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20例
2013-06-09何吉芬
何吉芬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20例
何吉芬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120例。在低脂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检查均得到了改善,其总有效率为88.3%。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减轻肝脏脂肪沉积,从多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同时,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少,易于患者接受。
多烯磷脂酰胆碱;非酒精性脂肪肝;运动疗法
脂肪肝是指由于机体脂类代谢失调所导致的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的5%,按病因不同将其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类,非酒精性脂肪肝约有1.5%~8.0%的患者转化为肝硬化[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临床常见肝病之一。虽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危险性较小,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常合并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应看作是单纯的肝脏疾病,而是全身性代谢异常在肝脏方面的表现[2-3]。因此,及早干预控制疾病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院采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经2次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肝,排除酗酒史(每日饮酒量<20g),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肝病等,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120例。
1.2 纳入标准符合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无饮酒史或每周乙醇量<40g;两周内未服用或停用降脂药物、保肝药物、二甲双胍等;排除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
1.3 治疗方法生活习惯: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被要求摄入低脂饮食,将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成人每日热量摄取减少500~1000千卡,少喝含糖饮料,多喝白开水,牛奶、豆浆可做早餐。建议多食新鲜蔬菜来补充水分、维生素、矿物质。有氧运动:每天大步快走3公里,一周15公里,建议肥胖患者每周快走20公里。药物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2粒/次(456mg),3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指标与CT检查评价标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腹部CT检查变化情况。其中,CT的疗效评价标准:显效:CT检查肝脏密度恢复正常,CT值高于脾脏;有效:CT检查肝脏密度有所增高,胆CT值低于脾脏1HU~5HU;无效:CT检查肝脏密度增高,CT值低于脾脏5HU以上。
2 结果
2.1 血生化检查结果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ALT、GGT、TG、TC均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该治疗方法可降低血生化指标的水平(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s)
生化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前后差值 TPTG(mmol/L) 2.38±0.35 1.68±0.34 0.69±0.06 6.390.0001 TC(mmol/L) 7.16±0.87 5.79±1.36 1.39±0.56 5.120.0001 ALT(U/L) 109.30±30.20 51.60±20.10 58.40±12.00 12.860.0001 GGT(U/L) 80.20±21.30 44.20±25.60 36.10±10.30 12.100.0001
2.2 CT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后,CT影像均有所改善,其中显效58例,有效4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8.3%。
2.3 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有1例出现腹泻,多烯磷脂酰胆碱减量为1粒/次,3次/d,1d后腹泻减轻,3d后消失。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食物和外周的脂肪组织增多,导致大量的甘油三酯沉积于体内,促使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脏增多,游离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和β氧化减少,转化为甘油三酯过多。而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不足或减少,导致体内甘油三酯运出肝细胞减少。上述因素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调,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4]。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磷脂,主要活性成分为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和多聚乙酰卵磷脂,这些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的内源性磷脂一致。口服后在肝脏聚集并渗入肝细胞膜和亚细胞膜内与肝细胞相结合,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膜相结合,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从而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促进肝组织再生[5]。毒理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安全无毒,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脂肪肝较为安全的植物类药物之一[6]。同时,多烯磷脂酰胆碱可分泌入胆汁,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已达到稳定胆汁的目的。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缓解脂肪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缩减腰围等[7]。
总之,多烯磷脂酰胆碱既可以修复肝细胞膜,抑制肝细胞凋亡,还可以降低炎症反应,从多方面保护肝细胞。而且,多烯磷脂酰胆碱不良反应较少,易于患者接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 胡义扬.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29-130.
[2] Angulo P. GI epidemiology: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7,25:883-889.
[3] Fan JG, Saibara T, Chitturi S, et al.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and settings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sia-Pacific?[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22:794-800.
[4] 郑瑞丹,陆伦根,孟家榕,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与病理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6:449-452.
[5] Bai J, Cederbaum AI. Overexpression of CYP2E1 in mitochondria sensitize HepG2 cells to toxicity caused by depletion of flutathione[J]. Biol Chem, 2006,281(8):5128-5136.
[6] Lieber C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progress over the last 50 years[J]. Rocz Akad Med Bia-lymst, 2005,50:17-20.
[7] 中华医学会肝脏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0(2):72.
R575.5
A
1673-5846(2013)06-0104-03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