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三级跳远李延熙、爱德华兹三跳技术的分析
2013-06-08代广松王志斌汪光鲁
代广松,沈 明,王志斌,汪光鲁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330013;2.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330013
男子三级跳远曾是我国传统体育运动的优势项目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三级跳远项目一直处于停滞发展状态。目前世界前十名三级跳运动员的成绩始终维持17.50m以上的水平,而我国却在17m左右波动。可见我国男子三级跳远已落后于世界水平。近两年来,国内三级跳远的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李延熙在2009年11月全运会上以17.59m的成绩一举打破由邹振先保持了28年之久的17.34m的全国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亚洲纪录。李延熙是典型的高跳型选手,将其成绩较好一跳的动作技术参数与目前世界纪录保持者爱德华兹的动作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技术动作的优势与不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1月在山东西柳举行的全运动会决赛第二跳的比赛技术录像资料,与爱德华兹创纪录一跳技术录像进行比较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国际田联官方网站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收集李延熙比赛的相关资料以及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爱德华兹比赛的相关数据资料和参数。
1.2.2 录像解析法
采用美国DartFish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数据解析和图像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对运动员试跳最好一次成绩的过程进行测量和解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解析获取的数据资料利用Spss13.0和Excell2003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后5-6 m助跑速度
表1是李延熙与爱德华兹最后5-6m助跑速度的对比情况。从中可看出,在最后助跑速度上我国运动员水平速度为10.60m/s。经检验,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助跑速度越快获得的水平速度越大,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3]。要赶超世界水平,应该先从速度这一关键环节入手解决。
2.2 三跳距离和比例
霍曼科夫研究表明,助跑速度快的三级跳远运动员理想的三跳比例是35%∶30%∶35%[1]。我国学者对三级跳远项目的三跳比例也作了相关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布吕格曼基本一致。表2中爱德华兹的单足跳远度明显低于李延熙,但爱德华兹的初速度却高于李延熙,说明爱德华兹在单足跳中都在保持水平速度。在跨步跳中爱德华兹距离低于单足跳0.72m,而李延熙低于单足跳1.14m,说明爱德华兹还在保持水平速度,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距离。在跳跃中爱德华兹远度明显高于李延熙。最后跳跃,爱德华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速度优势。通过不断保持水平速度,为最后一跳做准备。二者都符合优秀三级跳远的理想跳跃距离比例。但李延熙在第一跳过于追求距离,忽略了自己水平速度的下降,导致最后一跳没有一定的水平速度,这是李延熙的一个弱项,最后表现为单足跳距离过大,跨步跳距离过小,跳跃比较适中。建议李延熙在保持单足跳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其跨步跳的起跳能力,控制好垂直速度。根据三跳比例的不同,将运动员分为单足跳型、跳跃型和均衡型三种技术风格[5]。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两名运动员中,李延熙为单足跳型,爱德华兹为跳跃型。对比爱德华兹和李延熙的初速度和单足跳距离,发现李延熙初速度与单足跳距离成正相关,与跨步跳成负相关[2]。爱德华兹着重于最后一次跳跃,目前世界优秀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都是跳跃型。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男子三级跳远所采用的技术与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不相一致。
表1 李延熙和爱德华兹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对照表
表2 李延熙和爱德华兹三跳距离对照表
图1 爱德华兹三跳距离饼型分布图
图2 李延熙三跳距离饼型分布图
2.3 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参数的分析
表3说明李延熙的水平初速度相对于爱德华兹来说具有较大差距,在单足跳、跨步跳、跳远三个方面的速度损失率,李延熙都高于爱德华兹,这些都是李延熙的弱点,但就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均值相比,10.26m/s都要比李延熙的单足跳的速度要高。证明李延熙的初速度还不够高,无法满足于现在的技术发挥。就整个三级跳远的过程而言,李延熙的技术水平都是世界前列,初速度跟运动成绩成正相关。速度损失率也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李延熙单足跳速度损失率比爱德华兹高0.4%,跨步跳要高0.8%,跳跃要高0.8%,但相比世界优秀运动员,李延熙的跨步跳损失率比较高,是个需要弥补的弱项。建议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率,减少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尽量避免跳得过高,保持水平速度的利用率。
表3 三跳各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及速度损失率的比较
图3 李延熙和爱德华兹三跳的速度变化折线图
3 结论
1)从全程助跑的速度分析,李延熙的助跑速度明显低于爱德华兹。爱德华兹的助跑是放松的有节奏的奔跑,相对李延熙的原地加速,节奏性更强,而且助跑速度和运动成绩成正相关。在此方面李延熙需加强助跑的训练,争取提高助跑速度,具有良好的节奏感。
2)从李延熙和爱德华兹三跳距离和比例进行分析,李延熙过于追求第一跳的距离,使水平速度降低,影响了第二跳距离,以至于最后一跳都没有一定的水平速度做基础。建议李延熙在第一跳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初速度的利用,控制好水平速度,增强跨步跳的技术能力。
3)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参数的分析,李延熙的三跳速度都低于爱德华兹,但速度利用率跟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有一定优势。应该尽量减少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在保证充分垂直速度前提下,增强水平速度过渡到下一跳的能力,尽量保持水平速度的能力,充分发挥最后一跳。
[1] 许 滨,许 晶.对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主要因素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2] 刘子强,熊锦平.李延熙打破三级跳远亚洲记录技术特征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0(2).
[3] 李建英,王忞焯,刘生杰.李延熙破纪录一跳的动作技术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0).
[4] 罗 陵,刘春伟.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三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
[5] 李立健.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朱书靖三跳动作节奏与技术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6).
[6] 郑 贺.爱德华兹成功之所在——世锦赛三级跳远比赛的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