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辅导员与业务导师合力育人机制构建的实践和探索

2013-07-02杨倩王晔张序清王东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研究生辅导员

杨倩 王晔 张序清 王东

[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化发展,高校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已经从个体化培养下的精英式管理逐步过渡为规模化培养下的大众化教育。如何通过构建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的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壮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为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实践,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规模化的发展,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新的难题。虽然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但“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分工不同,他们都承担着培养教育研究生的责任。发挥好广大研究生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构建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的合力育人机制,对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构建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具有充分的政策依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3号)中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培养机制改革通知》中也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导师负责制”。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强化导师的责任。而构建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对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二)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实际优势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加,高校的导师选拔标准也越来越苛刻,以作者了解的国内某些985重点高校为例,学校在引进导师时不仅要求其具有博士学位,同时要求其具有至少两年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此外对于导师的科研学术成果和水平要求也甚高。研究生在入学选择导师之前既已经对导师的学术造诣产生认同和崇敬,并将其视为自己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楷模。相比于和学生经历更为相近的辅导员的教导,导师的教导更具有权威性,研究生也更容易信服和接受。此外,由于工科研究生的专业性较强,自入学开始除了学习必需的专业课程,围绕着研究项目,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相比于辅导员,研究生和导师的接触更为频繁,导师的言传身教对于研究生而言往往具有“渗透性”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便对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学术素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另外,由于接触频繁,研究生和导师也更容易在情感上产生“亦师亦友”的亲近关系,导师对于研究生的个性和思想动态也会有更为全面和实时的了解,对于研究生的教导也更具针对性和感染力。导师的地位和优势使得他们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相比于辅导员等专职思政队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是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党、团组织领导下,由专职和兼职思政队伍来承担。辅导员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已经从个体化培养下的精英式管理逐步过渡为规模化培养下的大众化教育。研究生也呈现出更多更复杂的特点,如研究生心理发展相对稳定,人格特征已基本固定,未来目标比较清晰,期望得到深入的指导;具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开始进入某一具体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在课题组也承担大量的科研工作,科研压力较大;研究生分散性较大,主要任务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工作,学习生活主要在实验室范围内,难以经常集中等。研究生的这些特点要求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在内容、方法、尺度、深度等各方面进行不断地改进和探索。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外,辅导员还要负责研究生的评奖评优、困难补助、就业管理、档案管理等事务性工作。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任务就必须学会借助其他有利力量。导师,作为和研究生接触最多的人,同时担任着指导研究生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辅导员可以合作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利力量。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将辅导员和导师这两股重要力量拧在一起形成合力。

二、当前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合力育人机制构建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虽然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对于研究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普遍接受和认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的合力作用却发挥的不尽如意,离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还有距离。工作上还有不少困难,实践上还有许多不足。

(一)研究生业务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职责和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主要还停留在提出指导性意见的阶段,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来加以配套实施。在具体的高等学校层面,相对于业务指标,一般也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评价考核机制,就是有一些笼统的规定,也往往约束力不足。这就导致目前导师的育人自觉性不足,多重视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而较少重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应走出工科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雇佣”关系的误区

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推进,实行了研究生培养成本的分摊制,从工科的学科性质出发,需要从科研经费中列项支付学生科研津贴,但如果在执行时对科研经费的性质产生误读,把它当做导师的个人经费,就会出现研究生按照导师要求从事科研项目,完成科研任务,每月从导师处领取“月钱”作为劳动报酬,导师在研究生的心目中演化为“老板”的角色,最后导致部分导师育人意识淡化,师生关系雇佣化。

(三)研究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

对辅导员而言,其主要承担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说在研究生的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却难以介入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教学培养环节,两块工作配合不够紧密,有“两张皮”现象,德育工作缺乏有效抓手,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影响。

(四)辅导员和业务导师间的合作沟通平台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在目前的高校运行架构中,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之间,普遍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这种工作平台的建设在一些地方甚至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双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互相不了解对方工作,缺少工作交集和合作机会。

三、构建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的途径设计

浙江大学材料系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积极构建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的合力育人机制,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开展活动等途径,一步步地建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运作机制。

