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宁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0例临床研究
2013-07-01王小平
王小平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通腑宁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0例临床研究
王小平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目的 探讨通腑宁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治疗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前分别对2组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判定。观察组患者行通腑宁冲剂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补脾益肠丸治疗。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症状分级赋分方法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进行计算,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的轻度率、中度率和重度率分别为39.17%、48.33%、12.5%;对照组分别为40.83%、45.83%、13.34%(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P<0.01)。在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的观测上,通腑宁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男女性别无关(P>0.05),50~60岁阶段患者的治疗疗效不如年龄<50岁的患者(P<0.01);病程≥5年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如病程<5年的患者(P<0.01)。结论 通腑宁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其疗效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年龄及病程有关,年龄>50岁或病程≥5年的患者治疗疗效不如其他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通腑宁冲剂;临床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与内脏感觉高敏感性或胃肠道动力异常有关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1]。近年来,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中医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以通腑宁冲剂为典型代表。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通腑宁冲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2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22例,女118例。年龄20~60岁,平均(36.22± 5.4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议制定的IBS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将24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征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2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判定:于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后,治疗前分别对2组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判定。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3种,即轻度、中度和重度。判定标准如下:轻度:每日腹泻次数<3次,腹胀、腹痛、肠鸣症状无或轻微,仅存在少量的黏液便;重度:每日腹泻次数≥7次,腹胀、腹痛、肠鸣症状明显,黏液便量多;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3]。②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行通腑宁冲剂治疗。2袋/次,3次/d,口服。对照组患者行补脾益肠丸治疗,6g/次,3次/d。30d为1疗程,均服药观察l个疗程。③症状积分评价:于治疗前后,采用症状分级赋分方法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进行计算。赋分标准[4]如下:腹泻:每日≤3次(2分);每日4~6次(4分);每日≥7次(6分)。腹痛:偶尔发生,轻微腹痛(2分);经常发生,时轻时重(4分);持续反复发作,且疼痛剧烈(6分)。腹胀:偶尔发生,轻微腹胀(2分);经常发生,时轻时重(4分);持续反复发作,且坠胀剧烈(6分)。黏液便:黏液便量少(1分);黏液便量较多(2分);黏液便量大(3分)。肠鸣:偶尔发生,轻微肠鸣(1分);腹泻时伴见,时轻时重(2分);持续反复发作,肠鸣难忍(3分)。精神症状:偶尔发生,症状轻微(1分);时轻时重(2分);持续反复发作(3分)。同时,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后转为正常记为零分。④治疗效果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经X线钡剂灌肠、结肠镜检查后无激惹征象;或症状累计积分为0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症状累计积分下降为≥原分值的2/3。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症状累积积分下降为原分值的1/3~2/3之间。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症状累积积分下降<原分值的1/3。
1.3 观察指标
①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②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相关因素观测。包括: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检验方法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判定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判定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120例患者病情程度的轻度率、中度率和重度率分别为39.17%、48.33%、12.5%;对照组120例患者分别为40.83%、45.83%、13.34%。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2组患者于治疗前,病情程度基本相同。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例/%)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相关因素观测
2.3.1 观察组患者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男性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9%,女性为92.86%,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通腑宁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男女性别无关。
2.3.2 观察组患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4。
表4 观察组患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从表4可以看出,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各年龄段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93.62%、96.30%、77.78%。4组比较,50~60岁年龄段患者的疗效与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1)。表明:通腑宁冲剂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50~60岁阶段患者的治疗疗效不如年龄<50岁的患者。
2.3.3 观察组患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观察组患者共分为3个病程阶段:病程≤2年者38例;病程为2~5年者64例;病程≥5年者18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病程≤2年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病程为2~5年之间组患者为93.75%;病程≥5年组患者为77.78%。3组比较,病程≥5年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表明:通腑宁冲剂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病程≥5年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如病程<5年的患者。
3 讨 论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与内脏感觉高敏感性或胃肠道动力异常有关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腹痛、肠鸣、黏液便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日趋上升,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男女差别不明显,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腹痛”、“泄泻”、“便秘”范畴,肠腑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位,其发病主因在于肝气疏泄失常,致脾胃运化失健,大肠传导失司。情志不舒,则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横逆犯脾;犯脾克胃,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日久可累及肾阳。加之本病肝郁脾虚,虚实夹杂,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而缠绵难愈[5]。其中,本虚主要责之于肾、脾气虚或阳虚,标实主要责之于肝脾失和、气滞血癖。由于肠易激综合征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疗效欠佳,目前尚无理想疗法。近年来,在本病的临床研究中,中医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以通腑宁冲剂为典型代表。
通腑宁冲剂原名加味通腑汤,由黄连、防风、肉桂、黄芩、大熟地、白芍、菟丝子、六曲、木香、白术、干姜、生甘草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有理气止痛、清热燥湿、厚肠止泻作用,主治湿热内蕴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腹痛、脓血便、肛门灼热等症[6]。
本研究中,将我院共收治2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患者行通腑宁冲剂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补脾益肠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P<0.01)。在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的观测上,通腑宁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男女性别无关(P>0.05),50~60岁阶段患者的治疗疗效不如年龄<50岁的患者(P<0.01);病程≥5年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如病程<5年的患者(P<0.01)。
因此,通腑宁冲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其疗效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年龄及病程有关,年龄>50岁或病程≥5年的患者治疗疗效不如其他患者。
[1] 柳越冬,陶弘武,张勤良.通腑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02-903.
[2] 尚精娟,谢建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57-59.
[3] 赵玉斌,李佃贵.痛泻要方对肠道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疗效和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成药,2006,28(6)852-855.
[4] 蔡锦莲.疏肝健脾补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7例[J].新中医,2008,40(7):80.
[5] 吴至久,张蜀,唐学贵,等.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1041.
[6] 田艳萍,王旗.自拟中药制剂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1882-1883.
R574
B
1671-8194(2013)21-02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