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2013-07-02黄远虹陈鸿恩
黄远虹 陈鸿恩
(江西省赣州市市立医院检验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黄远虹 陈鸿恩
(江西省赣州市市立医院检验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分析和研究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我们选取30例正常人的血液,将其不溶血与溶血血清中的血钾、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葡萄糖、尿酸、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溶血血清中血钾、乳酸脱氢酶、总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检测值高于正常血清的检测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中的葡萄糖、尿酸等检测值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的检测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项指标的检测值在溶血与不溶血血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血会引起某些生化检测指标的假性升高,增加检验结果的差错率,在临床中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标本的溶血,提高生化检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溶血;不溶血;生化检测指标;预防措施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比较常见的影响检测结果因素之一,由于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未能按操作规范操作、试管不洁、采血不当均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标本溶血,其不但直接影响红细胞检测结果,当白细胞与血小板在遭受破坏时,所释放出的部分细胞内成分可影响或干扰生化指标测定[1]。本文选取30例正常人的血液,将其不溶血与溶血血清中的生化指标检测值进行对比,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随机抽取2013年5~8月门诊体检人员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19~42岁,平均年龄为(30.5±6.7)岁。受试人员肝、肾功能均正常,且没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均被告知并且同意。
1.2 方法
抽取其空腹静脉血液4mL,将其置于2个试管中,每个试管各2mL。把其中一个试管进行37℃水浴达30min,以每分钟3000r,离心5min。另一个试管使用人工方法让其溶血,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离心。两组标本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专用试剂对血清中的血钾、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葡萄糖、尿酸、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项指标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将()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行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 果
溶血血清中血钾、乳酸脱氢酶、总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检测值高于正常血清的检测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中的葡萄糖、尿酸等检测值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的检测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项指标的检测值在溶血与溶血血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溶血标本与未溶血标本生化指标测定值对比表
3 讨 论
溶血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血操作不当:①在给予患者采血时,止血带扎过紧;瘀血的时间过长;抽血时,负压过大。②在抽取血液时,没有擦干注射部位的消毒液体[2];因抽血不顺,对穿刺部位反复拍打;在血肿部位采血,血液在注入真空管时产生气泡或过快。③从输液处直接放血,血液注入抗凝管后,剧烈振荡混匀[3]。第二,检验操作不当:①水浴箱内温度过高。②标本在离心时,速率过快。③套管底部与离心管存有硬物,致使红细胞产生过度的挤压,发生溶血[4]。第三,医疗器械的质量不过关:①容器与注射器不清洁与干燥。②标本试管的质量不合格。③采血针密封不佳或质量差。
标本溶血临床预防的措施:①强化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部分溶血现象是由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对业务不精通或者是疏忽所致,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非常重要,通过业务培训,明确责任,规范其操作规程,提高其岗位的责任意识,尽量避免溶血发生[5]。②加强器械产品质量管理:目前医疗器械市场管理较混乱,器械产品不过关的现象时有发生,我院严把器械产品进货的质量关,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入院,对质量较差的产品坚决销毁,并及时汇报主管部门,制止伪、劣、次产品再流通。
[1] 韩凤琴.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6(23):107-108.
[2] 文家远.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0,17 (17):214-215.
[3] 周晔.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1, 9(4):59-61.
[4] 李佳.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4 (10):14.
[5] 张玲.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0,11(27):113-115.
R446.11
B
1671-8194(2013)28-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