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剖宫产术式治疗腹腔粘连的临床比较
2013-07-07冯宝琴
冯宝琴
(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肇庆 52600)
三种剖宫产术式治疗腹腔粘连的临床比较
冯宝琴
(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肇庆 52600)
目的 对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以及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进行腹腔粘连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以及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且由于妇科疾病再次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150例,对患者的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相较于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及新式剖宫产术,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使得患者的粘连情况更少,且粘连程度更低,P<0.05。 结论 临床上应积极的进行腹腔粘连的预防,在掌握患者剖宫产适应证的基础上采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相较于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及新式剖宫产术有更好的临床积极意义。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
近年来剖宫产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临床优点,但其再次手术粘连问题较为严重。本文就此问题对采取新式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及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进行腹腔粘连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有剖宫产史且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15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指征,患者年龄段在22~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01±2.01)岁,孕周在37~40周之间,而采取二次剖宫产术距离前一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时间在18个月~4年之间。而前一次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以及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患者分别各为50例。三组患者的孕周、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剖宫产指征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进行普通比较。
1.2 方法
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三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并且对患者的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在对患者进行传统的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时,根据《妇产科学》要求进行常规性的操作。而对患者采取新式剖宫产术时与患者的腹部进行横切口以及钝性分析,且腹膜以及腹膜反折不进行缝合。
对患者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治疗时,首先于患者两髂前上棘连线以下3cm处进行横切口处理,并且根据患者的抬头位置以及大小情况选取合适的切口长度,后于其正中将患者的筋膜层以及脂肪层进行横行切开,将其腹直肌前鞘横向剪开3~4cm。与此同时于外向内钝性分离腹直肌以及前鞘,将前鞘和皮下脂肪进行纵向拉开,将腹膜以及腹直肌进行钝性分离,后将腹直肌拉开[1]。第二,与患者的切口上方进行腹膜外脂肪的向下拉开,并且将腹膜打开,将患者的膀胱反折腹膜提起并且剪一小口,并且撕开,将患者的子宫下段进行横切开2cm,钝性向两侧进行延长10~12cm。第三,在胎儿娩出后对患者进行子宫切口的止血处理,并且对子宫进行按摩且给予缩宫素,胎盘剥离后进行胎盘娩出[2]。第四,在对患者的宫腔进行处理后,利用可吸收线进行子宫肌层、腹膜切口的缝合以及间断缝合患者的两侧腹直肌。
而对患者的腹腔粘连情况进行评价时,其评价标准为以下:①0级:未出现腹腔粘连;②Ⅰ级:患者的网膜和切口间存在易分离且较薄的单个粘连,分离期间未出现出血情况;③Ⅱ级:患者存在2处Ⅰ级样的粘连,但粘连面积在40%之内,且分离期间存在一定的渗血情况;④Ⅲ级:粘连较为广泛且粘连面积超过60%,出血情况较多且分离较为困难;⑤Ⅳ级:分离困难且出血多,肠管和切口紧密粘连,粘连面积超过70%。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取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采取均数±标准差()以及例数(n、%)进行数据表示;采取t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由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可知,相对于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及新式剖宫产术,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使得患者的粘连情况更少,且粘连程度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三组患者腹腔粘连情况(n,%)
表2 三组患者粘连程度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由于剖宫产能够有效的解决胎位不正、前置胎盘以及宫内窘迫等情况,剖宫产率逐年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剖宫产术易导致产妇术后出现肠粘连而需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并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临床障碍。而人体腹腔对于挤压以及缺氧等情况较为敏感,易出现相关炎症情况,从而导致出现腹腔粘连[3]。
由本次试验所得结果可知,相较于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及新式剖宫产术,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使得患者的粘连情况更少,且粘连程度更低,P<0.05。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采取纵切口,手术结束后患者的腹膜所收到的机械牵拉较强,且针距密集,易导致患者出现坏死、缺血以及异物炎症情况,从而导致出现腹腔粘连[4]。新式剖宫产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其腹膜间皮细胞的修复较慢,在腹膜愈合前裸露的创面易出现黏合,且术后患者活动易导致其间皮细胞难以愈合,从而易导致出现腹腔粘连[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够有效利用可吸收线对腹膜和膀胱子宫反折腹膜进行缝合,并且采取宽针距进行缝合能够使得缺血性坏死的概率下降,缩小患者的创面,减少愈合时间。另一方面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通过采取反折腹膜覆盖裸露粗糙创面,从而减少粘连情况的发生[6]。
综上所述,在进行临床疾病治疗时,应积极的进行腹腔粘连的预防,应在掌握患者剖宫产适应证的基础上采取临床疗效较好的剖宫产术式,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相较于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及新式剖宫产术,其腹腔粘连情况发生概率更小,粘连程度更低,有一定的临床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1] 农文清,刘颖菊.三种剖宫产术式术后腹腔粘连的比较[J].广西医学,2008,30(8):1225-1226.
[2] 李彩云.再次剖宫产102例三种剖宫产术式对比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205-1206.
[3] 张凤荣.三种剖宫产术式与腹腔粘连的对比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6):2291-2292.
[4] 闫文清.三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0,39(3):235-236.
[5] 杨晋蓉,魏江霞,张英,等.三种不同术式剖宫产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136-137.
[6] 孙晖,路国香,闫红霞,等.181例应用三种剖宫产术式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174-175.
R719.8
B
1671-8194(2013)34-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