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回文体宋词的创作及特点

2013-07-13华建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西江月词人句式

华建铭 韩 瑞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回文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宋代则是回文创作的鼎盛期,形式以诗词为主,宋人甚至编有《回文类聚》三卷,但真正把回文创作带入化境的当算回文词。因词作上下句及上下阕句数通常不一,回文难度较高,因而古今词人在创作中都较少采用这种形式。但对富于创造热情且文才沛然的宋代词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创作则可以成为他们尽情表演的舞台。

从现存回文体宋词看,具有以下特点:

一、词牌选择比较稳定,作品数量比较丰富

根据《全宋词》统计,共用词牌6个,作品81首。《菩萨蛮》一调使用频率最高,共有52首,占总作品的90.7%,可谓独占鳌头,这些作品包括苏轼7首,王齐愈7首,晁端礼2首,刘焘8首,王安中4首,赵子崧4首,鉴堂4首,梅窗5首,曹勋3首,朱熹2首,张孝祥4首,程垓1首,刘因1首;其次为《西江月》5首,其中苏轼1首,黄庭坚1首,王齐愈1首,梅窗1首,吴文英1首;《阮郎归》,梅窗1首;《瑞鹧鸪》,郭世模1首;《虞美人》,王齐愈1首;《醉落魄》,王仲甫1首。

二、回文形式不尽相同,句式使用有迹可循

这些词牌因其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结构性特征,使得他们各自的回文词体的回文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大体可分为三种:1.句内回文;2.上、下句句间回文;3.半篇倒读回文;4.全篇倒读回文。具体阐述如下:

(一)句内回文

这种回文方式在宋词中很少,因为它倘若全篇都作句内回文,无疑难度很大,但倘若只是在数句乃至一句句内进行回文,这对于回文词这种本该是展示才智与创作技巧的词体而言,对于意欲创作回文词的词人而言,未免就有些遗憾乃至尴尬。在宋人回文词作中,采用这种回文方式的仅有王仲甫《醉落魄·醉醒醒醉》一首,其上片首句“醉醒醒醉”采用了句内回文。不过,这也是宋人最早的一篇回文词,具有开创之功。

(二)上、下句句间回文

《菩萨蛮》:其句式结构表现为“7,7。5,5。/5,5。5,5。”的上下片结构,全篇八句,每两句构成一形式齐整的对句结构,同时由于上片是两句七言加两句五言而下片是四句全为五言的结构模式,因而决定了其回文的最简单形式就是“上下句双句句间回文”,即下一句为上一句从末尾一字依次起读而成。事实上,正是这种回文方式构思难度相对较低,句式反复简单易学,故而在宋人回文词作品中数量最多。

《阮郎归》:其句式结构表现为“7。5。7。5。/3。3。5。7。5。”,句式相对于《菩萨蛮》《西江月》而言较为杂乱,上片句数虽为偶数,但上句7字而下句5字,不能形成形式上的完全对称,因此如要回文就只能是“句间部分回文”,即下一句只选取上一句后五字进行回文倒读。下片句数为奇数,前两句字数统一可形成回文句,后三句中就有一句不能进行回文,而另外相连的两句采取如上片回文的方式。就采用该调的现存宋人回文词来看,乃是将下片第三句不作回文,其余作“双句句间部分回文”。但这一回文体式过于繁杂,且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因而在宋人回文词作品中所占数量很少,只有梅窗的《阮郎归·元夕》一首。

(三)半篇倒读回文

《西江月》:其句式结构表现为“6。6。7。6。/6。6。7。6。”的上下片结构,全篇八句,上下片俱为“6。6。7。6。”的形式,且其中三句与另一句仅有一字之差,因此它可以在回文时,将上片的中间两句句式作一微调,即将上片第三句中的首字移入第二句并置于句末,这样使其足成七字句从而适应“6。6。7。6。”的句式形式,然后自下片末字依次倒读就形成了“借字半篇倒读回文”。如梅窗《西江月·泛湖》:“雨过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 燕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芜。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过雨。”上片第三句首字“晴”字入第二句句末,然后倒读而成下片。因此,这一回文体在构思难度上要比《菩萨蛮》稍微复杂些,因为其句式不象后者那样整齐划一。

