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后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2013-07-02马厚升董振玲刘京礼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5期
关键词:冈上肩峰肱骨

马厚升 董振玲 刘京礼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改良后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马厚升 董振玲 刘京礼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目的 探讨改良后冈上肌出口位的投照方法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及肩袖损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应用文献 报道投照方法投照30例,及用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方法投照30例进行分别三次进行投照看其投照成功例数来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一次投照成功率为83%,可以得出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方法X线片经一次投照就能够显示临床要求的正常解剖结构。结论 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方法投照方法不仅能准确显示临床要求的正常解剖结构并且能为后期治的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改良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1]。肩袖损伤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虽然肩部疼痛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肩袖疾病有关,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的摄影体位。

冈上肌出口位,也称肩胛骨“Y”位X线片。它能清晰地显示肩峰的形状和冈上肌出口形态。Bigliani等将肩峰的形状分为三型:I型为平坦形,Ⅱ型为弧形,Ⅲ型为钩状,在肩峰的这三类形状中认为Ⅱ、Ⅲ型肩峰更[2]易发生肩峰下撞击征。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在常规教科书投照学的课本上没有说明,而采用文献报道的方法投照需经过反复投照是投照难点,有文献报道的投照方法即:①体位:受检者面向暗盒而立,患侧肱骨头置于投照中心,暗盒上缘超出肩关节4cm,矢状面向患侧倾斜至与暗盒呈60°~70°的夹角,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或者别于身后,使肱骨向对侧上移或尽量后移,使肱骨近段不与肩胛骨重叠。②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15°,从后向前,自上而下对准肱骨头中央上缘或肩锁关节下射入。③使用滤线器:焦片距150cm,摄片条件参考肩关节正位。此方法经我们临床应用后,投照复杂且不容易充分显示病变部位,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投照,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射线损害。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改良后冈上肌出口位摄片方法,这种新的方法经我们临床应用后,投照方法不仅简便而且能够充分显示病变部位,并且通过一次投照便能准确显示临床要求的正常解剖结构并且能为后期治的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供同道参考。

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亦可称作曲肘90度标准肩胛骨侧位,投照方法:①体位:采用前后位投照,受检者面向球管而立(亦可采用仰卧位),患侧肱骨头下方5cm置于投照中心,照射野上缘超出肩关节4cm,下缘包括肱骨上2/3,患侧前臂曲肘90°,手掌朝上、手指伸直,前臂内侧紧贴于腹部,矢状面向球管侧倾斜至与暗盒呈35°~45°夹角,形成肱骨与肩胛骨标准侧位;②中心线:不用倾斜直接对准骨头下方5cm垂直投照。③焦片距150cm,摄片条件参考常规肩关节正位。

现将我科2012年4月前采用文献报道的投照方法投照的病例随机从PACS上抽取30例,同时也在2012年4~7月用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累积病例随机从PACS上抽取30例进行对照,用两种投照方法连续看三次投照成功的例数,用文献 报道投照方法在一次投照成功的例数为13例,而用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方法的一次投照成功例数为25例,在二次投照是采用文献报道投照的方法,成功投照例数为14例,而采用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方法为5例;在三次投照时同样采用文献 报道的方法成功投照例数为2例,而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的方法投照成功的例数为0;通过前后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应用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一次投照成功率就达到83%,而用文献报道的投照老方法投照一次投照成功率只达到43%,进行二次投照后的成功率才达到47%,可见采用用文献报道的投照老方法经过两次投照后看其成功率都不是很满意,如果再惊醒第三次投照后成功率仍然很低的话,从防护方面考虑就不能再为病人进行投照,只能从前三张片子中选取最佳者。可以看出用文献报道的投照老方法投照需反复投照,投照时间比较长,同时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由此可见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的投照方法不仅能清楚显示临床要求的正常解剖结构(图1,图2)能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同时时也能节省投照时间而且也避免了重复投照从而能减少患者射线辐射剂量,在放射防护上又上一个新台阶,可见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的投照方法是一种好的投照方法,建议同道推广使用。

图1

图2

[1] 施培华,虞和君,黄悦,等.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3):170-173.

[2] Ellman H,Hanker G,Bayer M. Repair of the rotator cuffi: end-result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construc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86,68(8):1136-1144.

R816.8

B

1671-8194(2013)25-0140-01

猜你喜欢

冈上肩峰肱骨
MRI定量对冈上肌肌腱损伤的判定价值
冈上肌体积重建与定量分析对冈上肌撕裂术后肩关节外展功能的预测价值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肩关节镜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