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MI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与室壁瘤形成的关系

2013-07-05刘卫民王国振许兴军韩桂枝

山东医药 2013年47期
关键词:室壁瘤溶栓动力学

刘卫民,林 丽,王国振,王 月,许兴军,韩桂枝

(阳信县人民医院,山东阳信251800)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具有较高病死率和年轻化趋势。AMI后形成室壁瘤的患者是高风险人群,病死率明显增加[1]。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临床医师评价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参考依据[2],目前有关AMI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室壁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107例AMI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其与室壁瘤形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MI的患者107例,男70例,女37例;年龄(50.88 ± 8.02)岁。均于 AMI发病后48 h内入院。入选标准:年龄<75岁;缺血性胸痛持续至少30 min以上,且口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心电图显示两个以上相邻胸前导联ST段抬高超过0.2 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 mV;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升高[3]。排除标准:双侧肱动脉血压相差>20 mmHg;主动脉夹层,严重心衰,心脏瓣膜病,房颤或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入院后均详细记录基本情况,完善体格检查;入院6 h内每2 h测量1次血压(mmHg)和HR(次/min),共测量4次、取平均值,按公式1/3×收缩压(SBP)+2/3×舒张压(DBP)计算平均动脉压(MBP),按公式MBP×HR计算两者乘积(RPP)。其后均根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进行治疗,其中符合静脉溶栓指征、无溶栓禁忌且患者及家属同意溶栓治疗者行静脉溶栓,静脉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方案参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抗栓治疗指南》[4]。采用Philips IE33心脏超声诊断仪于发病第7天行心脏彩超检查(相关操作和分析均由2名有经验的超声专业医师进行),结果显示室壁瘤形成31例(室壁瘤组)、无室壁瘤(对照组)76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CHD)家族史、伴发疾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例、胸痛发作至开始接受治疗时间和心梗定位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1.2 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利用SPSS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室壁瘤发生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Youden指数(敏感度+特异度-1)最接近于1时即为最佳截点(医学决定水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x±s)

2 结果

两组HR和RPP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室壁瘤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详见表 2。DBP和SB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95%CI为 0.727 ~ 0.916)、0.736(95%CI为 0.641 ~0.895),P=0.022;DBP 曲线下面积亦显著大于MBP 的曲线下面积(0.711,95%CI为 0.602 ~0.820,P=0.013)、HR 曲线下面积(0.623,95%CI为0.510 ~0.735,P=0.008)和 RPP 曲线下面积(0.543,标准误为0.061,95%CI为 0.423 ~0.663,P=0.000)。DBP对室壁瘤诊断最佳截点为68 mm-H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9.5%和 67.7%,Youden指数为0.572。详见图1。

表2 两组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x±s)

图1 室壁瘤发生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ROC曲线

3 讨论

AMI后发生室壁瘤的主要机制为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心肌变薄失去收缩张力,加之周围正常收缩心肌产生牵拉[1]。此种心室几何构型变化和病理生理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成为影响心梗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早在1991年,D'Agostino等[5]就发现AMI病死率和DBP之间存在“J形曲线关系”,即随DBP的进一步降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也随之增加。1987年由Cruickshank等[6]提出的“J形曲线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7~9]证实。本研究显示,两组一般资料、HR和RPP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室壁瘤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ROC曲线分析显示DBP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室壁瘤,并显示出较好的预测价值。低水平DBP预测室壁瘤形成的可能机制:粥样硬化斑块、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和HR等都能影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AMI发生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下降,较低的DBP可导致冠状动脉灌注压进一步降低、冠脉血流减少,促进室壁瘤形成[10]。故AMI后室壁瘤形成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很可能是血压降低和HR升高。RPP是一个间接反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两组无显著差异,可能机制为AMI发生后心功能受损,血压偏低引起代偿性HR升高。本研究不足之处: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缺乏对梗塞部位、心肌梗死面积和再灌注时间的分析。更深入的研究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综上所述,AMI急性期较低的DBP和SBP都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有关,而前者可作为室壁瘤形成的敏感预测指标。对于入院DBP<68 mmHg的AMI患者,临床上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室壁瘤的发生,如积极行心肌再灌注、尽快启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干预等。如何进一步应用血流动力学参数对A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有待更深入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

[1]张海燕,李强.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病理过程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3):251-253.

[2]王光美,陈玉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PCI前后ICG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J].山东医药,2012,52(38):80-81.

[3]沈卫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7(6):321-323.

[4]张奇,沈卫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抗栓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及指南更新[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7(6):377-382.

[5]D'Agostino RB,Belanger AJ,Kannel WB,et al.Relation of low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eath in pres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Framingham Study[J].BMJ,1991,303(6799):385.

[6]Cruickshank J,Thorp J,Zacharias FJ.Benefits and potential harm of lowering high blood pressure[J].Lancet,1987,329(8533):581-584.

[7]Sleight P,Redon J,Verdecchia P,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high vascular risk in the Ongoing Telmisarta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Ramipril Global Endpoint Trial study[J].JHypertens,2009,27(7):1360-1369.

[8]Messerli FH,Mancia G,Conti CR,et al.Dogma disputed:can aggressively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e dangerous[J].Ann Intern Med,2006,144(12):884-893.

[9]Wagner M,Goetghebeur M,Merikle E,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intensive lipid lowering therapy with 80 mg of atorvastatin,versus 10 mg of atorvastatin,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anada[J].Can J Clin Pharmacol,2009,16(2):331-345.

[10]林曙光,冯颖青.降压治疗中J形曲线引起的困惑[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1):1-3.

猜你喜欢

室壁瘤溶栓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超声诊断室壁瘤切除术后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