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2013-06-14崔德芝董男男刘瑞霞闫小燕赵立群

山东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传导活血

崔德芝,董男男,刘瑞霞,闫小燕,赵立群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2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表现主要为末梢神经症状,如手套、袜筒式感觉障碍,并伴疼痛、麻木、发凉、无力和肌萎缩等,也是导致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糖尿病足早期DPN进行干预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采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DP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糖尿病足(初期)合并DPN患者,男34例、女28例,年龄(71.75 ±11.95)岁,病程(6.49 ±1.16)年。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条件中的①,同时具备②、③、④中任意一项,结合相关生化检查、超声或X线检查进行确诊:①有明确的糖尿病史;②足部有缺血表现,如皮肤苍白、疼痛、发冷、变黑、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③足部有创面,如水疱、溃疡、坏疽、肌腱外露等;④足部有神经病变,痛觉、温觉减退或消失,皮肤及皮下组织萎缩。DPN的诊断标准:在已确诊糖尿病的基础上,具备以下至少1项异常:①临床症状:肢体疼痛,局部压痛,肢端感觉异常等;②临床体征:皮肤温度觉异常(手足畏寒、手足心热),腱反射等;③电生理诊断: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波幅;④量化感觉评测:定量温度觉检查、定量振动觉检查、感觉趋势阈值;⑤自主神经功能评测:皮肤交感反应。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运动疗法、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0.5 mg/次口服,3次/d;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加熏洗。内服汤剂组成:生黄芪45 g、当归15 g、水蛭3 g、川芎15 g、桃仁12 g、红花9 g,语言不利、咳喘痰多者加石菖蒲、皂角刺。1剂/d,水煎6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熏洗使用活血止痛散,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当归 15 g,川芎 12 g,丹参 10 g,桃仁 9 g,红花 9 g,皂角刺 9 g,石菖蒲 12 g,水温 35 ~45 ℃,20 min/次,1次/d,熏洗后卧床休息30 min。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进行中医症候评分,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症候评分减分率进行疗效判定。减分率>65%为显效,25% ~64%为有效,<25%为无效。②肌电图检查:使用MEB-9200K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腓总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③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压及心电图检查。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0%;对照组分别为8、11、11例,总有效率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肢体疼痛、局部压痛、肢端感觉异常、皮肤温度觉、腱反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 <0.05 或 <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均 <0.01),两组治疗后比较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SNCV MNCV腓浅神经 腓总神经胫神经 正中神经治疗组32治疗前 38.75 ±2.50 45.75 ±2.33images/BZ_85_1858_1362_1860_1364.png38.46 ±3.32 37.36 ±4.18治疗后 45.08 ±2.51*#56.00 ±2.69*# 47.20 ±3.85*#49.33 ±1.89*#对照组 30治疗前 37.94 ±2.63 44.65 ±2.45 38.46 ±3.51 36.79 ±4.33治疗后 44.20 ±2.04* 55.23 ±2.55* 46.19 ±3.62* 49.07 ±1.94*

2.4 安全性观察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压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2例出现双下肢疼痛加剧,但同时伴麻木减轻,考虑应用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后,在血络畅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疼痛或疼痛加剧现象,为正常反应,继续用药,疼痛逐渐减轻。

3 讨论

DPN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氧化应激、神经生长因子均被证实与DPN有关。临床治疗多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止痛等对症治疗。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全身血脉渐衰,五脏六腑之气亦衰,气血虚弱,痰浊内生,阻滞脉络,导致血行不畅,脉络瘀阻,表现为皮肤不荣,肢体麻木疼痛[2]。故气虚血瘀、痰瘀痹阻是老年糖尿病足初期DPN的重要病机。DPN是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应采取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的治疗方案。活血止痛散由生黄芪、当归、水蛭、川芎、桃仁、红花组成,方中生黄芪补益元气,当归活血祛瘀而不伤血,水蛭、川芎、桃仁、红花三味协同当归以活血祛瘀止痛。语言不利、咳喘痰多者可加石菖蒲、皂角刺化痰开窍。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3];当归对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功能具有修复作用[4],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和抗体细胞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5];川芎嗪等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6]。研究证明,熏洗疗法可改善模型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度和改善微循环,通过下调血液中异常升高的致炎因子IL-1的表达,降低血中异常升高的TNF-α含量,抑制血液黏附分子1的表达,进而减轻炎性反应[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加熏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中药综合治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相对于甲钴胺单一的营养神经的作用,中药综合治疗针对DPN发病的多种致病因素治疗,从多靶点、多环节对DPN起到防治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②中药熏蒸疗法集热度、湿度、药度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③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

控制老年DPN应以预防为主,既病防变,未病先防,中药综合治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治疗原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233.

[2]陈建飞,沙夕华.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山西中医,2007,23(2):69.

[3]艾志琼,申元英,张态,等.黄芪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8):805-807.

[4]张雁,吴宏,关雪晶,等.当归多糖照射前后给药对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7):965-969.

[5]刘云波,张方照,杜秀娟.当归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和抗体细胞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F0004.

[6]崔旭红.川首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1):70.

[7]李巍,吴国志,陈德喜,等.熏蒸一、二号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2):5-7.

[8]陆继娣,沈鹰.中药熏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踝关节中TNF-α 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64-1965.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传导活血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