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2013-12-27方丽华潘进初程晓峰黄辉斌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高职

方丽华,张 洪,潘进初,程晓峰,黄辉斌

1 研究目的

重新审视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对策,旨在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武汉地区10所高职学院中随机选取1 500名在校大学生(男生750人,女生750人,各年级人数基本均衡)和部分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针对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条件、师资力量、学生体育现状及学生运动需求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因素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关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资料并研究分析。

2.2.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及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需要,共设计三份问卷,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调查,不同层面收集体育课程改革信息。

问卷一:教师问卷。共两种:1)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现状调查表,发放30份;2)高职学院体育教师结构及体育设施情况调查表,发放10份。

问卷二: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及体育教学现状调查表,武汉地区10所高职学院发放1 500份,各年级人数基本均衡。

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问卷的发放采用两种形式:亲自发放教师问卷和由各校体育教师代发放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学生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6%。依据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60%以上为好。因此,调查能满足研究需要,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经检验符合调查要求。

2.2.3 访谈法

对相关专家及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2.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3.1.1 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均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业余生活;调剂身心状态、消除学习的紧张压力”(58.3%;42.1%;35.4%)的选择位次排序在前三位,且百分比非常明显地高于其他各项选择,说明高职学生对体育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愉悦身心的功能与意义认识趋同。12.5%的学生是“因为好玩”而参加体育活动,这是对具体活动的一时兴趣,往往受情绪影响,不稳定。因此,体育教学应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见表1)。

表1 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结果

2)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中,男生以篮球、足球为主,女生以羽毛球、跑步为主,体现了男、女生不同的身心特征和需要。男生为表现强悍、勇敢的性格特征,一般选择参加合理碰撞多、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女生因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多选择无身体接触的隔网运动项目及运动量较小的项目。

3)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时间。调查结果表明:93.4%的高职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完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占6.6%,基本上集中在高年级,且女生多于男生;39.4%的学生“偶尔锻炼一次”,离我国全民健身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每周运动三次以上的大学生只占29.9%,多数学生的体育活动频度低于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在锻炼频率和时间上男生多选择每周3次以上,每次时间以1 h左右为主,这与男性潜意识中好运动、好表现有关;女生则多以30 min为主,这与女性潜意识中喜欢文静,不愿在公众场合多流汗等有关(见表2、表3)。

表2 高职学生课外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统计表

表3 高职学生课外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统计表

4)高职学生余暇时间的活动选择。高职学生虽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都很明确,但选择余暇时间的活动内容时,上网的位次排序第一,体育活动的位次排序第四,略显不足(见表4)。

表4 高职学生余暇时间的活动选择调查表

5)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调查结果显示:“自我锻炼”、“和朋友、同学一起活动”为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需强调的是:高职学院体育协会或俱乐部还处在初建和尝试阶段,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都还不健全,因此,高职学生选择参加体育协会或俱乐部活动的人数较少。

3.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诉主观原因依次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25.4%;运动太累,占17.8%;认为“不需要锻炼”,占8.8%;担心他人讥笑,占2.1%。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诉客观原因依次为:缺少场地设施,占46.8%;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占38.1%;学习负担重没有精力,占27.8%;缺乏体育锻炼习惯,占19.6%;不懂锻炼方法,占16.5%;缺少时间,占12.9%;无人组织指导,占9.6%。场地设施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体育意识淡薄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根本原因(见表5)。

表5 影响高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调查表

中断体育活动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学生曾经参加过一段时间的体育活动,后有中断体育活动的现象。原因如下:1)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过长影响学习;2)缺乏锻炼兴趣;3)没人指导;4)体育锻炼没什么效果。

3.2 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分析

3.2.1 个体因素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健康缺乏足够认识,健康意识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认为,身体好,病不倒,垮不了,现在学习最重要,不练身体也无妨,依仗青春活力,往往过多消耗体力,忽略体育锻炼,忽视健康的重要性。高职学生健康意识淡薄是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

3.2.2 传统文化因素

中国教育历来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重文轻武思想在人们思维中形成一种定式,于是过于注重智力发展,而忽视体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对体育的认识有了彻底改变,但历史长期积淀下来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它仍影响着人们。有相当多的人对体育锻炼的内涵认识不足,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得到认可。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制约了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3.2.3 教育因素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高考的导向作用,学校教育主要从学生的中近期发展考虑课程安排,以迎合社会发展需要,体育应有的作用价值没有引起重视,体育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甚至干脆取消毕业年级的体育课。这种单纯抓升学率,把升学作为唯一目的的教育,难以促使学生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

