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010~2012年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分析
2013-07-07巍郭玉明
廖 巍郭玉明
(1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学部,广东 广州 510220;2 广东药学院实习生,广东 广州 510000)
某院2010~2012年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分析
廖 巍1郭玉明2
(1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学部,广东 广州 510220;2 广东药学院实习生,广东 广州 510000)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统计我院2010~2012年门诊调脂药的应用类别、用药种类、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分析其变化及走势。结果 3年来阿托伐他汀钙的销售始终位列第一,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新品种的药物不断引进,瑞舒伐他汀、国产非诺贝特先后进入我院,且瑞舒伐他汀销量增长速度迅猛,大有取代阿托伐他汀之势。他汀类占据了调脂药物应用的主要部分。血脂康等调脂中成药越来越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销量也有所上升,而阿昔莫司则略有下降。结论 他汀类调脂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占据主导地位。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应符合发展趋势。
降脂药物;用药频度;销售金额;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血脂异常升高时导致该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近期统计结果报告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已高达18.16%,即为约1.6亿人血脂异常[1]。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P)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目前因营养过剩、运动减少导致的高脂血症患者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HP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复合型高脂血症。利用调脂药物治疗HP,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2]。
我国调血脂市场上的药物品种繁多,按化学结构特点及调血脂作用机制分类,2009年上半年,22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中,他汀类用药数量占据了调脂总量的37.12%,苯氧芳酸类(贝特类)用药数量占11.28%,烟酸酯类用药数量占8.24%,植物提取物类占28.04%,多烯脂肪酸类及不饱和脂肪酸类占13.94%,其他类药品所占比重较小。而用药金额最大的仍是他汀类药物,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调血脂机制,从而推动了调血脂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调血脂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进展较快、最为引人瞩目的药物,前人对这类药物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从新品开发到增加适应证等方面,一直在积极的探索与临床中。他汀类药物是调血脂类药物旗下备受瞩目的品种,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在医院的调脂药物用药结构中占有最大的比例,一些中成药例如血脂康等因其副作用少、调脂作用稳定,也越来越受医生和病人的青睐,而相比之下,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等调血脂药已呈下降的势头。
中成药在医院调脂用药物市场份额占有7.6%,虽然一般被认为降脂幅度不及化学药物,但也有中药调脂的特点,如副作用小,为一些有肝脏疾病或糖尿病等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中药调脂药在零售市场占有37.1%的份额,与他汀类产品不相上下,特别是血脂康、脂必妥、绞股蓝总甙片等,在零售市场所有品牌排名中列前十位,成为重要的降脂品牌。
本文主要是通过收集门诊西药房2010~2012年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每日费用等数据,利用限定日剂量法和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得出我院门诊患者调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调查为临床医师使用调脂药物提供一定数据参考,并规范管理调脂药物的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2010~2012年中门诊西药房调脂药物全部销售数据。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药数量、用药金额等信息。
1.2 方法
本文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运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0~2012年调脂药物数据进行处理。限定日剂量是药品管理和统计分析的重要参考数据,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参考第17版《新编药物学》[3]、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常规用量确定DDD值。以DDD为标准计算用药频率(DDDs),DDDs=药品消耗总量/DDD。DDDs与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成正相关,表示该年该药物按DDD值计算理论上可被多少人用多少天,其值越高表示该药使用频率越高[4]。每日费用(DDDc)=总金额/DDDs,表示选用该药物每天需要花费多少金额,反映了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该药是否经济。通过比较DDDs和DDDc可选出性价比较高的药物。
2 结 果
2.1 各年度主要调脂药物销售金额及年增长率统计
由表1可见,我院2010~2012年门诊使用的主要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2010年的销售金额为759.76万元,2011年为1045.02万元,增长率为37.54%,2012年为1389.71万元,增长率为32.99%。从2010~2012年2年时间,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增加了几乎一倍。提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饮食增多,工作压力大,不爱运动,作息不稳定等不良习惯增多,患有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多,调脂药物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此同时市场上新药品种不断增多,疗效参差不齐,因此合理地选用疗效好、价格低的降脂药物十分重要。
表1 各年度主要降脂药销售金额及年增长率统计
2.2 各年度调脂药物销售金额、比例以及排序
对我院2010~2012年三个时间段的销售金额排名前十的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进行统计。
