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例

2013-06-08胡效芳安嫚娜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肌力受试者力量

胡效芳,安嫚娜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nxi,710062

核心肌力是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学者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核心肌力这一概念产生于欧美学者关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研究中,后来逐步被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1]。核心区域是指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即包括了腰椎、骨盆和髋关节等骨骼以及它们周围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也包括附着在这些骨骼上的肌肉[2]。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简称核心肌力,核心肌力是一种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与上下肢力量并列的,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核心区域肌肉产生的力量。核心肌肉在维持身体平衡过程中不仅能够稳定脊柱和骨盆,而且还通过产生、转换或控制力量为肢体多个部位和环节+不同肌肉协调控制身体平衡搭建平台[3]。人体在调节身体平衡过程中,将参与完成调节活动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人体躯干部位的核心区域是链条的中间环节,人体核心部位强有力的肌群使其在维持机体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平衡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人体神经系统控制下由肌肉骨骼来完成自我调控平衡的过程[5],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是维持人体姿势的能力。维持平衡是人体的一项基本运动技能,人的坐、立、行等都以完整的平衡功能为基础。

近年来,关于健身和康复训练领域的核心肌力研究正在兴起,核心肌力在运动中作为支点传递力量、调整和控制人体平衡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核心肌力方面的研究较薄弱,对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主要从核心肌力、平衡能力、实验测试与评价方法、相关性、意义与作用几方面家以阐述。探讨其受试者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为运动训练、运动损伤等相关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随机抽取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共20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身体健康,无脊柱和肌肉疾病等症状,并能独立完成各项测试。受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

1.1.1 测试肌群选取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Mean±SD)

1.1.2 测试仪器

秒表、垫子、尺子、握力计、粉笔。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CKNI渠道查阅了国内有关运动训练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研究方面的论文、著作等资料,并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

1.2.2 实验法

把实验学生分成A、B两组,每组20人,A组作为对照组,B组作为实验组。在训练方面,A组采用传统力量训练,B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法,其余上课的内容和训练方法一样,2组学生进行8周不同力量训练后,对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看是否具有差异性。

1)一般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身高:cm 体重:kg 年龄:years)

2)核心肌力测试

采用仰卧起坐、侧桥和背桥测试指标反映受试者的核心肌力;采用握力指标作为受试者的核心肌力的参考指标。本实验中的核心肌力采用下列3种测试,测试方法与步骤按下列次序进行,每种测试之间休息3 min。

①仰卧起坐测试:令受试者全身仰卧于垫子上,两腿稍分开,双腿弯曲屈膝成90°左右,两手交叉贴于脑后,起坐时以两肘触及或超过两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计表,记录1 min内完成的次数。

注意事项:必须肘部撑垫,脚尽量不能离开垫子,自己独立完成;到1min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两肘未触及或超过两膝时不计数;测试过程中,要给受试者报数。

②侧桥测试:受试者身体侧卧在垫子上,靠近垫子的手臂弯曲与垫子接触支撑起身体,手心向下,另一只手臂向头方向伸直,髋部向上抬起,离开地面,脚背外侧支撑,踝、膝、腰椎至颈椎形成一条直线。每位受试者进行左右两侧的测试(每次测试休息3 min),用秒表记录该姿态持续的时间,取最佳值。

③背桥:受试者身体仰卧在垫子上,双肩和脚后跟着地,双臂伸开放于体侧形成一条直线,手心朝下,双膝屈曲,顶髋,膝、髋、腰椎至颈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动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

测试方法按以下顺序与步骤进行,每种测试之间间隔3 min。

①闭目单足站立测试:受试者双手叉腰、闭眼,用习惯脚单脚站立,另一条腿屈膝,使脚离开地面并贴靠在站立腿的膝部。从脚离地面开始计时,至离地脚落地或站立脚移动时停表,计算单脚闭目站立的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注意事项:受试者离地脚可以离开站立腿,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不能睁开眼睛。(每位受试者进行2组测试,取最佳值)

②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令受试者在5个方向上(注:有专家和学者已经证明3个点的平衡能力可以代替8个点的平衡能力,而且2点、3点、4点是最理想的测试点,此外,5个点的测试没有顺序性,因此,本文运用的是五点测试法更具有科学性[6])进行各点练习2次,然后休息2 min。开始测试,两腿均以受试者的正前方1点为起点,右腿支撑时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测试(1点→5点)。令受试者单腿站立于8点星形的中央,用非支撑腿向分别间隔45度的5个方向尽可能的远伸(如图1所示);在各方向上用脚能够到最远的部分轻触一下,用伸出的远度作为评价稳定能力的指标;用粉笔标记受试者每一次达到的最远刻度,测试2组,取最佳成绩。意义:星形偏移平衡测试主要反映人体的动态平衡能力,在不违反测试规则和不考虑身高和腿长的情况下,受试者脚尖在不同方向上伸出的越远,则说明该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越好[7]。

