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2013-07-07孙贝贝唐小平王晓天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4期
关键词:产程剖宫产产后

孙贝贝 唐小平 王晓天

(通辽市医院妇产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孙贝贝 唐小平 王晓天

(通辽市医院妇产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要求无痛分娩,符合入选条件的2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同期未分娩镇痛的28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活跃期时间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二产程、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能缩短活跃期时间,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对母婴均有较高的安全性。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

孕妇都会面临分娩疼痛,部分产妇因恐惧疼痛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使剖宫产率增加,既浪费卫生、经济资源,又增加风险及剖宫产并发症。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及并发症,我科对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分娩镇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孕足月、自然临产、自愿要求无痛分娩,头盆相称、无椎管硬膜外麻醉禁忌及产科并发症的单胎初产妇2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拒绝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2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周等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当胎头剥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两组产妇常规行会阴左侧切加快分娩。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宫口开至3cm进入活跃期后,麻醉师在腰2-3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1~2.5mg 和芬太尼10~20μg,再用0.0625%~0.15%罗哌卡因和1~2μg芬太尼维持;宫口开大9cm时关闭镇痛开关,行会阴侧切的产妇待胎儿娩出后再重新开放,以便缝合会阴侧切口时发挥镇痛效果。对照组产妇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只实施常规护理。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的差异。

1.3 疼痛程度评估标准

WHO疼痛分级标准1级:无痛或轻微疼痛,可忍受,患者很安静;Ⅱ级:轻度疼痛,可忍受,微出汗;Ⅲ级:中度疼痛,难以忍受,合作欠佳,出汗;Ⅳ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喊不安,出汗,肢冷。1、Ⅱ级为镇痛有效,Ⅲ、Ⅳ级为镇痛无效。

1.4 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镇痛后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低血压、皮肤瘙痒以及心动过缓等临床相关不良症状、体征。

2.1 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比较

从表1可见,观察组镇痛有效266例,占95%,镇痛效果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产妇疼痛程度分级

2.2 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比较

见表2。

表2 产程进展情况

第一产程中两组产妇均不予干预,按其自然产程进展,第二产程中对宫缩乏力者予小剂量缩宫素静点加速产程进展。由表2可见,观察组产妇活跃期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2.3 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剖宫产率

观察组16例剖宫产患者中10例为胎儿较大致相对性头盆不称,6例为胎位异常致继发性宫缩乏力。对照组90例剖宫产患者中22例为相对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致继发性宫缩乏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剖宫产患者中68例因不耐受宫缩痛坚决要求剖宫产结束分娩,由表3可见,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94.3%,剖宫产率5.7%,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产妇新生儿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新生儿Appgar评分

由表4可见,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娩镇痛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2.5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202±28)mL,对照组产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198±29)mL,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分娩镇痛对产妇的影响

分娩疼痛不仅使产妇身心痛苦且干扰孕妇生理功能,进而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分娩期间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减轻产妇痛苦、提高生育质量,是妇产科医师一直探索的课题。当产程进入活跃期,椎管内麻醉就对子宫收缩就失去了效力。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分娩镇痛的优点在于,腰麻起效快,约1~5min开始起效,硬膜外麻醉可持续给药,小剂量的麻醉药物即可得到完善且广泛的镇痛效果,且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特性,对产妇的肌力和交感神经的张力影响小,产妇可自由活动肢体。神经阻滞使盆底神经反射减弱,软产道松弛,胎先露下降阻力降低,使宫颈扩张加速,活跃期缩短。同时由于疼痛消失,大脑解除了紧张状态,产妇能充分休息、进食而保持体力,使产程进展顺利,必要时又能满足手术需要[1],宫口近开全时停止硬膜外腔给药可避免镇痛药对腹肌、肛提肌等的抑制,有助于第二产程产妇正确用力[2],故亦不延长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结果显示,麻醉药不影响子宫收缩,亦不增加产后出血量。

3.2 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的影响

产痛减轻使母体儿茶酚胺释放减少,子宫血流和收缩活跃性显著改善,产妇生理内环境稳定,消除产妇“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的恶性循环,降低了氧耗,减少酸中毒的发生,使胎儿内环境稳定,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新生儿对罗哌卡因耐受好[3],高浓度可产生外科麻醉作用,低浓度则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特性,并且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毒性低,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且无痛分娩的麻药量约是剖宫产的1/10,剖宫产时麻药尚且对新生儿没有影响,则分娩镇痛安全性可想而知。本资料表明,两组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本文得出,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产妇的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明显的低血压、皮肤瘙痒以及心动过缓等相关不良症状、体征,对于产妇的分娩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为产妇提供疼痛减轻的分娩过程,加快产程进展,降低了因恐惧疼痛而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对母儿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1] 李仲廉,邓乃封.妇产科麻醉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30-345.

[2] 于莎莎.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6):373.

[3] Mattingly JE,Alessio JD,Ramanathan J. Effects of obstetric analgesics and anesthetics on the neonate[J]. Pediatr Drugs,2003,5:615-627.

R614

B

1671-8194(2013)34-0084-02

猜你喜欢

产程剖宫产产后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