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1年《Library Management》研究热点综述
2013-07-08张文亮
张文亮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 300071)
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演进和扩展。战略管理、危机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理念对于组织来说显现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应对这一复杂的网络环境,图书馆员需要有新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在图书馆管理领域中这些问题成为了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所选取的《图书馆管理》(Library Management)是国外专门发表图书馆管理领域论文的代表性期刊。其目标人群是图书馆和信息职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学术人员。被编辑接收的论文由两名评审进行双盲审查。创刊至今,始终根植于图书馆管理这一领域,其收录的范围有明显的界定,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文化多样性、信息使用、变革管理、质量管理、领导学、团队合作、营销、外包、自动化、图书馆财政、收费、绩效考核、数据保护和版权。
自2008年以来,图书馆管理(Library Management)开始出版《图书馆管理(中国刊)》。所收录的论文同英文版一样也会进行同行评议。所录用的论文将首先登载于《图书馆管理(中国刊)》,以后将部分文章翻译成英文发表在Library Management 英文期刊上。已发表在Library Management 英文期刊的部分文章,将翻译成中文编入此刊。其收录范围同英文版相同。本文选取《图书馆管理》2006-2011年所刊载的所用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外图书馆管理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利于了解国外图书馆管理领域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1 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于Emerald 数据库,时间区域选择为2006-2011年,检索时间为2011年12月4日。选取2006-2011年作为时间区域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图书馆管理近几年的发展迅速,产生了很多新的概念和研究领域,为了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所以选取时间比较靠近的区域进行研究,其二选取2006-2011年这一时间区域的原因是2006-2007年《图书馆管理》对变革与图书馆服务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门的报道,为了保持主题的完整性所以选取2006-2007年为时间区域进行本研究。《图书馆管理》所刊载的文献有常规的研究论文和书评,除此之外还有针对专门主题的论文报道和会议论文报道。因此本文以研究论文和专题与会议论文两种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排除了不相关的书评和编者按这一类型的文献。
图1 《图书馆管理》2006-2011 载文量
2006-2011年《图书馆管理》共刊载论文290篇,除去书评和编者按等非论文形式的报道,每年图书馆管理的平均载文量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48.3篇的水平线上,上下波动并不显著,见图1。其中《图书馆管理》还特别开辟专刊来刊载专门主题或者会议的文章。2006-2011年间,《图书馆管理》特别关注的主题有:危机下的图书馆协会、变革与图书馆服务、图书馆职业人员的流动、高校图书馆的变革管理、非洲视角。除此之外,《图书馆管理》特别关注的会议有“第四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和“高校图书馆:雨中唱响ALSR”。这些主题和会议的集中报道,一方面体现着《图书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领域中关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变革与服务。另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管理》的国际化路线,如对非洲视角的图书馆管理研究的集中报道和对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征文的刊登。
2 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将关键词看作是“社会行动者”,并以一定的关系将各个关键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关键词网络,对《图书馆管理》刊载文献的研究结构和现状进行挖掘。[1]首先获取数据中的关键词信息,借助bibexcel 软件分析高频关键词,在利用ucinet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生成共词矩阵,通过netdraw 图形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然后利用小团体分析的方法确定《图书馆管理》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
2.1 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本文对《图书馆管理》刊载的290篇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共获得关键词398 个。本文从中选取词频超过5 的关键词生成高频关键词表作为关键词分析的基础,见表1。
表1 2006-2011 图书馆管理高频关键词表
从表1 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革管理研究、信息服务研究、战略管理研究等是《图书馆管理》研究的重点主题。同时信息文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图书馆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研究对象的类型来看,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是关注度最高的三种类型。从研究对象的国别来看,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是关键词排名前五位的国家。
2.2 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利用bibexcel 软件对所收集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导入到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中生成关键词的对称矩阵。由这一对称矩阵形成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由此所生成的共词矩阵的部分截图见图2:
