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绥技术汇刊》述略
2013-06-07段海龙
段海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平绥技术汇刊》述略
段海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平绥技术汇刊》是平绥铁路局1934年开始编订的铁路技术期刊,设“译丛”、“著述”、“选录”三个栏目,以转译国外先进铁路技术为主,内容涉及钢轨的沿革、钢轨焊接技术、筑路养路技术、筑路测量技术、蒸汽机车技术、国外铁路工事之新发展、美国最新高速度客车情况、自制专用无线电报机件的设计、客车空气调整装置、混凝土的使用、蓄电池改进技术等,介绍了当时非常先进的空调技术和飞航摄影测量术,也有对当时技术难题的探讨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还包含有国内铁路技术人员的经验心得及论述。《平绥技术汇刊》作为国内第一份铁路技术期刊,在铁路内部流通,普及了西方先进铁路技术,同时也为国内各铁路间的成果总结技术交流搭建了平台。
平绥铁路;铁路技术;《平绥技术汇刊》
现代意义的铁路技术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1839年,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美国铁路运输做了简略介绍,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对现代铁路的最早记载。之后关于铁路的记述散见于游记及期刊中,而关于铁路技术的记载只是零星地出现在一些教科书和科技期刊之中,其内容大多为早期铁路技术的介绍。20世纪30年代,平绥铁路(北京——包头)编订了《平绥技术汇刊》,是为我国近代第一份专门的铁路技术期刊。该刊开启了我国自办铁路技术期刊的历史,在我国铁路技术史及近代期刊史中应有一席之地。目前尚未发现对《平绥技术汇刊》的研究,本文对该刊做一初步探讨。
一、《平绥技术汇刊》创办的背景
1876年,唐胥铁路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建成,成为在我国修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拉开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序幕。但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5年)京张铁路的开办,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一直由外国人掌控。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各国列强将铁路修建作为殖民侵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控制下,把持中国铁路路权,俨然形成列强利用铁路划分势力范围之势。清政府有意自办铁路,在京张铁路竣工之后即展修张绥铁路。1923年,张绥铁路全线通车,我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管理、运营的干线铁路告成。但就在良好运行三年之后,由于军阀混战,国内局势动荡,该线屡遭战事,路线被破坏或是车辆被征用,客货两运多受损失,铁路不能正常运营。直到30年代初期,国内局势稍显稳定,交通部着手整顿铁路运输。京绥铁路1928年之后改称“平绥铁路”。
铁路技术分线路铺设技术与机车车辆技术两大类。自詹天佑主持京张铁路,我国自己的第一批铁路建筑队伍就成长了起来,之后国内大兴自办商办铁路。而机车车辆技术也有国外学成归来人员及国内铁路学堂学成人员掌握,并适用于机车维修与制造方面。他们不仅吸纳国外先进技术经验,还在某些方面稍有创新。同时国内各铁路之间联系愈发密切,这对于技术交流也大有裨益。此时,国外的铁路技术趋于成熟,并不断有新的发展。在铁路技术期刊方面,国外已有一些专门刊登铁路技术的杂志,其主要内容为交流新的铁路技术。如美国的Engineering News-Record,当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国内当时还没有专门的铁路技术期刊,鉴于此,平绥路局组织编制了内部期刊《平绥技术汇刊》。
1934年9月,《平绥技术汇刊》第一卷第一期印出,办刊目的就是学习国外先进铁路技术,交流我国铁路工程师的技术经验。该刊由平绥铁路局机务处和工务处联合编辑,铁路系统内部发行,为国内铁路同行交流铁路技术提供了平台。《平绥技术汇刊》开创了我国铁路技术专刊的先例,成为我国第一份铁路技术期刊。
平绥铁路管理局发行的年刊《平绥》里,工务处说明《平绥技术汇刊》发行缘由和编辑情况:“欧美各国铁路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发明,常载于各类工程书籍杂志之中。技术同人,为工作时间所限,每苦不能遍览。爰联合机务同人,编译《平绥技术汇刊》一种,内容暂分译丛著述两大类。前者皆选自欧美各国书籍杂志之最新改良以及发明之技术,由各同人于公余分任翻译,藉作他山之助;后者则同人等各举其经验心得,撰著为文,期获切磋之效。”[1]
