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2021-01-20陈文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0期
关键词:肩峰肩胛骨肩袖

陈文忠

(江苏大学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镇江 212000)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肩峰下通道狭窄。当肩部上举或外旋时,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肩袖软组织与喙肩弓撞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念由Neer[1]于1972年首先提出,并予以详细描述了相关损伤机制,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肩关节X线检查常规投照体位很难发现肩峰形态变异、有无肩峰下骨赘形成等,也难以判断肩袖出口部位有无狭窄。本文对2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方法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22例经肩关节镜证实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男11例,女11例,年龄24~77岁,平均51.77岁。

1.2 摄影方法

被检者后前位站立于胸片架前,患侧肩部靠紧胸片架,身体冠状面与采集板成60度夹角,

患侧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度角,经肩峰射入[2]。标准的冈上肌出口位片肩胛骨投影成“Y”形,由位于前方的喙突,下方的肩胛骨体部和后方的肩峰构成,肱骨头显示在“Y”的中心,肱骨全长都不与肋弓重叠(如图1)。

2 结 果

本组病例术前均摄肩关节前后位片及标准冈上肌出口位片,图片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按Bigliani[3]提出的肩峰形态分类标准,Ⅰ型(平直形)肩峰6例,Ⅱ型(弧形)肩峰10例,Ⅲ型(钩状)肩峰6例。肩峰下骨赘形成6例。按A-H(肩峰-肱骨头间距)诊断标准[4]:正常A-H间距的范围为10~15 mm,<10 mm为狭窄,<5 mm提示有广泛的肩袖撕裂。本组有12例A-H间距<10 mm;5例A-H间距<5 mm;5例A-H间距正常。

3 讨 论

冈上肌出口位影像可清晰地显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骨赘及肩峰下间隙。Bigliani认为Ⅱ型和Ⅲ型肩峰很容易发展成为肩峰撞击征或肩袖撕裂[4]。本研究22例患者中,Ⅰ型肩峰6例(27%),Ⅱ型和Ⅲ型肩峰16例(73%),说明肩峰形态与肩峰撞击征有较密切的关系。肩峰下骨赘形成是引起肩袖出口结构性狭窄的重要因素,冈上肌出口位片能发现肩关节正位片不能显示的肩峰下骨赘(图2),本组研究中有6例肩峰下骨赘形成,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是由肩峰下间隙变小引起肩峰下间隙内组织磨损引起,常规肩关节正位片不能完全显示肩峰下间隙,而冈上肌出口位影像能清晰地显示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的间隙,正常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的范围为10~15 mm,<10 mm为狭窄,<5 mm提示有广泛的肩袖撕裂,本组有12例A-H间距<10 mm,MR检查均提示有肩袖撕裂。同时,冈上肌出口位影像上,肩胛骨与胸廓完全分离开来,可清晰地显示其整体观,肩胛骨内外缘重叠在一起成标准侧位,能够很明确的显示出外伤引起的肩胛骨骨折、移位,结合肩关节正位影像,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

综上所述,冈上肌出口位能为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提供充分的影像学信息,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肩峰肩胛骨肩袖
MRI 测量肩峰角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意义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肩峰指数与肩关节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
肩胛骨体部骨折:从手术入路选择到缝线辅助固定技术
梦中的家
肩袖损伤是什么病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