图2 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截图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所附带的图形软件netdraw 对所生成关键词共词矩阵进行可视化,形象的描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得到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3 所示,位于共现网络中心位置的academic libraries、library management、change manage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information service 等是近几年《图书馆管理》刊载文章中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与高频关键词的统计数据可以相互印证。处于比较边缘的关键词代表着受关注的程度较低,但是也不能忽视这些关键词,很有可能是图书馆管理领域新涌现而出或近期刚被关注的研究主题,如knowledge management、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e、management styles 等等。
2.3 研究主题的确定
总体看来,在2006-2011年《图书馆管理》刊载的290篇论文中,主要以研究性论文和案例分析论文为主,综述性文章和观点性文章等占有比重较小。为了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图书馆类型和所属国家的关键词剔除,经过反复的试验,当选取13 个小团体的时候,所得到的fitness 值达到最佳,见图4。
基于论文的统计根据《图书馆管理》刊载文章的固有主题以及本文小团体分析所确定的13 个研究主题分布,见表2。通过再次概括与总结,最终确定的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变革管理、公共图书馆管理、资源与合作、图书馆战略管理、图书馆质量管理、图书馆职业等五个方面。以下就这五个热点主题分别进行阐述。
表2 小团体分析所确定的研究主题分布
3 研究主题分析
3.1 变革管理
图书馆变革管理是以变革为管理对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在2006-2011年图书馆管理的载文中图书馆变革管理主要体现在变革环境、组织变革和变革的影响三个方面。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变革的需求,对于图书馆来说,不同的变革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深受影响。在图书馆管理2006-2011年的文章中有涉及数字环境、E-research 环境、web2.0 环境等等。Lyn Bosanquet 探讨了数字环境下信息职业的变革,他认为图书馆需要实现一个结构来允许他们出售、传递和交流价值。现在正是时机在数字化信息领域将信息职业定位为领域中的核心人员。[2]Jennifer Thomas 在《面向未来:e-research 支持下的大学图书馆的角色》(Future-proofng:the academic library’s role in e-research support)一文中介绍了澳大利亚大学加强eresearch 支持举措的一个项目,通过项目的成功实现,证明了项目应继续开展,在理想地情况下成为与e- research 发展同步的核心业务。在e- research环境下,大学研究人员和研究支持人员这种持续的技能发展,在即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研究机构的大学里是势在必行的。[3]
Frederick Nesta 在《图书馆2.0 或者图书馆III:回归领导力》(Library 2.0 or Library III:returning to leadership)文章中对图书馆发展和新技术(web2.0及图书馆2.0)作了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他认为公众对“图书馆2.0”应用的接受程度很低同时社交网络工具对图书馆的核心任务贡献不大。同时,他提议第二代图书馆职业的概念和术语“图书馆II”应该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变革之中,图书馆员应该应用语义网工具开发新的联系而朝着“图书馆III”发展。[4]Mary Anne Kennan 在《学习分享:任务与开放存取》(Learning to share:mandates and open access)文中,指出研究出版领域的网络开放存取(OA)作为一个愿景进入到学术领域是很有意义,并且同学术及科学的目的相一致的。其文章探讨了为什么开放存取未能够被所有研究人员一直的使用,或者未能够受到图书馆管理者的青睐。[5]
Nancy McCormack 在《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无纸化时代的图书馆运营》(Mission impossible?The future of“paperless”library operations)中,讨论了目前“无纸化办公”的相关观点和“无纸化办公”时代临近的不久的将来图书馆将如何管理。他指出无纸化办公曾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短期内并未给予如何存取和组织文件的方法、如何阅读和理解信息、如何分析我们从网上阅读的信息及如何打印。然而,一些图书馆的惯例的操作将会令其自身快速的进行无纸化的存储、检索和使用计算机系统。[6]
组织的变革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体结构与职能的履行,组织结构是图书馆的基本架构。在目前高速变化的复杂环境,给图书馆的组织变革管理带来了挑战。Peter Edward Sidorko 提出了在组织变革中应用一个认知模型的独特视角,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7]Claire V.Brisson- Banks分析了用于辅助和支持组织变革管理的各种变革与转型模式的共性,他发现这些共性可以应用于其他大多数组织,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模型可以联合起来以最好的适应其他组织环境。[8]Ian Smith 在《组织质量与组织变革:前往效率的交互链接途径》(Organisational quality and organisational change:Interconnecting paths to effectiveness)一文中认为质量和变革是齐头并进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工作于快速、复杂的变化环境之中,应该在他们的管理“工具箱”中添加对组织化质量和组织化变革的交互问题的理解,同时采用前摄的方法来管理两者。[9]