正如时任平绥铁路机务处长的杨毅所言,发行该刊是希望国内各路技术人员借此刊“得以各抒所见,互相灌输。进而探讨实施,使吾国铁路技术日见进步”。[2]
由此可见《平绥技术汇刊》的办刊宗旨非常明确,即为学习国外铁路技术、国内同人进行交流搭建平台,以期提升我国铁路技术。可以说此宗旨非常具有针对性,汇刊内容及受众人群亦包含其中。
在《平绥技术汇刊》的第一卷第一期中,时任路局局长沈昌、副局长段宗林和主要负责编辑工作的杨毅、金涛(时任工务处处长)依次作序,论及该刊出版的意图与意义。其中路局局长沈昌是平绥铁路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任局长,他受命于乱世,将平绥铁路整顿的井然有条,不仅在清理债务中被立为国有铁路的楷模,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铁路运营的条款。他还邀请吴文藻、冰心、顾颉刚等八位知名学者免费乘坐火车沿平绥铁路观光,并请各位学者对平绥沿线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记录描述,以期打出“旅游牌”,增加铁路收入。编制《平绥技术汇刊》亦是其整顿路务工作中之一项。
《平绥技术汇刊》为季刊,每期免费分发至平绥铁路各部,并送铁道部、各路局及其他技术机关。
二、《平绥技术汇刊》内容探析
笔者目前只见到《平绥技术汇刊》前十册,之后是否还有及何时何原因停刊目前尚不清楚。《平绥技术汇刊》主要登载平绥及其他铁路人员有关铁路技术的译著、心得及发明等,栏目以“译丛”和“著述”为主,附有“选录”。“译丛”中的内容都是翻译当时欧美期刊书籍中最新的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内容;“著述”栏目的内容为国内各路技术人员的心得体会;“选录”部分选载国内铁路专家关于铁路技术方面的著作。现对其各类稿件来源做一分析。
(一)译丛类文章来源
“译丛”栏目中的稿件大多标注文章来源。据统计,大多文章翻译自英美国家著名期刊杂志,如表1。此外还有国外杂志及书籍Baldwin Locomotive、Heat Treatment&Forging、General Electric-Arc Welding for Railroads、Proceedings of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Railroad Construction (《铁路建筑法》)、Railway Mechanical Engineer、The British Engineer’s Export Journal、The Du Pont Magazine、The Structural Engineer(《英国建筑工程杂志》)及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等,也有转译自美国桥梁建筑物协会、英国工程师学会等当时发表的结果,也有采自《构造工程师会刊》及南满铁路公司的技术成果。
表1 《平绥技术汇刊》“译丛”类文章主要来源杂志情况
被转载的杂志大都是当时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力的,例如美国的Engineering News-Record(译作“工程新闻纪录”),每周发行一期,每半年为一卷,当时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就传播角度来看,《平绥技术汇刊》中转载的文章还是比较及时的,外文文章与转译文章出版相隔时间一般在半年之内,最快的的仅仅三个月(第二卷第一期《俄罗斯之新标准钢轨》),这在当时的交通通讯及邮递条件环境下,还是比较及时。对于所介绍的技术本身,也是比较及时新颖的。
(二)文章涉及内容
从目前收集到的十期《平绥技术汇刊》来看,内容涉及了钢轨的沿革、钢轨焊接、钢轨之消磨和枕木的养护实验、筑路养路技术、筑路测量技术、蒸汽机车相关技术、轨状记录机、国外铁路工事之新发展、美国最新高速度客车情况、美国货车机车最近之趋势、自制工务专用无线电报机件的设计、客车空气调整装置、收尘器、混凝土的使用、蓄电池改进技术等等,其中不乏有当时非常先进并之后非常重要的技术,如空调技术和飞航摄影测量术,也有对当时技术难题的探讨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如规条的爬行,就多次转载了国外技术和当时现状。
