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背景干扰对开放性技能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以羽毛球运动项目为例

2013-07-1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公体高远球组块

□ )

1、引言

19世纪70年代,威廉巴廷从一系列文字学习的研究中发现,采用两种不同的练习方式,同时学习多种相似技能的随机练习组,学习过程会产生较高的干扰现象;相对的,每次练习仅练习一样技能的段落练习组,学习过程则会导致较低的干扰。巴廷对这种干扰加以描述,认为此种高干扰能促进学习效果,且将此学习干扰称之为背景干扰。1979年,谢伊和摩根将巴廷的练习组织方式借鉴到运动技能学习当中,结果证实背景干扰现象在运动技能领域也存在这一现象。我们根据运动主体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依赖环境刺激情况将技能分为:开放式技能和闭锁式技能两类。从近几年有关于背景干扰的研究趋势来看,很少有人涉及对开放式技能对开放性技能学习效果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共体育大二选修无羽毛球无运动史的学生90名;体育学院大二普修羽毛球无羽毛球运动史的学生90名。

2.2、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单盲教学实验方法,实验研究者指导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均采用2×3实验设计;为运动水平变量,即无运动基础与有运动基础;为背景干扰程度变量,即:低背景干扰、中背景干扰、高背景干扰。

实验学习材料为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正手吊球;正手勾球对角球技术。

2.3、实验程序

(1)运动技能的认知阶段:本阶段的学习时间为两周,(每周1次2节课,每节课50分钟)学习任务是学习羽毛球基本动作的掌握和实验动作。先让被试学习握拍、基本步伐之后,再学习正手高远球、正手吊球、正手勾球技术动作。

(2)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实验课程练习安排:本阶段的练习时间为三周,学习的任务为通过练习掌握正手高远球、正手吊球、正手勾球的技术动作。实验练习安排:①组块练习组,每一周专门练习一项运动技术;②随机练习组,每次练习分为六个时段,每段5分钟,按照随机原则设计6次课的练习内容,但保持总练习时间相同;③序列练习组每5分钟练习一个技术动作,所有练习均正手高远球、正手吊球、正手吊球按规律练习这三个技术动作。(练习计划的详细安排见附入)

(3)测试时间安排:一、技能形成阶段测试:第6次课练习后十分钟,立即随堂进行技能获得测试。测试方法:所有测试均在室内羽毛球馆内进行,在实验之前所有被试都得抽取自己的考试顺序,然后在羽毛球场外边候测;当轮到被试测试时,进入场内后,做好接发球的准备。A教师会发10个高远球、要求被试回击正手高远球;B教师会发10个高远球、要求被试回击正手吊球;C教师会发10个网前球、要求被试回击正手网前勾球。在测试的过程中利用相机的摄像功能进行拍摄;课后由10位小球教研室老师根据所拍摄的图像,分别对被试完成动技能的稳定性、准确性进行定性评分。二、技能适应阶段测试:在保留期测试结束后,隔一周进行技能应用能力测试,要求被试在这段时间内不要进行羽毛球相关练习。测试方法:所有测试均在室内羽毛球馆内进行,在实验之前所有被试都得抽取自己的考试顺序,然后在羽毛球场外边候测;当轮到被试测试时,进入场内后,被试在羽毛球前半场做好接发球的准备。教师会打乱顺序随机发高远球个和网前球10个球、要求被试根据发球回击所学过的高远球、吊球和网前勾球。在测试的过程中利用相机的摄像功能进行拍摄;课后10位小球教研室老师根据所拍摄的图像,分别对被试完成动技能的稳定性、准确性进行定性评分。

3、研究结果

3.1、技能形成阶段

将公共体育三组羽毛球技能形成阶段测验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下表1可以看出公共体育三组被试在技能认知定向阶段动作测验的结果 (p=0.001<0.05)达显著性差异。经过L S D检验发现:公体组块组与随机组相比(p=0.000<0.05)、组块组与序列组相比(p=0.014<0.05)差异显著;序列组与随机组相比(p=0.167>0.05)差异不显著。

表1 公体组三组技能形成阶段测试单因素方差分析

将体育专业三组羽毛球技能形成阶段测验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下表2可以看出体育专业三组被试在技能认知定向阶段测验的结果(p=0.002<0.05)差异显著。经过L S D检验发现:公体组块组与随机组相比(p=0.002<0.05)、组块组与序列组相比 (p=0.003<0.05)差异显著;序列组与随机组相比(p=0.967>0.05)差异不显著。

表2 体育三组技能形成阶段测试单因素方差分析

将公体组与体育在羽毛球技能形成阶段测验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下表3,可以看出公体组与体育组在低、高、中背景干扰练习条件下,有与无运动基础被试组块组间未达显著性差异(p=0.098>0.05),有与无运动基础被试序列组未达显著性差异 (p=0.445>0.05)有与无运动基础被试随机组差异显著(p=0.040<0.05)。

表3 公体组与体育组技能形成阶段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3.2、技能适应阶段

公共体育三组羽毛球技能适应阶段随机测验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下表4可以看出公共体育三组被试在技能适应阶段测验的结果(p=0.018<0.05)达显著性差异。经过L S D检验发现:公体组块组与随机组相比(p=0.001<0.05)、组块组与序列组相比(p=0.324<0.05)差异不显著;序列组与随机组相比(p=0.021>0.05)差异显著。

表4 公体组三组技能适应期单因素方差分析

将体育专业三组羽毛球技能适应阶段随机测验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下表5可以看出公共体育三组被试在技能适应阶段测验的结果(p=0.023<0.05)差异显著。经过L S D检验发现:公体组块组与随机组相比(p=0.007<0.05)、组块组与序列组相比(p=0.271>0.05)差异不显著;序列组与随机组相比(p=0.098>0.05)差异不显著。

表5 体育三组技能适应阶段单因素方差分析

4、结论

在技能形成阶段测验的技能得分中,从总平均分可以看出无论有无运动基础被试在低背景干扰组的分数明显高于中、高背景干扰组的分数,也就说羽毛球技能在技能形成阶段,低背景干扰的组块练习组的学习效果优于随机和序列练习组。

在适应阶段测验的技能得分中,从两组被试测验的总平均分可以看出高背景干扰的平均分明显高于低、中背景干扰组,也就说产生了背景干扰的现象。

[1]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贾宁,白学军.知觉运动学习中的背景干扰效应和元认知监测[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1).

猜你喜欢

公体高远球组块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高校公体体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普通高校武术公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融入注意力机制的越南语组块识别方法
组块构词法研究
简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动作教学
应用运动类APP分析羽毛球挥拍对击后场高远球的影响
公体正用,体用一如
——朱熹的公正哲学及其三维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