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2013-06-15王君棪王爱华邸春阳
王君棪,王爱华,邸春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730000)
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占全球每年死亡新生儿的29%[1]。引起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因地区和年代而异,及时了解本地区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减少耐药性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疾病323例,现对其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药敏状况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323例,男219例,女104例;日龄0~28 d,平均8.49 d;肺炎 277例,败血症91例,脐炎115例;其中肺炎合并败血症40例,脐炎合并败血症7例,肺炎、脐炎合并败血症21例。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方法 痰液:在患儿入院后当日内,清洁口腔、拍背刺激咳嗽后,用低压吸引器接一次性无菌吸痰管;经鼻深插负压吸起痰标本,置于无菌试管中,送微生物室,时间不超过2 h。咽试子:在患儿入院后当日内,清洁口腔,采深部咽部分泌物标本置于无菌试管中,送微生物室,时间不超过2 h。血液:在患儿入院后当日内,在未用抗生素之前,留取厌氧菌、需氧菌血培养瓶,送微生物室,时间不超过2 h。脐部分泌物:在患儿入院后当日内,在未用抗生素之前,留取脐残端根部脓性分泌物标本置于无菌试管中,送微生物室,时间不超过2 h。其中,考虑宫内感染患儿以血、胃液为主,肺炎合并败血症患儿以痰、血标本为主,脐炎合并败血症患儿以脐部分泌物、血标本为主,单纯感染以局部标本为主。共送检标本393份,同一患儿取3份标本者5例,取2份标本者60例。
1.2.2 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 所有标本接种于巧克力平板、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及沙保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巧克力培养基置于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后三者在普通培养箱35℃下培养18~24 h。从采集标本到接种平板应短于2 h,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时,必须再培养24 h观察菌落,以免部分致病菌漏检。采用美国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auto SCAN-4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测定,按CLSI标准进行操作和结果判断。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110份血液、73份脐分泌物、132份咽拭子、72份痰液中,分别检出病原菌54、54、18、39株,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 46.4%、73.9%、21.2%、54.2%,在其他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9株。18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4株(大肠埃希菌37株,肺炎克雷伯杆菌27株,阴沟肠杆菌10株,铜绿假单鲍杆菌7株,其他13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10株,诱导性β内酰胺酶(IB)2株;革兰阳性菌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表皮葡萄球菌18株,溶血葡萄球菌11株,屎肠球菌4株,链球菌属3株,其他3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6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3株。
2.2 主要致病菌的药敏状况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见表1;主要革兰阳性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见表2。
表1 323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表2 323例新生儿感染性主要革兰阳性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感染。产前感染可由病毒、胎儿弯曲菌、梅毒螺旋体等引起,为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为母体肛周及会阴部的细菌如淋球菌、厌氧菌、B族链球菌(GBS)等上行性感染,或胎儿通过产道时接触母体产道感染组织或吸入细菌污染的血及分泌物所导致;产后感染又分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由于生存环境、家庭境况、出生及孕母情况、不科学的护理方法,以及新生儿自身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免疫防御功能差、住院时间长、广泛应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多等因素,导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仍较高[2]。据国内文献报道,中国每年活产婴儿1 800万~2 000万,出生至生后7 d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率高达1‰~10‰,其中大多数为细菌感染[3];虽然,近年来国内因感染性疾病而住院的新生儿明显减少,但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仍然是我国新生儿常见疾病与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因此,对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状况的监测,是帮助医生进行经验治疗的手段之一,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国内研究[5~8]报道,NICU 感染疾病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属、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属为主。也有研究[9]报道,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革兰阳性菌检出率57.14%,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42.86%,检出细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前3位;国内也有革兰阳性菌占多数的报道[10~12]。2010 年 Ho等报道[13],从 1989 年 7 月 ~2008年6月NICU感染细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5%)、金黄色葡萄球菌(34.8%)为主;2012 年Edmond等报道[14],新生儿感染革兰阳性菌种以GBS为主。本研究结果表明,我院新生儿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其中占前4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考虑与不同区域病原菌流行趋势不同以及本研究采集标本周期短、数量少有关。
不同部位采集的标本中分离的细菌分布不同,说明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定位。如咽拭子中分离菌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痰液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血液中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脐部以化脓性细菌为主。
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97.3%,对阿米卡星敏感率>88.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78.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0.4%。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率<20%,对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对万古霉素敏感率>95%,对替考拉宁敏感率>93.8%,对阿米卡星敏感>92%。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一线、二线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结果与邱丽影[15]报道基本一致。
总之,我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居于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对常用的一线、二线抗生素敏感性较低。新生儿由于本身特点,临床应用于成人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在新生儿慎用或禁用,故新生儿抗生素的选择非常局限。随着细菌谱的不断变化,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监测分析本地区、本单位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和细菌药敏情况,可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
[1]Lawn JE,Kerber K,Enweronu-Laryea C,et al.6 million neonatal deaths--what is progressing and what is not[J].Semin Perinatol,2010,34(6):371-386.
[2]刘健慧,王丹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细菌定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41-44.
[3]夏世文,付春花.2003~2005年新生儿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的变迁[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271-274.
[4]魏克伦.我国新生儿感染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1-2.
[5]孙卫.新生儿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现状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4(21):5193-5195.
[6]锡霞,高金爽.新生儿围产期细菌感染性疾病10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1):86.
[7]伍江龙,邓秀梅,冯学文,等.住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监测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34-636.
[8]刘长喜,李先斌.4 23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42-144.
[9]魏雅雯,陈彦香,杨文,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51-1053.
[10]张红珊,苏浩彬,麦友刚,等.新生儿细菌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1):35-37.
[11]张淑荣,冯爱民,何平,等.新生儿院外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418-419.
[12]黄少敏,宋燕燕,黄志坚,等.广州地区新生儿病原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00-1802.
[13]Ho TS,Wang SM,Wu YH,et al.Long-term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J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10,43(5):407-415.
[14]Edmond KM,Kortsalioudaki C,Scott S,et al.Group B streptococcal disease in infants aged younger than 3 month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ancet,2012,379(9815):547-556.
[15]邱丽影,陈伟红,宫贺,等.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44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