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描教学有感——国画系生活素描对本专业的现实意义

2013-07-13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素描趣味作业

胡 宁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近几年艺术类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艺术考生人数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各大学纷纷成立起艺术学院或系,在这种大背景下,尤其是我们这种才新办起来缺乏历史背景的新增院系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我作为基础课教师,感觉压力责任重大,就素描课而言,得失相间,有些感触愿与同仁分享。目前我任教的是一个相对其他专业招生并不景气的国画系,本科四年大纲规定四周素描课,如何在短短四周取得相应的成效并与本专业接轨是基础课的根本要求。对于训练造型能力作为最高目标的素描课是否可以转换其目标,这些命题都有待在实践中找到答案,我在今年一年级上半期的素描课中进行了以下实践。

第一周我仍然以传统造型标准要求学生。我通过写生经验深知,要做到造型的相对准确,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看对象,从理解基本形开始着手,再到体积空间,教学上方式上我动用了各种手段,大师作品解析,做示范讲解、改作业的常规方式,可以说做到了尽心尽职。但是学生普遍接受力差,他们压根就看不到形体空间,也看不到姿态,更看不到美。而只看得见光影与黑白那些表面上的功夫,作业都只会无休止的在纸上排线,无论怎样用功,最终事倍功半。究其因,学生在考前长期养成的默记填鸭式的套路学习,这种学习的危害在于,丧失观察力和主动性,面对这种顽固的局面,我不得不权衡得失利弊,一方面剩下三周通过竭力改造学生造型能力会有改观吗?即使有所改观对以后的国画学习有多大的帮助?答案是否定的,艺术源于生活,国画尤其如此,与其让他们在短期内做造型研究还不如体验生活,体验材料,追求情趣,发现并记录美,所以我决定下周的课改为生活素描。

第二周我迅速设置生活素描写生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一、内容:由动态代替静态。以往的人物写生对象都是静态的摆好不动的模特,这周我和大家一起走出教室,带进鲜活的动态现场——生活味极浓的老茶馆,这里人物形象生动、表情各异,姿态丰富,人物组合、道具背景变化无穷。二、目标:趣味代替造型。人物造型不一定准确,但必须画出“表情”,这个“表情”说的其实是对象特征,面部有表情,动态也有表情,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趣味至上,由重造型转向重生活、重情趣。我要求趣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取材的趣味,走出教室后可选的对象广泛极了,要么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面部形象;或是一组别开生面的动态组合;或是一个浓情的生活场景等等。二是画面的趣味,也就是突出材质表现,强调线性和面性的变化,线可以通过笔头的方向及用力的轻重、速度等表现出线的各种表情——浓淡、钝锐、粗细、轻重、缓急等,面可以通过笔锋转折体现出面的丰富性--浓、淡、干、湿、焦等,线面的有效经营使得常规的写生引向主观创造的情感介入。三、观看方式:剪影形代替凹凸形。前面提到,学生普遍观察习惯喜是看表面有凹凸起伏形成的各种灰色小块,但他们又无法驾驭各小块所附带的形是如何衔接的,所以画到纸上只是拼贴的平面而损失掉形体的转折空间关系,与其引导学生研究形体之间的起伏凹凸的空间关系,倒不如寻找人物动态剪影形的具体特征和姿态美,前者是理性研究,后者是情感体验。毫无疑问,如此短期的素描训练,我们宁可选择后者,通过如此观看的写生,恰好对应了中国写意画的精神内涵。

有了新的课题目标,同学们在教室愁眉苦脸的表情烟消云散,顿时在活跃起来。成都老茶馆多依水而建,一条长廊过去热闹非凡,人物众多形态各异,人们喝茶聊天、打牌下棋、放鸟赏花等,可说是一片繁忙景象。这些有血有肉的画面感染着每一位同学,纷纷泡杯热茶坐下。说实话,见同学们一上午闲闲散散、东游西转我还真没底,生怕他们脱缰野马难以收心。但没想到下午检查作业时让我大吃一惊,是我把当天的作业相比上一周的写实素描而言,他们的观察力从造型转向趣味后,甚至有些几乎让我感动,记得当时看作业时突然闪现了好多大师素描稿的影子,门采儿、毕加索、维亚尔,谁说他们没有观察力,谁说他们是形盲,他们只是缺乏美的引导。为对应新的教学目标,我对教学模式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即如何形成开放的、互动的教学课堂。我发现讨论式教学对树立学生自信,增加他们眼界方面有着巨大的积极的作用。首先,一贯式的教师评讲作业改为学生互评,开始同学们比较保守,尽量说优点,后来逐渐开始找缺点,而且你一言我一语,无论对错,他们逐渐树立起自我的见解,为找他人缺点,同学们下来后不自觉地开始查阅资料,以找到自我的理论支持。另外,在课终时,我让同学们来谈素描的感受,这一下就热烈了,每位同学把学习的心得及理论总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时就象一场辩论会,即使同学在理论上得到了展示又让他们在口才及思辨上得到了锻炼,充分树立起自信。课堂常规的调整与教学目标的调整相得益彰,接下来的课要求同学追求画面的品质和完整性,把情趣与情绪、感性发挥与理性分析结合起来,把每张写生都当成一张作品来对待

通过这四周要求和训练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第一周出现的个别差生甚至名列前茅,相反,某些优生{其实是长期受考前套路训练且比较固执的学生}在这以后的课里却反应平平。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国画系短期素描课从头至尾都以具象的古典造型标准来要求学生,很多所谓的差生不仅在这几周课里一无所获,严重的甚至会由于自卑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接下去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作为一个教师,若放弃掉了本可以成为优秀学生或将来有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学生,这岂是一个教学事故就可以量化的损失。诚然,素描教学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各时代都不乏有素描教育的大家及优秀的学术著作,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讨论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或许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我坚持认为教学的成败关键最终取决于是否符合时代特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在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今天,怎样才能符合这几个特点,无疑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猜你喜欢

素描趣味作业
武汉素描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午睡的趣味
凡·高的早期素描
作业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