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3-07-02张士彬
张士彬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7)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士彬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7)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400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然后确定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LC导致中转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LC成功组与LC失败组患者中转开腹的患者比率在年龄、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LC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应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对其加以注意,并于术前做好手术中转风险的心理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危险因素
目前,腹腔镜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腹腔镜下LC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其手术适应证也在增多,原来被认为是LC手术的禁忌症也被纳入至腹腔镜下LC术适应证的范围之中,例如急性胆囊炎,却出现较高的手术中转开腹率[1]。为了能够很好地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本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筛选,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400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0例,女280例;年龄19~78岁,平均(57.80±8.99)岁;临床诊断标准:右上腹疼痛、压痛、反跳痛或者肌紧张等;白细胞数升高或出现发热症状。术后均经病理证实。
1.2 手术方法
主要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压力保持在12mmHg(1mmHg=0.133kPa)。于脐部下缘、剑突下以及右上腹锁骨中线位置处作1cm、1cm及0.5cm大小的切口,且置入Trocar与腹腔镜器械置入其中,解剖胆囊三角,单极电刀从胆囊床将胆囊加以分离,切除标本自剑突下切口取出。需中转开腹手术,切口均采取右肋下斜切口[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采用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LC手术成功与中转组各项观察指标单因素分析
见表1。由下表可知,经χ2检验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最终得出:LC手术成功与中转组在年龄、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2 影响手段困难度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见表2。由下表可知,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LC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3 讨 论
表1 LC手术成功与中转组各项观察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2 影响手段困难度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根据临床观察可知,急性胆囊炎会出现胆囊局部水肿,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的现象也较为严重,且手术难度非常大,但是由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胆囊炎行LC手术是完全可靠的,且安全性较高。董擂等对10000余例行LC术进行统计,最终得出中转开腹率为1.23%,本研究结果与该结果一致[2]。由此可见,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中转开腹率非常高。中转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直接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对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是极为重要的。胆囊壁厚度增大为胆囊炎症较为严重而引起的。此时,胆囊三角充血、组织厚度增大以及分离困难等,手术极易对血管以及胆管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血清TBil水平显著升高,这会对胆囊炎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合并其他症状,从而导致病情变得复杂。此时,几乎都伴有胆囊壁纤维化增厚,胆囊三角解剖困难,宜中转开腹。右上腹肌紧张是急性胆囊炎最显著的体征,表示炎症较重,局部可能有粘连。主动中转是对患者术前风险因素充分的分析和术前准备基础上。如此一来,既不会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又对术后并发症的增加没有多大的影响[3]。最常见的中转原因是腹腔及局部炎症致胆囊三角等致密粘连,严重者可与周围脏器粘连成团,分离胆囊三角困难或根本无明显的解剖关系,炎症严重还可致术中胆管损伤,同时可见继发性的胆囊壁增厚。本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经单因素分析,LC成功组与LC失败组患者中转开腹的患者比率在年龄、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LC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应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对其加以注意,并于术前做好手术中转风险的心理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1] 于爱军,张学军,邬淑雁,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8):62-63.
[2] 董擂,李克军,程雷,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31-32.
[3] Low SW,Iyer SG,Chang SK,et a1.Laparoscopic cholecysteetomy for acmc eholecystitis:safe implementation of successful strategies to reduce conversion rates[J].Surg Endosc,2009,236(11):2424-2429.
R657.4
B
1671-8194(2013)28-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