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槐花汤直肠滴入配合中医情志护理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13-07-02王珊苹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8期
关键词:槐花溃疡性情志

王珊苹 朱 卫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湖南 长沙 410007)

槐花汤直肠滴入配合中医情志护理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王珊苹 朱 卫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湖南 长沙 410007)

目的 观察槐花汤直肠滴入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结肠宁直肠滴入治疗,治疗组采用槐花汤直肠滴入配合情志护理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腹泻、腹痛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症候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88.1%,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志护理干预后,治疗组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花汤直肠滴入配合情志护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槐花汤;直肠滴入;情志护理;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变主要局限在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炎症性肠病,中医称为“大瘕泄”。病变以溃疡为主,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1]。该病病情缠绵,难以治愈,且有癌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2]。本病患者以20~50岁为主[3],以欧美国家为多见,但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同时该病与精神以及情绪关系密切,有资料表明[4],大约40%的UC患者的发病与精神应激有关,因此情志护理在该病的治疗中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2012年06月至2013年06月间采用槐花汤直肠滴入配合情志护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并与对照组结肠宁直肠滴入相对比,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2例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平均40.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平均10.1年。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42.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9年,平均9.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消化学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5]。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标准》[6]。中医症候:湿热内蕴。症状分级标准:主症: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灼热,发热。次症:肛门灼热,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③年龄在18岁以上,80岁以下,性别不限;④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等检查客观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⑤患者或家属同意将其纳入临床研究者。

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及80岁以上者;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直肠息肉、中毒性结肠扩张、直肠癌、结肠癌及肛门疾病患者。③合并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者;④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系统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⑤瘢痕体质患者,艾滋病、梅毒等性病患者;⑥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⑦妊娠或哺乳者;⑧精神病患者;⑨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⑩患者家属不同意纳入临床研究者

1.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①不依从设计方案的患者;②资料不全无法统计的患者;③不按时复诊或随诊,无法判断疗效的患者;④发生严重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等不宜继续治疗、自行退出的患者等。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灌肠方法相同,均于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后行保留灌肠之改良法即直肠滴入。治疗组以中药煎剂槐花汤100mL行直肠滴入;对照组取结肠宁1支5g溶于100mL生理盐水行直肠滴入并配合常规护理。

具体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床尾抬高约15°,臀部用软枕垫高10cm,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盛有灌肠液的输液瓶内,再连接16号一次性硅胶导尿管,按输液法排气后关闭调速器,并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前端后循腔缓慢插入,深度25~30cm,松开调速器,以60~80滴/min滴入;灌完后臀部抬高俯卧20min后再平卧。两组均以20d为1个疗程;均予以常规饮食指导。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情志护理。

2.2 护理

2.2.1 灌肠的护理

中药直肠滴入以细、深、少、慢、温、静为原则。“细”指肛管细,溃疡性结肠炎肠镜下可见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等,传统的肛管短,管径粗,质地硬,极易损伤脆弱的肠黏膜,选用16号一次性硅胶导尿管并充分润滑导管前端可大大避免损伤;“深”指插入深,当输液管插入25~30cm时,药液直接被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既避免了直接刺激直肠感受器,又利于药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疗效[7]。“少”指液量少,可减轻便意而引起的排便反应,避免药液外溢,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慢”指流速慢,输液器调速器控制滴入速度不超过80滴/min;“温”指温度适宜,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静”指灌肠后需静卧,药液在肠道内存留2h才能达到治疗效果,6h以上效果最佳[8],所以尽量选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

2.2.2 心理护理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肠道疾病,患者对该病的预后缺乏信心,又由于长时间受疾病的折磨,因此大多数患者都具有焦虑等不良情绪,表现为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精神紧张等。《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而《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通过护理人员的耐心开导和鼓励,解除病人的焦虑情绪,从而使病人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n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24.29±1.802.48±1.73※※△2.17±1.921.88±0.835.24±2.143.62±1.27※△△4.79±1.933.31±1.86※对照组404.00±1.633.25±1.51※2.25±1.512.00±1.275.00±2.034.95±1.864.65±1.844.00±1.74※

