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政治课“以人为本"教学实践探究

2013-07-02许妥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问题意识以人为本

许妥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课加强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教育,要更新观念;要体现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加强自主、合作精神、强化问题意识。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以人为本;问题意识;评价方式

每一位教师都是带着自己的教育思想走进课堂的,每一位教育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教育者的理念。任何变革都首先是观念的变革,教学改革源自教育观念的改革。让我们一起观察身边的优秀教师,他们之所以优秀,往往源自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师来自一流的教学,一流的教学来自先进的理念,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是我们教学改革的起点。纵观各种理念,无不贯穿“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

一、新课改呼唤全面和谐的发展观——以人为本

学科为本、知识本位的观念长期统治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这种教育“目中无人”,它重认识,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人文关怀。而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一理念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也是当代教育中心根本变化的结果。回顾20世纪100年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的中心正从“学科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转变。这一转变的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知识、能力、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三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评价教学的重点。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切实贯彻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青少年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让青少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通过教育使他们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进入、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寻找结合点,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核心理念的基本要求

作为以人为本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新课程更是增加了许多充满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材料: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律己观念等。

结合粤教版政治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例:在讲授《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这一课时,老师可介绍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转移法、心理放松法,要求学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刊、影视作品,避免盲目冲动;和学生一起学做课本材料中的心理放松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四、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现课堂教学的革命,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中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而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只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也就是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一,教师要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何知觉和认识他本身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的基础之一就是帮助一个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人本主义教育家坎姆勃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规定、传统、模板、发号施令、欺哄,它也是管理存在的过程。这个角色要求教师是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授课前5分钟,我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演讲或今日时政播报。课中探究问题时或让学生发言,或讨论,或辩论,或小组抢答等等形式,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幸福健康成长。

第二,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学生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并且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一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一点偏差,我立刻打断学生的话想予以纠正,但又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于是诚恳地对那个学生说:“我打断了你的话,对不起!请你继续说下去!”由此,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学生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他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完他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这样,学生会加倍地向老师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三)强化问题意识,激活课堂教学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成功与否,其关键在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师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形式,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强烈的共鸣,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要注意问题的梯度,体现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要以民主的态度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对于问题的解答,不追求千人一面,肯定有偏颇的答案,允许有不同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五、完善评价方式,保证以人为本精神的真正落实

球王贝利一生在大小比赛中进球无数,有人问他:“哪个球踢得最好?”他总是回答“下一个”。贝利的回答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个人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超越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向前发展。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成长的学生,我们更应该采取发展性评价。紧紧围绕着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贯彻“没有不好,只有更好。”发展性学生评价。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法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方法,同伴评价与自我报告和考试等等。新课程改革,考试一样是免不了的,但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避免只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的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状况做出评价,提倡运用分数+等级+评语的综合方法。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把这火种点燃。…‘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在现代教学中,教与学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观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周军.教学策略.教育出版社.

2、胡东芳.教育新思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问题意识以人为本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