2010年度的统计结果见表2,销售金额排前五名的均为他汀类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辛伐他汀分散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辛伐他汀片和氟伐他汀钠胶囊,其销售金额为别316.19万元、161.9万元、101.27万元、60.66万元和32.3万元。其中立普妥的销售金额更是占调脂药物总销售金额的几乎一半。可见他汀类占调脂药物市场的绝大部分。非诺贝特片是除了他汀类销售金额最多的药物,为31.79万元。血脂康是中成调脂药物,也占有总销售金额的相当一部分。其中瑞舒伐他汀是从2010年5月开始引进使用的,而非诺贝特片在2012年8月前使用的是进口的药物,之后改用国产,销量开始下降。
2011年的统计结果见表3,销售金额排前四名的药物没有发生变化,瑞舒伐他汀上升到第五名,该药从上年年中开始引进的,因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受到医患的重视,销售金额显著上升。虽然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总体增加,但是非诺贝特片、普伐他汀钠片和阿昔莫司分散片的销售金额略有下降。
2012年度统计结果见表4,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总体增加,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本年度的销售金额达到198.79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173%,增长速度惊人,成为本院最具潜力的调脂药物。非诺贝特片自从2012年8月改用国产的,销量大减,从29万元降到19.45万元。同时降幅较大的还包括氟伐他汀钠胶囊,从上年的30.29万元降到12.45万元。立普妥的销量3年来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而且销量不断增加,对比2010年,销售金额增加了两倍多。其余降脂药物变化不大。
表2 2010年主要降脂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表3 2011年主要降脂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表4 2012年主要降脂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综上所述,他汀类调脂药在三个时间段的构成比均超过了80%,说明他汀类在我院调脂药中占绝对优势,且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在2010年及2011年中前三名分别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辛伐他汀分散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2012年前三名是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瑞舒伐他汀钙片和辛伐他汀片。其中瑞舒伐他汀钙片是2010年5月引进,非诺贝特片从2010年1月到2012年7月是使用法国进口的力平之片,从2012年8月开始使用国产的非诺贝特片,销量大减。
2.3 各年度调脂药物的DDDs和DDDc统计
对我院3年主要调脂药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见表5。
我院2010~2012年他汀类药物的DDDs逐年升高,尤其是立普妥三年间翻了一倍多。DDDc是反应药物使用经济性的一个指标,调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的日均费用较之贝特类和中药调脂药物为高。大多调脂药物的每日费用稳定在10元以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但考虑到高血脂是一种慢性病且有的时候需要联合用药,总的来说,服用降脂药对于普通患者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从结果可知,虽然立普妥的每日费用最高,1d需花费10.21元,但它的使用频率又是最高的,说明其调节血脂作用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双重认可。对于经济能力不足的患者,医生可以指导其使用医保药物或者价格较低的国产调脂药物。
表5 2010-2012年主要降脂药物的DDDs、排序以及DDDc
表6 各年度调脂药物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比统计
2.4 各年度调脂药物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比统计
用药销售金额排序序号与DDDs排序序号的比值,可反映药品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是否同步,比值若接近或等于1,即反映出药品销售与使用同步性良好,反之则差。由表6可知,我院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排序序号的比值大部分在1左右,表明我院门诊调脂药物总体上看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良好。
3 讨 论
3.1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简称为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此类药物通过抑制该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聚集、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独立于其系统降脂作用之外的直接作用于斑块内细胞成分的斑块稳定作用[5]。对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此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少数病例服用大剂量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血清肌酸肌酶(CK)升高,严重者可引起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7]。
从表上看无论是销售金额和DDDs,排在第一名的都系他汀类药物,他汀类不仅具有降低胆固醇(TC)作用,更显示了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有效作用。他汀类降脂药深得医生和患者信赖,不仅是因为其药效显著,更是因其安全性非常高,已成为我院首选调脂药物。
立普妥在三年来稳居销售金额第一,2012年的销售金额为775万元比2010年的316万元增加了一倍多,占了总销售金额的一半以上。据有关文献报道[8],阿托伐他汀抗炎作用强,相同剂量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也比其他他汀类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其他他汀类,且无剂量依赖性。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有更好的降脂效果,并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我院2010年5月新使用的瑞舒伐他汀,销量增长最明显,当年的销量仅为5.32万元,当到了2012年达到198.79万元,占据了辛伐他汀第二名的位置。瑞舒伐他汀被认为是目前最新且最具潜力的他汀类药物,与同类药物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中的LDL,同时降低TG、载脂蛋A B,并且显著增加HDL。不仅如此,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和一级预防中,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还能够逆转动脉粥样斑块负荷,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减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指标,使存在不同程度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在其调脂治疗中获益[9]。同时瑞舒伐他汀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同类药物相似甚至更少,是当前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更有价值的新选择。这就是其在我院一经引进销售量迅速攀升的主要因素,预计其在临床应用中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3.2 贝特类药物