2.2.3 饮食护理

少吃粗纤维食物,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加速肠蠕动,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慎吃海鲜,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海产品中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酒等,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宜吃油腻食物,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烹饪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症状及体征积分评判标准: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进行评分。腹泻:每日少于3次记2分,每日3~6次记4分,每日7次以上记6次;脓血便:少量脓血记2分,脓血便为主记4分,全部脓血便或便新鲜血记6分;腹痛:轻微、隐痛、偶发记2分,隐痛或腹胀、每日发作数次记4分,剧痛或绞痛反复发记6分;里急后重:偶感记2分,腹泻时伴有记4分,持续坠胀、难忍记6分。

2.3.2 症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6]标准:①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症候积分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3.3 焦虑症状评定标准: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为五级,总分≥29分为严重焦虑;总分≥21分为明显焦虑;总分≥14分为焦虑;总分≥7分为可能焦虑;总分<7分没有焦虑。评分后分别计算相应表格分值并记录,评分过程由经过训练的2名护理人员完成。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结 果

3.1 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各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腹泻、里急后重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腹泻、腹痛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3.2 2组症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对照组患者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例,%)

3.3 2组焦虑症状比较

通过情志护理干预后,HAMA评分治疗组为(9.84±5.87)分,对照组为(13.18±6.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HAMA评分及焦虑心理发生率比较(,分)

表3 2组HAMA评分及焦虑心理发生率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HAMA分值焦虑心理百分率(%)治疗组429.84±5.87※35.71对照组4013.18±6.7447.50

4 结 论

王秀珍[9]认为本病病因不外饮食、情志等因素而致脾胃虚弱,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清浊相混并走大肠而出现泄泻,日久郁而化热,湿热蕴结肠腑,致腑气不通、气血凝滞、壅而为病,最终形成气滞湿阻、寒热错杂之证。槐花汤是在《丹溪心法》卷二之槐花散方基础上创立,方中重用槐花为君药,清泻肠热,凉血止血;黄芩黄连为臣药,既辅槐花清热之效,又能燥湿健脾;配以酸收之乌梅,使其止泻之功更具;甘草可助槐花、黄芩清肠之功,味甘则又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则肠道之湿邪易去,瘀滞易除,气血畅行,溃疡得愈,诸症可消。中药保留灌肠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是临床上治疗慢性结肠炎等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中药药液保留灌肠采用输液式滴入法,速度缓慢,压力均匀,单位时间内灌注药液流入直肠肠内减少,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减少了对肠壁的刺激,使蠕动减慢,患者舒适,无便意[10],这样患者能主动配合,乐于接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其病程长,病情反复,患者常年受到溃疡性结肠炎的折磨从而心理出现各种应激。劳绍贤教授[11]认为精神焦虑是本病反复发作原因之一,这与中医学“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胃关系密切,日久伤肝,肝脾不调,百病由生”的观点相一致。本研究以槐花汤保留灌肠为基本治疗方法,配合情志护理,通过药物局部作用与护理干预积极的的双重影响,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缓解了患者的不适。同时试验证明,槐花汤保留灌肠配合情志护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优,从而肯定了槐花汤保留灌肠配合情志护理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的作用,可为同道所借鉴。

[1] 裴继华,蒋益.瑞巴派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47-3748.

[2]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3] 何永恒,凌光烈,成立祥,等.中医肛肠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97.

[4] Theis MK,Boyko EJ.Patient perceptions of cause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Am J Gastroenterol,1994,89(10):1920.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6] 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疗科技出版社,2002:1229-1234.

[7] 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46.

[8] 李艳华,邵静梅,吕文敏.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503.

[9] 王秀珍.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体会.天津中医,1999: 16(5):11-12.

[10] 冯中贯.2种灌肠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c):8.

[11] 常东,劳绍贤.中医药内外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40-41.

R473.5;R574.62

B

1671-8194(2013)28-0269-03

猜你喜欢

槐花溃疡性情志
槐花花开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槐花
槐花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