对于变革的影响这一主题,学者们从环境变化给图书馆带来哪些影响的角度展开了相关研究。Sally A Rogers 的研究发现迅速到来的变革正促进图书馆去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以更快的方式去行动。他指出评估发展趋势能够帮助图书馆加快组织变革,评估趋势可以接触新的想法,看到新的伙伴关系和发展满足新的需求的专业领域。[10]Peter X.Zhou 以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的C.V.Starr 东亚图书馆为个案研究了21世纪处于管理变革中的东亚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个案在管理变革中的具体措施和对策。这项研究提供了深入的大趋势和大学图书馆应对变化的策略。通过对这一案例的考察,研究表明,当新发现的工具被接受并提供新的服务的时候,大学图书馆必须通过在新的导向中迅速适应的创新来找到新的方法以保持其核心价值观。[11]Jo Rolfe 将个体和团队训练作为一种工具,使图书馆员工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他认为图书馆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培养内在的动力、以人为本的高绩效的员工激励文化。通过训练作为一种方法可以组织愿景与目标。他指出训练有很多优点,可以解决图书馆员工发展、保留和继承管理带来的紧迫感。[12]
3.2 公共图书馆研究
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研究成为了近几年《图书馆管理》刊载较多的热点之一。在这些研究中关注的是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公共图书馆评估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问题。
有关公共图书馆用户的研究,Linda Ashcroft 等人研究了公共图书馆与成人学习者,研究发现成人学习者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愿意同各种不同的合作伙伴一同工作来为他人提供更广泛的课程和所需的服务。良好的互惠合作伙伴关系已经建立,因此确定需要更加先进的市场研究和促进活动,评价与反馈执行的困难之处。[13]除此之外,Riadh Ladhari 等人对加拿大公共图书馆用户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图书馆位置和信息控制明显解释了预期的价值。在预期服务价值和推荐服务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14]
有关公共图书馆评估的研究,Helen Greenwood等人针对美国近期出现的要求公共图书馆收集数据以评估其绩效和服务的现象,描述了一项倡议,即以提倡循证的方法来评估英国县区图书馆服务的图书馆管理水平。[15]
有关公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研究,Anna Galluzzi 在《作为现实世界中长尾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挑战》(Cities as long tails of the physical world:a challenge for public libraries)一文中应用长尾理论研究现代城市与新建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关联,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指出总体上公共图书馆应该强调他们作为一个沟通四方的服务台的功能角色,这些功能更加专业化,如书目服务和其他一些大都市内外的与学习相关、知识性、娱乐性和具有文化气息的服务。[16]此外,还有学者对分馆建设和管理进行了专门研究,Ken Haycock 撰写了《模范式的公共图书馆分馆管理者:特点与成效》(Exemplary public library branch managers: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一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模范式的分馆管理者拥有最佳的管理实践的诀窍和必须的需要激励和易于与人相处的情商。同时模范式的分馆管理者都有比较强烈的外向行为的趋向。[17]
3.3 资源合作与管理
对于图书馆资源合作与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相关项目的介绍和案例分析。Michelle Hall 在文章《亚洲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协作与合作》(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Asian library resource collections:An example from Melbourne,Australia)中,以澳大利亚Melbourne 的ALIM(Asian Libraries in Melbourne,由墨尔本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组成)为案例介绍一些正在执行的合作项目,讨论了ALIM 最近的一些合作范例,同时对全球22 所大学图书馆的亚洲语言馆藏、员工等级、预算和馆藏进行调查,总体上对ALIM 同这些被调查的机构进行对比。Michelle Hall 认为初步结果表明合作比独立运营的情况下更能帮助较小馆藏机构来协助它们的主要用户基础并支持更大成果的获取。[18]
Cathie Jilovsky 在“唱想和谐:大学图书馆的统计基准”(Singing in harmony:statistical benchmarking for academic libraries)一文中分析了领航员(pilot)项目案例,这一项目为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22 所大学图书馆开发、建设和管理在线统计服务。文章介绍了其开发并提供的在线统计网站,这一网站推进了各个图书馆的馆藏加工,并为统计基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平台。[19]
3.4 图书馆战略管理
《图书馆管理》刊载的图书馆战略管理方面的文章涉及很多主题,其中Ana R.Pacios分析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和“长远规划”,指出21世纪之初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其努力方向和资源管理中的主要行动领域。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在第三个千年之始,公共图书馆应该优先发展的事项。[20]
还有关于战略规划本身的研究,涉及战略可信度的研究、战略定位的研究等等。如Gail Staines 在其文章中对学术图书馆的战略可信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研究中的多数图书馆均有图书馆战略规划但是多数图书馆并没有图书馆年度报告。[21]还有Diana L.H.chan 等人对战略重新定位的研究,在其文《动态环境下的战略重新定位》中,以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机构重组为例应用动态能力框架(dynamic capacity framework)探讨大学图书馆的战略重新定位问题。[22]
此外Zhixian Yi,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内涵、应用和优点。[23]