氯贝丁酯类和苯氧乙酸或称纤维酸类,又称贝特类。贝特类药物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是单纯高三酰甘油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症伴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首选药物,调血脂作用强,起效快,降甘油三酯作用比降胆固醇作用强[10]。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主要是恶心、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时有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目前我院使用的贝特类主要有非诺贝特片,在2012年7月前使用的是进口的力平之片,到了2012年8月新引进国产的非诺贝特片,销售量大大下降。
3.3 烟酸类药物
烟酸具有全面而独特的调脂作用,是最有效的升高HDL-c的药物[11]。大剂量的烟酸通过减少脂质的生成和促进其分解而具有明显调脂用。主要的副作用是面部潮红、皮肤血管扩张,消化道反应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以及溃疡病、肝脏损伤等。
阿昔莫司分散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烟酸衍生物,我院该药的用量尽管不多,但在药物联合应用方面有重要作用。骆雷鸣[12]等研究发现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辛伐他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3.4 临床常用的调脂中成药
我院使用的调脂中成药主要是血脂康。血脂康属于单味药制剂,其主要成分红曲的有效成分为洛伐他汀,所以实质还是他汀类成分在起主要作用,由于源自天然药物,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且日均费用较低,销售量也较大,可与他汀类、贝特类联合应用,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中成药物在人们心中是属于比较安全,容易接受的药物,许多患者愿意选用。
4 小 结
本文中各表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我院2010-2012年来调脂药物类别变化并不大,销售金额和总DDDs明显上升。我院调脂药物以他汀类药物为主占80%以上,贝特类中的非诺贝特也占有一席之地,中药制剂血脂康等因其较好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也有较好的发展空间。3年来阿托伐他汀钙的销售始终位列第一,新品种的药物不断引进,瑞舒伐他汀、国产非诺贝特先后进入我院,且瑞舒伐他汀销量增长速度迅猛,大有取代阿托伐他汀之势,但非诺贝特片因使用国产而销量大减。血脂康等调脂中成药越来越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销量也有所上升,而阿昔莫司则略有下降。
调脂药物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增大,其降脂作用略有上升,但随着剂量的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随着增多。因此不能只顾提高疗效而过度增大剂量,因充分利用其他类别调脂药物的优势,根据不同类型的高血脂症类型实施个体化给药。单药达不到降脂标准时,应充分发挥药物的互补作用、协调作用,选择合适的不同类别的降脂药联合用药,更好地起到调控血脂的作用。
由于血脂异常目前尚无根治的理想药物,尽管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有效,血脂达标,停药后,血脂仍会反弹到治疗前水平,许多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调脂药大部分都对肝脏有影响,建议长期使用调脂药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等相关指标,提醒患者随时注意自己有无肌肉酸痛或肌无力的现象[13]。同时建议医师,如果国产药物与进口药物的疗效相同时,考虑到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或者“医保”人均费用超标时,尽量使用国产药物。对于我院新引进的药物,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真正让人们能安全经济地使用药物。
[1] 胡大一,王家宏.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现状[J].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 29(7):2-4.
[2] 孙志强,靳胜燕.我院调脂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7(2):123-125.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16-425.
[4] 雷雪莲.山西博爱医院2007年一2010年调脂药物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1,2(9):681-684.
[5] 时强,荣烨之,张懋贞,等.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 MMP-3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05,7(1):46-48.
[6] Nakanishi N,Nakamura K,Suzuki K,et a1.Relation of body weight change to changes in atherogenic traits:a study of middle-aged Japanese obese male office workers[J].Industrial Health,2000,38(2):233-238.
[7] 仝其广,胡大一.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27(4):655-657.
[8] 刘 斌,姜东炬.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7):1-1.
[9] 叶瑛,贾楠.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0,29(1):813-816.
[10] 康阿龙,孙成荣,张锁成,等.我院2006-2009年调脂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7):37-38.
[11] Carlson LA.Nicotinic acid:the broad-spectrum lipid drug.A 50th anniversary reviewI J [J].J Int Med,2005,258(3):94-114.
[12] 骆雷鸣,叶平,朱启伟,等.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疗效与安全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3):158-161.
[13] 尚书兰,赵文丽.我院2008-20 1 0年调脂药应用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1,8(6):34-37.
R972.6
B
1671-8194(2013)34-01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