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
2013-07-19路庆丽单新洁孟新艳
路庆丽, 单新洁, 孟新艳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为其主要特点。因此寻找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对SLE 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抗dsDNA 抗体作为其经典的免疫学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不够。近年发现一些新的指标与狼疮疾病活动明显相关。现已证实核小体与抗核小体抗体(AnuA)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SLE 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抗C1q 抗体是针对C1q 分子胶原样区的IgG 型自身抗体,其与抗原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更多抗体,出现疾病活动。本研究联合检测抗dsDNA 抗体、AnuA 和抗C1q 抗体,观察其对SLE 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①SLE 组:111 例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09 年6 月~2011 年1 月住院患者,男10 例,女101 例,平均年龄(38.77±13.05)岁(16 ~7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SLE 诊断分类标准。②非SLE 风湿组:为同期住院非SLE 患者54 例,男14 例,女40 例,平均年龄(44.69±15.56)岁(16 ~78 岁),包括干燥综合征12 例,类风湿关节炎14 例,骨关节炎8 例,强直性脊柱炎7 例,皮肌炎4 例,各种血管炎4 例,硬皮病2 例,成人Still 病2 例,混合型结缔组织病1 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国际相应诊断标准。③正常对照组:43 名均来自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男20 名,女23 名,平均年龄(39.09±15.72)岁(23 ~78 岁)。
1.2 试剂与检测方法
抗dsDNA 抗体、AnuA 和抗C1q 抗体试剂盒均由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提供。抗ds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uA 和抗C1q 抗体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四格表计算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采用四格表的配对资料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符合率,并行一致性检验。联合检测中各项指标均阳性时判为联合检测阳性,若一项为阴性,则判为联合检测阴性。
2 结果
2.1 抗C1q 抗体和AnuA 对SLE 诊断的阳性率及平均浓度比较
以20 IU/ml 作为临界值,≥20 IU/ml 时判为抗C1q 抗体阳性。SLE 组的抗C1q 抗体阳性率与非SLE 风湿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SLE 组的抗C1q 抗体平均浓度与非SLE 风湿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SLE 风湿组与正常对照组抗C1q 抗体阳性率及平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以20 IU/ml 作为临界值,≥20 IU/ml 时判AnuA 阳性。SLE 组的AnuA 阳性率、平均浓度与非SLE 风湿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非SLE 风湿组与正常对照组AnuA 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抗dsDNA 抗体、AnuA 和抗C1q 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SLE 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AnuA 敏感性最高为 52.3%,其次为抗dsDNA抗体、抗C1q 抗体,均为37.8%,3 种抗体联合检测均阳性时敏感性最差为14.4%;单独检测抗dsDNA抗体特异性最高,为97.9%,联合检测特异性可达到99.0%;抗dsDNA 抗体和AnuA 联合检测时阳性预测值最高,为97.1%,抗C1q 抗体最低(79.2%);AnuA 诊断SLE 的正确指数最高(47.1%)(表2)。
表1 抗C1q 抗体与AnuA 在3 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平均浓度比较( ±s,IU/ml)
表1 抗C1q 抗体与AnuA 在3 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平均浓度比较( ±s,IU/ml)
注:与SLE 组比较,*P <0.01 或P <0.05;与非SLE 风湿组比较,#P <0.05
抗C1q 抗体AnuA阳性例数阳性率(%)平均浓度阳性例数阳性率(%)平均浓度SLE 组111 4237.830.03±39.125852.381.91±77.62非SLE 风湿组54 611.1*15.40±29.395 9.3*18.18±52.08*正常对照组43 511.6*13.19±25.37*0 0*# 2.79± 1.73*组 别例数
表2 抗dsDNA 抗体、AnuA 及抗C1q 抗体在SLE 诊断中的评价指标比较
抗dsDNA 抗体和AnuA 均为阳性时,OR 值最高40.615,与SLE的关联最强,95%CI为5.432~303.656。
2.3 3 种抗体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
抗dsDNA 抗体与AnuA 符合率为81.25%,行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515;抗dsDNA 抗体与抗C1q 抗体符合率为75.4%,Kappa 值为0.316;AnuA与抗C1q 抗体符合率为70%,Kappa 值为0.261。
3 讨论
SLE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贯穿了SLE 的整个发病过程。其中T 淋巴细胞调节异常,B 淋巴细胞过度增生、活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及形成免疫复合物是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多年来SLE 的分类标准日渐完善,但没有一种检验方法能够单独确诊SLE,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多种实验室检查[1],并以此判断SLE 的病情活动、发展、疗效及预后。随着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更高的生物学标志物被发现,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指标被纳入SLE 分类诊断标准中,这将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长期以来抗dsDNA 抗体被认为是SLE 最重要的抗体,但dsDNA并非是引起SLE的惟一免疫原。本研究中SLE 组患者抗C1q 抗体的阳性率与AnuA 的阳性率及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非SLE 风湿组及正常对照组,说明这两种抗体参与了SLE 的免疫损伤机制。Oelzner 等[2]和Marto 等[3]报道活动性狼疮的抗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组,故诊断SLE 时抗C1q 抗体和AnuA 的浓度水平是否也应作为参考指标,且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值得关注。