要求:以下情况数据无效,应予以重测:任何情况下受试者的伸远腿参与了支撑;任何情况下身体重心失去平衡;站立腿从圆心上移开,偏离重心。

图1 星形偏移动态平衡图(以右脚为例)

1.2.3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包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进行相关分析处理。采用相关系数(Pearson)分析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显著性水平:P<0.05表示为相关性显著,而P<0.01表示为相关性非常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心肌力与动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对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进行相关系数(Pearson)分析,以下结果显示: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系数为:P<0.05,说明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显著;P<0.01,说明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2.2 动静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背桥的相关性

表2 静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背桥的相关系数表

由表2可知:青少年的静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背桥都没有相关性,即:青少年的静态平衡能力与核心肌力没有相关性。

表3 动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背桥的相关系数表

由表3可知:青少年动态平衡能力中1点与侧桥相关性非常显著,而2点、3点与侧桥相关性显著,4点、5点与侧桥没有相关性;2点、3点与仰卧起坐相关性显著,而1点、4点、5点与仰卧起坐没有相关性。

3 讨论

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简称核心肌力,核心肌力不仅对人体的核心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而且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它能够主动发力,也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力源”。而仰卧起坐、侧桥和背桥三个指标分别从不同部位反映核心肌肉的力量,其中仰卧起坐指标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等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背桥指标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臀大肌和臀中肌等肌肉的力量;侧桥指标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腹横肌、背阔肌等肌肉的力量。维持平衡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一般认为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有三个重要环节:感觉的输入、中枢整合与运动控制。平衡能力包括坐位、立位和移动平衡三个方面,即静态的稳定性和动态的协调性,同时还包括在三种状态下的抗干扰能力[8]。本实验采用动态和静态平衡能力相结合指标来反映受试者的平衡能力,闭目单足站立主要检测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而星形偏移测试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平衡能力。

本研究中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动态平衡能力之间相关性显著,其中动态平衡能力与仰卧起坐、侧桥的相关性显著;而静态平衡能力与核心肌力之间没有相关性;这可能是与选择的测试方法有关,说明这种测试方法对应的肌肉群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募集的运动单位是不同的,神经控制肌肉的部位也是不同的,从而产生的效果也不能反映核心肌力与静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在本实验之前也做了静态平衡方法之间的相关研究,得知各种静态平衡的测试方法之间没有内在的关联。从某角度而言,对人体稳定性的评价,尤其是单姿势控制,动态平衡测试更优于静态平衡测试。肖春梅等[9]认为静态平衡测试偏重于前庭功能,而对于动态、视觉和躯体感觉的功能反映很少。星形偏移测试的优势在于能更大程度的体现机体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相关研究表明,人体躯干部位的肌肉在维持机体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人体稳定性的发挥就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核心区域的肌群间的协同作用,使核心肌群在整个运动环节中能够最大限度稳定脊柱和骨盆,并通过产生、转换或控制力量将力量传递至肢体末梢环节来实现的。在运动过程中核心肌群可以像束腰一样稳定脊柱并保证力量的有效传导,一个动作的完成通常是一个动力链的过程。在腰椎的稳定性中,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作为腰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腰椎形成完整的整体,互相协调,共同保持腰椎的稳定性,以利于腰椎在各方向上的平衡。由于目前对于核心区域的肌肉构成还有一定的争议,本实验中所选取的三种力量测试是否能很有效地反映人体的核心肌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研究。同时,本次实验采用随机抽样,且样本含量较小,实验结果还难以准确代表河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核心肌力与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显著;而与静态平衡能力之间没有相关性,这可能是与选择的测试方法有关,说明这种测试方法对应的肌肉群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募集的运动单位是不同的,神经控制肌肉的部位也是不同的。

[1] BEN KIBLER W,PRESSJ,SCIASCIA A.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2006,36(3):189-198.

[2] 黎涌明,于洪军,资 薇,等.论核心肌力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4):20-24.

[3]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肌力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

[4] 霍洪峰,林佳龙,赵 亮,等.老年人平衡能力特点及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31-334.

[5] 王广虎.体育运动与平衡[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2):88-91.

[6] Nicole L.Kahle,BS;and PhillipA.Gribble,PHD,ATC.Core Stability Training in Dynamic Balance Testing Among Young,Healthy Adults[J].Athletic Training &Sports Health Care,2009,1(2):65-73.

[7] Leetun,M.Ireland,J.Willson,etal.Core stability measure risk factors for lower extremity injury in athletes[J].Med Sci SpExerc,2004,36:926-934.

[8] 李素芳,姜智平.姿态稳定性的定量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8,23(3):265-267.

[9] 肖春梅,李 阳,杨小洁,等.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J].现代康复,2011,11(5):45-46.

猜你喜欢

肌力受试者力量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麦唛力量 (一)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孤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