都有深厚的、营养元素丰富的土层,黄河、淮河和沙河从境内流过。河南省传统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仍然有不足的地方,严重妨碍了河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1.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

所谓农业结构优化,可以认为是农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农业结构高度化。前者主要是指农业之间比例关系的协调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后者主要是指农业结构从低层次状态向高层次状态的提升。

以荷兰的农业结构为例,花卉蔬菜园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39.5%,其次是畜禽养殖(散养),为36.4%,集约化畜禽养殖为7.4%,大田种植为9.2%,最后是混合农场,为7.5%。而对河南省来说,大田种植比重最大,畜禽养殖次之,花卉蔬菜园艺最少,这种农业结构现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需求已从粮食满足转向生活休闲、精神享受,相应的农业发展也应该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因而大田种植要缩减,花卉蔬菜园艺需要增加。河南省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露天园艺可以发展白玉兰、广玉兰、松柏等大型景观品种,温室园艺考虑以家庭为对象,因地制宜发展文竹、菊花、金桔、龟背竹等观赏类品种。温室农业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可以完全按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大棚蔬菜、温室园艺高度集约化、专业化、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其效益是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

在畜禽养殖方面,河南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从区域发展来看,周口、商丘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商丘、周口、驻马店形成了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驻马店市形成了生猪产业带,成为生猪生产、外调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质货源基地,信阳市形成了沿淮河流域白鹅、麻鸭、樱桃谷鸭生产基地。在种植业方面,可以建成以新乡为主的豫北强筋优质专用小麦,以信阳为主的弱筋优质专用小麦,以周口、商丘为主的优质棉花,以三门峡为中心的优质水果,以信阳为主的茶叶、以豫西山区为主的食用菌、中草药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区。各特色产业带充分利用本地已有的产业基础、技术条件和市场优势,努力培育其关键竞争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带,走以农带工的发展模式。

2.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3个:市场与农户连接型,合作社与农户连接型,企业与农户连接型。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或者“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咨询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小麦为例,河南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每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左右,小麦除了加工成面粉出售以外,还可以作为葡萄糖、白酒、酒精、啤酒、酱油、酱、也可以结合面粉生产点心糕点等产品。一斤小麦的价格大约1.2元,一斤鸡蛋的价格4.8元左右,加工成点心推出市场后中端价位的一斤可以卖到20元,这样计算下来利润还是相当可观。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可以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在畜禽养殖上可以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者“公司+农户”两种形式。传统农区一向有饲养畜禽的习惯,“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是最适合农户养殖的两种形式。一方面,公司具有科技基础和市场眼光,可以告诉农户种植品种和养殖品种,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进行农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农户利用大量的农闲时间根据公司标准养殖畜禽,获得经济收入。公司带领农户进入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更好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

3.提升劳动力素质,走农业工业化道路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就是科技的运用,现代农业高生产率,头等重要的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提高农场主的整体素质,在荷兰已经有上百年的传统。荷兰的义务教育开始于1901年,所有农民的孩子(包括雇工的,年龄从5岁到16岁,)必须上学,义务教育。中级职业教育分2~4年不等,青年农民必须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一般来说,青年农民刚工作,手里就握着两张资格证书,农民职业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为部分农民离开农业、进入其他产业就业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率只有49%,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80%,农村劳动力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43%。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农业竞争力的基础,要将造就高素质的新一代农民作为长期战略。当前,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外,最适合河南省农村实际情况的短期措施是推广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长期措施是建设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推广在农业职业教育的方式可以选取在乡、村设置技术指导站,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及时的培训服务,指导农民种植种类,使农民尽快了解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

4.完善政府农业产业决策机制

发达国家其农业能在国际上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于制定了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特别是如何提高科学准确地选择战略性项目和执行相关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对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业也是如此。在经济欠发达的河南省,单靠农民自身对农业的投入,还远远达不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提供强而有力的资金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包括直接投资、补助投资、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优惠税收等等。直接投资主要在大型农业基础设施修建以及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补助投资在个人的农业投资过程中,比如农民在购买新设备、建储粮仓库、打水井、治理盐碱地、修渠筑坝等,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无偿资金援助,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政府的各种补助也可以控制和指导农业生产,特别对一些特色产业链、特色项目的补助,可以使其按照政府的意图发展,这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政府对特殊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比如说实施双重价格补贴,政府高价收购农产品,再低价出售,差额则由政府补贴,这些措施都可以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另外,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盲目性,往往滞后于市场,从而很容易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伤害,这样就需要政府搭好市场和农产品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将市场需求及时反馈给农民,指导农民的种植和养殖,生产适合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帮助农民的农产品进入市场,获得更多的价值。此外,政府在制定惠农政策和稳心策略时,不但要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谋福基本出发点,还要注重相关政策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做到政府换届政策不换界。同时,随着农业的发展,不适合的政策和法规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新形势。

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河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粮食主产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所以,河南省应该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智慧,注重农业结构的协调性和配套性,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总之,有了对农业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再加上农民的勤劳、智慧,河南省农业发展一定会有新的面貌。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河南省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