单独检测AnuA 的敏感性(52.3%)高于抗dsDNA 抗体及抗C1q 抗体(均为37.8%),而其特异性(94.8%)不及抗dsDNA 抗体(97.9%),但其正确指数最高为47.1。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凋亡细胞释放,作为自身免疫原驱动自身免疫反应,诱导AnuA 的产生,是引起SLE 发病的重要免疫因子。AnuA 在疾病的早期,抗dsDNA 抗体及抗组蛋白抗体未出现之前就已产生[4-6]。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成为诊断SLE 新的标志性抗体[7,8]。本研究采用AnuA 诊断SLE,阳性值表明了患病的高度可能性,误诊率仅为5.2%,适用于对SLE 的确诊,但不适合用于筛查,漏诊率高达47.7%。采用串联试验,抗dsDNA 抗体与AnuA 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均最高,其中特异性达到99%,进一步降低了误诊率,但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没有提高。抗dsDNA 抗体与AnuA 均为阳性时,OR 值最高为40.615,提示两者同时阳性是与SLE 关联最强的暴露因素。在ACR 1997 年修订的SLE 分类标准中,抗dsDNA 抗体阳性单独成为一项诊断指标[9],但其敏感性较低,因此,抗dsDNA 抗体阴性不能排除SLE 的诊断[10]。有研究报道抗dsDNA 抗体阴性而伴肾脏损害者AnuA 均为阳性,提示AnuA 可作为抗dsDNA 抗体阴性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指标[11]。据上,为提高诊断试验的效率,运用抗dsDNA抗体与AnuA 串联试验辅助诊断SLE,可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抗dsDNA 抗体、AnuA 及抗C1q 抗体在本研究对象中的分布,抗dsDNA 抗体与AnuA 符合率最高(81.25%),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亦最高(0.515)。在抗dsDNA 抗体阴性的69 例SLE 患者中抗C1q 抗体阳性21 例(占30%),AnuA 阳性25 例(占36%),可见3 种抗体具有交叉性。虽然诊断SLE 的一致性检验Kappa 值均不高,但抗C1q 抗体和AnuA 对于dsDNA 抗体阴性的SLE 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1]。
[1] 张忠源, 叶桂云, 胡望平, 等. 四种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探讨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11):1394-1395.
[2] Oelzner P, Deliyska B, Fünfstück R, et al. Anti-C1q antibodies and 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lationship with disease activity [J]. Clin Rheumatol, 2003, 22(4-5):271-278.
[3] Marto N, Bertolaccini ML, Calabuig E, et al. Anti-C1q antibodies in nephritis: correlation between titres and renal disease activ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Ann Rheum Dis, 2005, 64(3):444-448.
[4] Lefkowith JB, Kiehl M, Rubenstein J. Heterogeneit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lomerular-binding antibodi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J Clin Invest, 1996, 98 (6):1373-1380.
[5] 陈立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循证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5):404-406.
[6] Su Y, Jia RL. Han L, et al. Role of anti-nucleosome antibody in the diagno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Clin Immunol, 2007, 122(1):115-120.
[7] Dilzgtin N, Sahin M, Genc Y, et al. Antinuclesome antibodyies and 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s [J]. Ann NY Acad Sci, 2007, 1109(8):421-428.
[8] Bossuyt X, Frans J, Hendrickx A, et al. Detection of 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 in a routine clinical laboratory setting [J].Clin Exp Rheumatol, 2008, 26( 2):387-388.
[9] SHI XM, FENG ZR, SUI BH, et al.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etecting serum antibodiesAgainst double-stranded DNA in diagno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Chinese General Pratice, 2011, 1(1):167-170.
[10] 田斌, 陈永红. 抗DNP, ds-DNA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 [J]. 当代医学, 2011, 3(7):96-97.
[11] Min DJ, Kim SJ, Pank SH, et al. Anti-nucleosome antibody: significance in lupus patients lacking 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 [J]. Clin Exp Rheumatol, 2002, 2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