(四)全篇倒读回文

《瑞鹧鸪》:其句式结构虽为“7,7。7,7。/7,7。7,7。”,其回文方式却并未因为句数为偶数而采用“双句句间回文”结构,而是“全篇倒读回文”,即从下片的末字起按照“7,7。7,7。/7,7。7,7。”的句式依次逆读,这样所得新词与原词仍为同一词牌。但因所用词律与七言律诗的格律几乎相同,也都要求协韵、对仗并讲究平仄,而要做到作品顺读与逆读时都要满足同一词律的要求,其在遣词用字上的运思无疑要费心得多。

《虞美人》:其句式为“7,5。7,6,3。/7,5。7,6,3。”,上下片句数都为奇数且句式起伏多变,七言、五言、六言、三言混杂,因此无论是双句句间回文或者半篇倒读回文,在技术上都有着较大困难,故而该调采用了全篇倒读回文,同时为保证意境的完整及辞文的流畅,在结构上采取了如《西江月》一般的移字截补的方法,即将每片的28字在自尾字起依次倒读时同样依照“7,5。7,6,3。”的结构模式排列。如王齐愈《虞美人·寄情》顺读为:“黄金柳嫩摇丝软,永日堂空掩。卷帘飞燕未归来,客去醉眠欹枕、殢残杯。眉山浅拂青螺黛,整整垂双带。水沉香熨窄衫轻,莹玉碧溪春溜、眼波横”,反读则为:“横波眼溜春溪碧,玉莹轻衫窄。熨香沉水带双垂,整整黛螺青拂、浅山眉。杯残殢枕欹眠醉,去客来归未?燕飞帘卷掩空堂,日永轻丝摇嫩、柳金黄。”

这样,对于词作者而言,创作时不但要在上下片关键字位(第1、10、22字)预先安排好回文倒读时的韵字,同时还要保证所用文字在倒读时所组成的词文通晓畅达甚至境美意雅。这与《瑞鹧鸪》相比,其难度又高出了许多。

三、北宋创作盛于南宋,秉笔词人多为名家

从计量统计分析看:北宋回文词创作要远远多于南宋,其中明确可知的北宋作家有8家37篇,南宋仅4家7篇,回文所用词调也基本上为北宋词作家首开先河。

就作家履历、交游来看,北宋回文词作家文学素养颇高,且多进士出身,同时多数与苏轼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如王安中,字履道,少尝师事苏轼,元符三年进士,政和中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翰林学士承旨。刘焘,字无言,未冠游太学,东坡尝荐其人,谓其文章典丽,可备著述,元佑三年进士,宣和七年任秘阁修撰。王齐愈,字文甫,乃苏轼同乡,与其弟王齐万(字子辩)寓居鄂城,元丰三年二月苏轼谪任黄州后与之过往甚密。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英宗治平三年进士。晁端礼,字次膺,宋神宗熙宁六年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常与之唱和。南宋诸家中,张孝祥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汤衡在《张紫微雅词序》中云:“元祐诸公,嬉弄乐府,寓以诗人句法,无一毫浮靡之气,实自东坡发之也。于湖紫微张公之词,同一关键”;郭世模,字从范,与张孝祥、张安国等俱有交往,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卷十五《广招后序》称“吾友郭从范”,“年未三十,长不满五尺,胸次浩然,常欲轩轾天下士”云云,而据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记载,绍兴二十九年,郭世模与王明清、李泳等皆馆于张安国家,春日诸友同游西湖。或许,郭世模《瑞鹧鸪·席上》及张孝祥以莲为题写下的《菩萨蛮·渚莲红乱风翻雨》回文词即作于该时期。

回文词的大量创作从存作判断,大致起自苏轼。因此,在对需要高度才智与创作技巧的宋代回文词创作进行考察时,除了宋人自身良好的文化素养固然为其创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苏词的示范效应也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上文揭蕖的词人交游来看,宋代回文词作家大多与苏轼保持着师友关系,或承其遗风(如被汤衡目为与东坡乃“同一关键”的张孝祥)。另一方面,北宋以来,回文诗词创作俱兴,乃至身居帝位的宋太宗都不免技痒创作回文,虽然回文词的创作要比回文诗难得多,但风气所向,其影响却不可低估。二者结合,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北宋回文体词创作较为集中的现象。

朱熹《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中词句云“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就创作回文体词的宋代词人,尤其是以东坡为首的北宋回文体词作家而言,这句话也许恰恰真是对他们最为贴切的写照与评价。

[1]王安石.王荆文公诗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王明清.玉照新志[M],丛书集成初编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

[5]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猜你喜欢

西江月词人句式
唐启辉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西江月·农家早春
西江月·感怀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林逋梅妻鹤子
特殊句式
词人的风骨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