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波普尔对艺术学科的影响

2013-07-13张建涌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决定论艺术史黑格尔

张建涌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爵士(Sir 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年)是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的与传统不同的新思想不但在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例如,1963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艾克尔斯在《了解大脑》(1973年)中声称:“我完全接受了卡尔·波普尔爵士的哲学成就以及他所提出的三个世界的概念。”13卡尔·波普尔的哲学理论同样在艺术学领域,尤其在艺术史的研究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1909—2001)是二十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艺术史家,他的《艺术的故事》一书自195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共销售了500多万册。他在其著作和多次访谈中不断地提及他收到了波普尔的影响。在《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艺术与科学》中有一章为“我从波普尔那里学到了什么”,集中谈了波普尔对他在艺术史研究方面的影响以及他和波普尔的关系。贡布里希和波普尔两人自1936年初识起就一直来往,交流学术观点,他们的友谊持续了一生。他们友谊的长久固有性情上的因素,但有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肯定的,就是两人在一些哲学认识上的一致,如果不是过分的谦虚,贡布里希应该更多地收到来自波普尔的影响。

综合贡布里希的论述,波普尔的历史观对其在艺术史的整体阐述方面有根本的影响。根据贡布里希在《理想与偶像》中的《名利场逻辑:在时尚、风格、趣味的研究中历史决定论的替代理论》一文的记述,1936年在冯·哈耶克教授举办的伦敦讨论会上,波普尔题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演讲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之后两人深入地讨论了黑格尔在艺术史方面的观念,这是两人认识之始。波普尔的历史观主要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与《历史主义的贫困》这两本著作中体现出来,其中,他抨击历史主义,捍卫“开放社会”,即自由与民主的社会。历史主义指称:历史的发展是无情的,历史进程是依照可知的普遍法则的,最后也会推进到确定的终点。这种信仰转化为一种对确定不移的历史规律的探索,它们都排斥批判,反对变革,无可避免地走向极权和专制。所以在波普尔看来历史主义不过是以权力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根基的理论性假设,是自然科学中谬误理论的产物。波普尔主要批判了历史上3个具影响力的历史主义代表人物,他们是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评影响了贡布里希的艺术史观。在黑格尔看来,整个宇宙的发展就是上帝创造自身的历史,人类的发展史同样是精神不断具体化的历史,所谓的民族精神渗透到一个民族的宗教、制度、道德、科学、艺术等之中,成为所有的共同的特色。不仅每个人都可以期望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例如黑格尔称拿破仑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而且甚至一个物体也可以变成精神的一个仪器(例如狮身人面像就是埃及精神的象征)。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学说对艺术史的影响巨大,主要原因是从严格意义上,黑格尔是艺术史的创始人,他第一次试图全面考察艺术的整个世界史,并使之成为一个体系。在《美学》一书中,黑格尔以精神的发展为线索论述了艺术发展演变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艺术不仅是时代精神或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一种艺术风格也被看成是一个时代或民族的标志。这种艺术观念影响了很多西方艺术史大师,足见其诱惑性是如何得难以阻挡,但是确实影响了我们对艺术正确的理解。贡布里希以其对艺术学的深刻见解而卓有成效地影响了艺术史的研究,特别是他在艺术史和趣味史领域对黑格尔主义的批判,不仅使我们深入到了历史哲学的中心,而且也使我们深入到了二十世纪艺术哲学的中心。贡布里希坚定地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观念无疑与波普尔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仅仅指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不够的,更需要一种替代理论。黑格尔主义的诱惑之处在于: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工具从每一个现象的细节中发现隐藏于其中的普遍原理。而一种替代理论必须要抓住文化型式的创造核心,建立系统的准则和概观全境的焦点,但这是很难的。在继《艺术的故事》之后,贡布里希又出版了《艺术与错觉》《秩序感》等著作,试图为艺术史建立起理论的系统。波普尔的著作在这两本书被很多次地征引,可以说是他的主要理论参照,为其提供了主要的方法论原理和一些重要的概念。在《秩序感》的第一章前面贡布里希引用了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中的一句话:“我先是在动物和儿童身上,后来又在成人身上观察到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要求,这种需求促使他们去寻求规律。”而这一点就是这本书中分析装饰的起点。在《艺术与错觉》的导言中,贡布里希提到了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的一段话:“我毫不赞同这些‘精神’说,不赞同它们的唯心论原型和辩证法与唯物论的化身,我跟对它们嗤之以鼻的人看法完全一致。然而我觉得这些精神论至少能表明存在着一块真快,存在着一个有待填充的地带,用较有意义的东西去填充它是社会学的任务。……还可以包括对‘情境逻辑’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除了这种情境逻辑之外,我们还需要象社会运动的分析那样的东西,或许把他作为情境逻辑的一部分来看待。”情境逻辑就是贡布里希将波普尔的理论运用到艺术史研究领域的方法论,试图为时代风格的存在找到比黑格尔的“时代精神”更令人信服的原因。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上,波普尔在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科学方法。他经过长期的思考,在自传中提到:“我认为重要的东西还需要再过几年才成熟。这就是合理性问题(或‘合理性原则’‘零方法’‘情境逻辑’)。”他的方法以经济学为基础,经济学在当时的发展是引人注目的,在社会科学中,关于理想模型的运用以及在可量化测试上,很少有学科已经达到了经济学的某些分支所达到的那种精确和严谨的程度。波普尔正是受了这一启示,“这里的主要之点是试图把经济理论的方法(边际效用价值说)加以推广,以便使之适用于其他理论社会科学。在我后来的表述中,这一方法就是指构造一个社会情境模型。”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贡布里希总是很关心艺术家的意图,比如假设当时米开朗基罗想做什么,正是依靠了波普尔的情境逻辑。虽然我们永远不能肯定他想做什么,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境或者可以重建这一情境,我们就可以重建一位理智的人对这一情境所作出的反应。作为《艺术的故事》的姐妹篇,《艺术与错觉》主要解决的是艺术何以有历史这样的问题。艺术史的发展通常会被解释为想有机体那样经历了一个从生长、发展、高潮至衰落的过程,而这也是黑格尔理论体系中与艺术有关的艺术观念,也是一种历史决定论。“对于把进步观念用于艺术的这种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人们常常严厉指责,然而还从未驱除。也许情境逻辑和零点法在此也能有所作为,帮助我们澄清这一最重要的问题。”构成历史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人,这些个人的生存情境可能把他推向某种制像活动,并且在那种活动中不断地调整他和制像任务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之间的关系,而正是那些要求决定了艺术的功能和面貌,也最终创造了艺术,艺术也有了自己的历史。

