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2013-06-29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脑梗塞半胱氨酸内皮

万 瑾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氨基酸半胱氨酸,旁链部分含硫醇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脑梗死发病有关[1]。同型半胱氨酸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脑梗死患者196例,男性126例,女性70例,年龄58岁~79岁,平均73.5岁。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同时经脑CT或 MRI复查确证,所有病例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1.2 方法 以196例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196例为对照组,以1∶1的比例进行配比,比较两组Hcy水平。两组均排除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等疾病,两组观察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血清半胱氨酸含量,分析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的关系。

1.3 检测方法[3]清晨空腹抽取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经3 000 r/min离心分离出血清,之后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Hcy含量测定采用循环酶法,采用上海生物公司试剂盒,全部检测值以统一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1.4 颈动脉粥样斑块测定 彩色多普勒机为美国GE公司LOGIQ500型,选取超宽变频探头,频率范围为(8.9~11)MHz,取患者平卧位或仰卧位,使其颈部充分暴露,检查时头部偏向对侧,将探头先置于颈部,然后采用自下而上的检查路径,颈动脉检查采用先纵向扫描,之后再后横向扫描,扫描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测定者的粥样斑块形态及大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的关系。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Hcy水平 脑梗死组Hcy水平(20.73±11.24)μmol/L,对照组(8.73±9.86)μmol/L,两组 Hcy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723,P<0.05)。

2.2 脑梗死患者Hcy含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以Hcy平均水平进行分段,组距为5μmol/L,进行线性回归分析,Y=20.7133+6.8903X,说明Hcy水平与斑块大小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Hcy水平与斑块大小的关系

3 讨 论

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导致的脑血管栓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疾病即为脑梗死,其发病率较高,常伴有严重后遗症,致残率较高[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和局部血栓形成的众多危险因素也间接成为了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个体血清Hcy含量也成了临床备受关注的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5]。

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因此血清中其含量的增多和减少均对细胞的酶活性和氧化作用产生影响,并导致细胞损伤和凋零。研究显示[6,7]Hcy是一种导致血管损伤的氨基酸,血清中Hcy浓度依赖于其在细胞内的动态平衡。细胞的任何生化作用所导致的Hcy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发生异常,或相关辅酶因子异常导致Hcy代谢异常均可以影响体内血清Hcy的浓度,因此Hcy在体内的代谢异常机制复杂敏感。体内Hcy含量异常最常见的原因是当环境营养因子缺乏时,经由氧自由基介导,引起细胞蛋白质损伤,酶和受体障碍,导致一氧化氮合成酶受到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产生减少,生物活性下降,使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严重受损而引起血管内皮损伤[8],血清Hcy浓度不同还可抑制内皮细胞DNA的合成,使内皮细胞表型发生改变和基因表达改变,而引起诱导细胞凋亡,同行以信号传导方式干扰平滑肌的功能,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同时基因编码异常与激酶等共同参与,促进内皮损伤,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9],血清中的Hcy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C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促进血管内皮斑块的形成,当人体动脉内皮损伤后,血清中的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使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进一步促进斑块钙化。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组Hcy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同时线性相关分析发现,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成正相关的关系,这可能与血清中Hcy能导致内皮损伤有关。Hcy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加速粥样斑块的钙化,使血管发生血栓前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刺激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引起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使粥样斑块范围与硬度增加,促进血管梗死。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血清Hcy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大小成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降低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1] 刘怡怜,蒋洪昆,蒙毅军.脑梗塞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0(10):53-55.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的诊断及评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 胡红淼,刘建刚.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9,20(6):254-256.

[4] 王军,侯秀峰.脑梗塞患者血清中SOD,MDA,HCY测定与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1,24(2):709.

[5] 田辉.脑梗塞患者外周血抵抗素和瘦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1(6):514.

[6] 龚祥印.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2011,6(2):163-164.

[7] 高娟,李志红,安宇亮,等.青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干预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1):12-13.

[8] 薛蓉,王冬梅,程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脑梗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11):751-753.

[9] 吕晓莉,张华,闫福堂,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梗死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75-876.

猜你喜欢

脑梗塞半胱氨酸内皮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
同型半胱氨酸、胱硫醚β合酶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