3.2.4 体育教育教学因素

1)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单一。从目前武汉地区10所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学大纲看,各校制定的目标无不包括教育、教养和发展。说明高职院校制定“大纲”时注意到了培养目标的全面性,但在操作过程中贯彻全面发展却很欠缺,始终未摆脱重复传授运动技术的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上,按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大纲培养统一规格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只重视传授知识技术,忽视学生心理、生理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忽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更多地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价值,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展开,导致进入了以“掌握运动技能”为教学最终目标的误区。这种目标定位下的高职体育造成的结果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学偏离学校体育目标,影响了体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2)教学大纲的使用性和适应性较差。现行的高职体育教学,因受传统大学体育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学校教学设施、师资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和项目搭配上做简单调整。教材选编按竞技运动项目排列,教学内容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由于运动技术和教材本身的复杂难度,致使许多学生难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随着学业的结束,体育锻炼亦终止。

3)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目前在各学校缩减教学学时的情况下,很多学校仅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时间为一年或两年,三年级一般不开设。因此高职学院体育部无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组织与管理,致使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处于松散无序状态。

从目前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排序来看,实用性、娱乐性、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单调、体能类运动项目不太受欢迎(见表6)。目前高职学院普遍存在体育设施不足的现实问题,体育教学内容受到场地、器材设施、师资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提高体能的诸如跑步(800 m、1 000 m)、跳远、铅球等体育项目,加上简单的篮球、排球、足球教学,单调而枯燥。要求基础设施好、投资较大的体育项目暂时还不能开设或只能限量开设,如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高职学院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表6 高职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及其满足状况分析表

4)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从具体教学实施来看,教师在教学中用机械的模仿、严密的课堂组织纪律、高度统一的集体行动等规范约束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作用,使教学方法陷入“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正错误、五巩固提高”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教法与组织方面,以教师如何教、如何组织教为多,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法与练法,对不同层次和基础的学生一样要求、同样施教,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参与的合作教学,抑制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体育教学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课外体育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从高职体育教学实际看,体育教学的延伸性不够,主要体现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措施不力。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大多采用松散型管理模式,体育职能部门的管理目标不明确,计划措施无力,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在日常课外体育活动中,大多是无管理行为、无组织指导,仅凭学生兴趣自由活动,任其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分析武汉10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育现状可知: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为93.4%,但能坚持经常(每周3次或3次以上)的学生仅为29.9%;锻炼时间上男生多以1 h左右/次为主,女生多以30 min/次为主。

2)课外体育活动中高职学生倾向选择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强的运动项目。男生更注重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协作性,女生则以健身项目为主。“自我锻炼”、“与同学、朋友一起活动”仍是高职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3)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积极健康的,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业余生活和调剂身心状态保证高效率学习。

4)高职学生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场地设施;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缺乏兴趣;不懂锻炼方法。

5)阻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是:体育教学长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教学大纲的使用性和适应性较差;体育课未能得到学生喜爱,甚至受轻视;体育教学形式单一等。

4.2 建议

1)高职体育教育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变革,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终身体育观,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指导教学。

2)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建立让学生毕业后自己能进行的、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易学、易练、易用、能终身受益的体育实践教材体系。

3)进一步强化体育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健康文化认知水平,起到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科学锻炼身体的指导作用。

4)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课内教学以专项形式进行系统的体育知识、方法的传授;课外教学在规定的地点、时间内,由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掌握与提高运动技术、技能。

5)适当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体育设施和条件,使教学内容不断扩展,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1] 唐宏贵,黄 靖,孙计金.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发展趋向探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7).

[2] 余 平,孙竞波.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改革大学体育教学[J].武汉体院学报,2000(2).

[3] 高 谊.试析高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4] 郑尚武.大学体育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诸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7).

[5] 高 清,邢利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6] 姚为俊.从高校体育谈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湖北体育科技,2002(3).

[7] 侯丽红.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剖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4).

[8] 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上海体育科研,2003(1).

[9] 栾丽霞.华中理工大学学生体质监测与体育教学改革对策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2.

[10] 韩敬全,李 旭.大学生体育需求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反差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2(9).

[11] 周 洁.从高校学生的终身健身教育谈体育教学之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1).

[12] 李海冰,王超英.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1).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高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