3.5 图书馆质量管理
图书馆质量管理是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图书馆管理》所刊载的文章中对此主题的探讨多以案例研究为主,介绍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益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其中Jarmo Saarti 等在文章《质量管理体系的益处:两所大学及其图书馆合并的案例》中介绍了约恩苏和库奥皮奥两所大学的图书馆合并的成功经验,他们认为在图书馆及其服务进行合并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它们的质量管理体现。其中在合并过程中的全员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24]此外,Núria Balagué等人用定标比超的方法研究了两家欧洲学术图书馆应用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发现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下两家学术图书馆的质量管理体现的运行非常相似。[25]再有,Petros A.Kostagiolas等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希腊大学图书馆在实施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26]
3.6 图书馆职业
图书馆职业的发展促进着图书馆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职业在不断的变革,有些职位会受到技术的影响产生相应的变化。以学科馆员为例,Molly Strothmann 等人在《保留学科馆员:通过机会还是通过设计?》一文中,针对在线的学科馆员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受访者指出同职业发展相关的措施是最为广泛接受的方式。受访者对大多数他们认为可行的措施表达了认可,同时大体上赞同关于积极的工作环境的陈述。尽管如此,在其它岗位上管理者比雇员更加满意。只有少数的人指出他们的图书馆拥有一个正式的员工保留项目,这也意味着这一发布了的员工保留战略基本上被看做为另一目的而服务的。[27]
除此之外Colin Storey 也对学科馆员之一职位进行了相关研究,他描述了电子图书馆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馆员职业的变化,其文章对现阶段目前的电子革命尤其是对与纸质文献保存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综述,他指出在这个网络纵横,电子气味浓重的世界,传统意义上作为任何图书馆主要馆藏的纸质图书与期刊很少被使用,它们似乎成为了一种责任与负担。学科馆员正成为的急于实现“纸质文献减少的天堂”的积极参与者。Colin storey 提出在这种情况下学科馆员将为自己创建一个新的职业——“善本设计师”——通过世界上图书馆拥有的复本(其数量已经大量减少)和依赖私人藏书家(如果他们到2060年依然存在)来获得每一个数以万计的被废弃的题名,并为后人保存它们。[28]
新技术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具体职位的变革,而且体现在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变化之中。Nosheen Fatima Warraich 等人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旁遮普(Punjab)大学LIS 所提供的课程是最新且精心设计的,但是却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两组人员都不满足于就业技能,其原因是缺乏LIS 课程的实施并且缺少专门的教职人员(这一数据收集于2008年5月)。雇主抱怨沟通、实践和演讲技能均较弱。他们期望毕业生拥有多层面的、市场导向的技能。[29]
4 总结
近年来随着管理学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管理研究也在不断的探索,诸多新的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得以应用,如战略管理、知识管理、危机管理等等,图书馆管理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国外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回顾有助于了解图书馆管理领域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管理》载文研究热点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国外有关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首先,组织变革、图书馆职业和数字资源管理受到图书馆管理领域的学者关注;其次,图书馆管理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并且逐渐细化;再次,理论研究同实证研究有相融合的趋势。
随着图书馆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图书馆管理正在悄然变迁,未来我国图书馆管理要充分关注前沿领域的研究,结合我国特色开展相关研究;其次,要注重人文与技术的统一,关注数字环境对图书馆管理产生的影响;再有,要关注管理理论变革而带来的影响,加强图书馆管理的实证研究,深入细化我国的图书馆管理研究。[30]
〔1〕柯平,贾东琴.2001-2010年境外信息管理研究进展——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95):61-74
〔2〕Lyn Bosanquet.Building relevance amidst the content revolution[J].Library Management,2010(3):p133-144
〔3〕Jennifer Thomas.Future-proofng:the academic library’s role in eresearch support[J].Library Mangagement,2011(1/2):p37-47
〔4〕Frederick Nesta.Library 2.0 or Library III:returning to leadership[J].Library Management,2011(1/2):p85-97
〔5〕Mary Anne Kennan.Learning to share:mandates and open access[J].Library Management,2011(4/5):p302-218
〔6〕Nancy McCormack.Mission impossible?The future of“paperless”library operations[J].Library Management,2011(4/5):p279-289
〔7〕Peter Edward Sidorko.Transforming libr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support services:can change models help?[J].Library Management,2008(4/5):p307-318