(一)创新体制,构建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体系

做好研究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根据新时期育人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创新育人体制。构建合力育人体系根本上更需要党政班子一起努力,制定相关制度,才能形成育人体系,切实发挥育人效果。首先,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职责,制定考核制度,将教书育人情况和导师资格挂钩,和导师年度考核与职务聘任挂钩。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育人工作效果好的导师,要给予一定奖励。根据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要求,给予导师在研究生招生环节的话语权,由导师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情况的初步审核。其次,扩展研究生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等传统工作的前提下,兼顾招生、培养、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研究生教学培养环节,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有力抓手和着力点。再次,由于研究生年级不同,研究所差异,导致研究生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纵向研究所设立德育导师,发挥好同一领域的传帮带作用。在横向年级中设置年级主任,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

(二)完善机制,保证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效果

做好研究生的德育工作需要完善辅导员和导师的合力育人机制,确保合力育人效果。主要有两点:一是建立双向联动机制,二是建立角色渗透机制。双向联动要求辅导员和导师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辅导员将研究生的班团工作、社会实践、目前出现的问题等第一时间反馈给导师,同时导师将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通过研究生成果数据库等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做到对学生情况的全方位动态掌握,将不良苗头严格控制在源头。角色渗透一方面要求引导导师参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的评奖评优、博士中期考核、岗位助学金等级考核时,由导师对其综合表现提出鉴定意见;一方面要求辅导员引导研究生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学生团体组织同学学习学术规范,弘扬科学道德,开展师德评价,提高导师育人意识。辅导员与导师合作举办学术论坛,帮助同学了解学术前沿,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三)搭建平台,拓展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途径

组建研究生德育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德育工作委员会由院系党政领导担任主任,热心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优秀导师、德育导师和年级主任为成员,研究生辅导员为秘书,主要负责导师进行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培训考核,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全面了解研究生学习生活问题,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扎实推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设立研究生学术分会,负责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培养。研究生学术分会主任由业务水平高、政治思想过硬的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研究生党总支书记)担任,做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素养教育相结合,寓思想教育于业务素质培养过程中。

组建青年教师发展促进会,帮助研究生文化素质的培养。青年教师发展促进会由关心教师成长、热心学生教育的思想坚定、极具学术潜力的资深导师、青年导师和思政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做好青年教师培训,服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组织合作,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素质。

(四)开展活动,丰富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载体

首先,以研究生学术交流和展示活动为载体,提升研究生的业务素质。如由导师负责担任评委或邀请嘉宾,辅导员负责组织实施研究生学术成果墙报展(Poster)和“新世纪、新材料、新生活”求是材料科学论坛。Poster是国际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的常用形式,也是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开展成果交流与展示的一种普遍方式。该形式可有效地培养研究生展现研究工作和成果的能力,为走向国际学术交流舞台提供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同时评委老师的点评可以帮助同学学习其他同学优点,发现自身不足,为以后的学习科研指明前进方向。举办求是材料科学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主讲,一方面促进学科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主讲嘉宾与同学分享个人学习生活经历,潜移默化的帮助同学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学术规范,传递正能量。

其次,以研究生实践活动为载体,完善研究生的实践素质。如研究生企业实习和挂职锻炼等。由导师负责联系意向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在实践前期,辅导员组织实践调研报告写作培训;实践过程中,辅导员和导师共同跟踪学生实践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指导;实践后期,对实践活动进行最终评价。通过前期培训、过程跟踪、反馈评估等环节,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开展实践素质训练,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实践素质。

再次,以研究科研工作的艺术化表现活动为载体,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如举办极具专业特色的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辅导员负责作品收集和组织,导师负责现场点评及对名下参赛学生的指导。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要求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产生原创性材料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各类先进的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揭示材料微观结构,并以艺术的手法来反映和表达,以此展现材料微结构的魅力。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作品和作品产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来提升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包括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力、表现力和人文精神的诠释力,丰富他们的人文内涵。

最后,以实验室展示活动为载体,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如举办“五好”导学团队评比和最炫“lab”风实验室摄影比赛。最炫“lab”风实验室摄影比赛是通过研究生自己拍摄照片展示实验室的生活、学习和科研情况,引导和谐实验室环境的营造。“五好”导学团队评比是在学校统一部署下,评选出“爱生如子”、“尊师重道”、“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同学互助”的优秀导师和研究生团队,以此树立师生广泛学习的榜样,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

培养和教育好研究生是思政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研究生辅导员和业务导师合力育人机制构建的实践和探索,着重培养研究生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实践素质,最终实现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0-04-06)[2013-02-2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0/content_60419.htm.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09-09-04)[2013-02-2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6/201002/xxgk_82758.html.

[3]徐建军.强化作用构建机制拓展途径积极推行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4]蔡茂华,李尚蒲.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研究生辅导员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