在《艺术与错觉》中贡布里希首先质疑的是“纯真之眼”的概念,这是在绘画创作中普遍被提倡的观点,即,如果在绘画时忘掉你所知道的而只是去观看。他质疑的理论根据就是波普尔的知识的理论,波普尔认为“我们的全部感觉都渗透了理论”,我们在观看的时候都是在主动地寻找预期想要发现的东西,而且“我们的观察是极其复杂的、并非始终可靠的,因此,我们的观察不能作为真理标准意义上的出发点”,在作画的时候同样也不能像照相机那样不带偏见,不带先入之见。那再现的绘画是如何发展的?贡布里希提出了“试错”的观点,具体一点就是“先制作后匹配”。每个时期的画家都是在原有图式或程式的基础上逐步修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最终获得逼真的效果。古希腊时期艺术的发展是如此,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的发展亦是如此。如果在这里把图式换成知识,就是波普尔关于知识的一个定理:全部已获得的知识、全部学问,都是有对某种形式的知识或倾向的修改(或抛弃)而构成的(这种知识或倾向先于其他知识而存在),归根结底是由先天倾向构成的。知识的这一特点是由“知识本质上是猜测性的”决定的,这也是波普尔哲学的一个基本的论点,他将他的知识论浓缩成精炼的图式,提出了他的四段图式:P1→TT→EE→P2,其中“P1”表示问题,“TT”表示试探性理论,“EE”表示排除错误,“P2”表示新产生的问题和原来的问题不同。四段图式描绘了理论成长的方式,先存在一个问题,接着提出理论解决问题,理论不止一种,但所有的理论都是试探性的,都是猜测的,通过批评性的讨论排除错误的理论,结果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但这个新的问题比原来的问题有更大的深度,显示出理论的成长和科学的进步。波普尔认为,他的四段图式不但对动物和原始人都适用,而且可以推广到科学家。爱因斯坦和阿米巴都遵循同样图式活动,虽然也有决定性的差别。而贡布里希运用在再现艺术上的“试错法”就是四段图式的反映。画家试图再现出客观对象的时候就是问题的产生,接着他会在图式的基础不断地修改,和对象作比对,这就是提出理论和排除错误理论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逼真的画面,虽然逼真但只是以绘画的方式呈现的对象,不同于对象本身。而且,在比对的过程中,不同的画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因此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画家在面对同样的对象的时候会创作出完全不同的画面,虽然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都力求客观准确地再现出客体。

波普尔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对很多学科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对艺术学科的影响使得艺术学科获得科学性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国内对波普尔的研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艺术学科中吸收他的哲学思想并与专业相结合的范例更是少之又少,这需要我辈学人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进一步加强。

[1][英]卡尔·波普尔著,舒炜光等译.客观知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英]卡尔·波普尔著,赵月瑟译.波普尔思想自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62、162-163.

[3][英]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等译.理想与偶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125.

猜你喜欢

决定论艺术史黑格尔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误读的“艺术史”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国际政治中的决定论
在屈从中自败的自由意志
决定论的黄昏:存在论现象学视角下的经济人假设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