〔8〕Claire V.Brisson- Banks.Managing change and transitions: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odels and their commonalities[J].Library Management,2010(4/5):p241-252
〔9〕Lan Smith.Organisational quality and organisational change:Interconnecting paths to effectiveness[J].Library Management,2011(1/2):p111-128
〔10〕Sally A Rogers.Assessing trends to cultivate new thinking in academic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07 (6/7):p366-378
〔11〕Peter X.Zhou.Managing change:East Asian libraries in transition[J].Library Management,2009(6/7):p383-392
〔12〕Jo Rolfe.Change is a constant requiring a coach[J].Library Management,2010(4/5):p291-303
〔13〕Linda Ashcroft,Janet Farrow,Chris Watts.Public libraries and adult learners[J].Library Management,2007(3):p125-138
〔14〕Riadh Ladhari,Miguel Morales.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perceived value and recommendation:A study among Canadian public library users[J].Library Management,2008(4/5):p352-366
〔15〕Helen Greenwood,Marigold Cleeve.Embracing change: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in action[J].Library Management,2008(3):p173-184
〔16〕Anna Galluzzi.Cities as long tails of the physical world:a challenge for public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11(4/5):p 319-335
〔17〕Ken Haycock.Exemplary public library branch managers: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J].Library Management,2011(4/5):p266-278
〔18〕Michelle Hall.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Asian library resource collections:An example from Melbourne,Australia[J].Library Management,2011(1/2):P98-110
〔19〕Cathie Jilovsky.Singing in harmony:statistical benchmarking for academic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11(1/2)p:48-61
〔20〕Ana R.Pacios.The priorities of public libraries at the onset of the third millennium[J].Library Management,2007(6/7):p416-427
〔21〕Gail Staines.Towards an assessment of strategic credibility in academic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09(3):p148-162
〔22〕Diana L.H.Chan,Samson C.Soong.Strategic repositioning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J].Library Management,2011(1/2):p22-36
〔23〕Zhixian Yi.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library strategic planning:Perceptions of applications and benefits[J].Library Management,2008(3):p229-240
〔24〕Jarmo Saarti,Arja Juntunen.The benefits of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he case of the merger of two universities and their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11(3):p183-190
〔25〕Núria Balagué,Jarmo Saarti.Benchmarking quality systems in two European academic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09(4/5):p227-239
〔26〕Petros A.Kostagiolas,Maria B.Kitsiou.Issues and perceptions for ISO 9000 implementation in Greek academic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08(6/7):p583-599
〔27〕Molly Strothmann.Retaining academic librarians:by chance or by design?[J].Library Management,2011(3):p191-208
〔28〕Colin Storey.Bibliobabble?The surge towards a print ?less elibrary recasts academic librarians as“rare book engineers”[J].Library Management,2011(1/2):P73-84
〔29〕Nosheen Fatima Warraich.Employability skills of LIS graduates in Pakistan:needs and expectations[J].Library Management,2011(3):p209-224
〔30〕柯平,张文亮.当代图书馆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1(12):73-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