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13-06-13郭小军刘海春
郭小军,刘 芬,刘海春
(1.新余市人民医院a.药剂科;b.神经内科;2.新余市渝水区城北街道沙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西 新余 338000)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中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占心脑血管疾病的70%,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威胁。 奥扎格雷钠是强效血栓素合成酶抑制药,是一种全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笔者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30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 年9 月至2012 年9 月在新余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 例, 男32 例、女28 例,年龄42~82 岁、平均(68.17±5.81)岁,病程12~72 h,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疾病,无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血压(100~200)/(60~110)mmHg(1 mmHg=0.133 kPa)。 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确诊。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 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开始时间、既往史及伴发疾病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脑保护、降压、降糖及维持水电解质乎衡、防治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用奥扎格雷钠注射剂(冻干粉针剂,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90906)8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生产,批号:BJ121619)100 mg,每日1 次;连用14 d。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 次,连用14 d。 2组患者出院后均一直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神志、语言和肌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小板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等。 按文献[3]标准评定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90%以上;显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45%,但少于90%;有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18%,但少于45%;无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不到18%,或有所升高。 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表1 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2.2 临床疗效比较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小板的功能及结构的变化有关[4]。 在体内血栓调节机制中,前列腺素G2和前列腺H2亦起重要作用。 前列腺素G2与前列腺素H2在凝血酶、血栓烷A 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素A2,从而使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管收缩,脑梗死形成。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合成减少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由于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有多种途径,合理的措施就是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干预血栓形成的多个不同环节,以增强阿司匹林相对较弱的抑制血栓效果和降低阿司匹林抵抗[5-6]。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液供应,挽救脑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7]。 奥扎格雷钠又是一种高效血栓素合成酶抑制药,能够有效地阻断血栓素合成酶,减少血栓素A2的产生,促进前列腺合成酶的作用,增加血中前列环素浓度,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奥扎格雷钠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作用,有利于阻塞的血管再灌注,加速缺血病变的恢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1,7]。
本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和互补作用,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赵利杰,魏岗之,王育琴,等.奥扎格雷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栓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1998,7(1):34-35.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79-380.
[3]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年)[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聂志余,郑悦,张仲慧,等.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2):78-79.
[5]张茁,何晓芬.循证——抗血小板药物在防治缺血性卒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31-34.
[6]石星原.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及防治对策[J].山东医药,2010,50(13):133-134.
[7]黄兴汉.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2,42(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