除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平绥技术汇刊》也发表当时平绥铁路的一些改进工作情况。如《南口机厂锅炉厂改进工作步骤概况》、《平绥工务述要》、《张家口机厂两年来工作改进概况》、《平绥铁路自造冷藏车》等。这些文章向国内同行介绍了平绥铁路在技术改进、技术创新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国内铁路技术的状况,也成为了现今研究铁路技术史的原始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除目录中的所列内容之外,《平绥技术汇刊》在一些单页空白处还插有篇幅短小的文章,以小字排版。例如第一卷二期8页有金涛《答客问铁路曲线外轨超高方法》,22页有朱颖卓译自Eastern Engineering and Commerce的《黄河水灾——巴瓦利亚群山中防灾之研究》,44页郭懋诚译自Compressed Air Magazine(第38卷10期,1933年10月出版)的《新制强力建筑钢》。在第一卷三期30页,郭懋诚译自Engineering News-Record(第112卷2期49页, 1934年1月11日初出版)的《世界水力发展数量表》,48页郭懋诚译自美国Compressed Air Magazine(第38卷9期4223页,1933年9月出版)《巧胜天公之人造石》。在第二卷一期的12页有《日光动力》一则,由郭懋诚译自英国Eastern Engineering and Commerce(26卷2期,1935年2月出版),是介绍新发明的光能电池。本期(36页)还有《百年后犹堪利用之废桥木料》,庄以临译自Engineering News-Record(第113卷2期,1934年7月12日初出版)。本期(94页)《库库努替氏解决三点问题法》,刘天成译自Engineering News-Record(第114卷2期,1935年1月10日初出版),由South Dakota大学土木工程教授J.Maughs Brown著。第二卷四期朱颖卓译自1935年8月东方工商杂志(Eastern Engineering and Commerce)《石棉天花板》。这些文章内容大多与铁路技术有关,即填补了期刊页面空白,又增加了知识面,一举两得。
就内容来看,《平绥技术汇刊》前十册共112篇文章,按照“译丛”“著述”“选录”顺序,各期依次文章篇数如表2。
表2 《平绥技术汇刊》各期文章情况
表2内容可直观转变为图1所示。由表2、图1可以看出,译丛类文章占文章总数的58.0%,著述类文章为31.3%,选录类文章为10.7%,可见翻译国外先进技术为该刊主要意图。
图1 《平绥技术汇刊》各类文章比例示意图
三、《平绥技术汇刊》的影响
《平绥技术汇刊》创始于1934年9月,时值国内初定、铁路系统整顿初见成效期间,此时平绥铁路及国内其他铁路运营步入正常轨道。其中平绥铁路的运营在1926年跌入低谷后开始进入复苏阶段,并有抬头之势,有望赶超1925年之最高值,如图2所示。盛世修大典,在铁路运营正常收入颇丰的情况下,路局开始编译技术汇刊,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在局势稳定的环境下才能有条件做类似于编辑期刊的事情,同时,技术汇刊的出版对铁路技术的交流与创新有促进作用。
图2 1925-1934年平绥铁路营业进款、用款及盈余比较图(银元单位:百万)
目前见到的最后一期《平绥技术汇刊》于1936年12月出版。1937年日军入侵并进入平绥铁路,有理由认为1936年12月的《平绥技术汇刊》是最后一期。就在路况、运营复苏阶段,日军的入侵打断了发展的正常轨道,技术汇刊停刊亦在情理之中。不仅是该刊,平绥路局还在1934年开始发行《平绥》年刊,亦于1936年之后断无消息。二刊同属平绥路局,命运亦该相同。再之后一直到解放前,国无宁日,各方为军事利益展开铁路交通站,铁路办刊更是不可能之事。《平绥技术汇刊》的兴衰与路局乃至当时社会的兴衰密切相关紧密相连,可以说一部小小的期刊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平绥技术汇刊》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期刊,内容涉及当时国内外较为先进的铁路技术及与铁路有关的其他技术。这些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马容骥的《钢筋混凝土工作之杂述》(1934年12月撰,1935年9月出版)一文,就是针对当时铁路修筑时出现的问题而作。他在文中说“本路绥包段最近应建桥梁甚多,洋灰混凝土工作,实居大部。惟西北工人多愚拙呆惰,指导非易。各工头对此种工作,复乏经验。监督无方。著者为利明年工事计,试就工地之观察,平素所涉猎,草述此篇。拟赠个监工资为借镜”。[3]平绥铁路绥包段在初建时,由于资金等问题,质量最为差次。路轨规格不一、桥梁多为临时搭建。九个站房也是泥土修筑,几年后破烂不堪不能使用,也就是在该刊发行期间才重新修改。所以在全面整修铁路工程中,绥包段是重点。钢筋混凝土工作对于当地民工显然是尚未掌握之技术,马容骥对此作了详细的介绍,就是要指导监工、工人做好桥梁混凝土工程。
《平绥技术汇刊》也是工作总结和交流的平台。时任张家口机厂厂长的林为榕(《张家口机厂两年来工作改进概况》)和南口机厂的江昭(《南口机厂锅炉厂改进工作步骤概况》)都分别就两厂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作了总结报告,为国内同仁展现了平绥铁路两大机厂的整顿情况。
《平绥技术汇刊》中,也有国内学者稿件首先被国外期刊录用,然后又转译成中文刊登。金涛的《平绥工务述要》原稿即为英文,被中美工程师协会月刊和美国著名杂志Engineering News-Record(《工程新闻纪录》)先后刊用,又由作者本人请平绥工程司郭懋诚译为中文发表在《平绥技术汇刊》上。[4]
除翻译国外先进铁路技术外,《平绥技术汇刊》中也有平绥铁路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记载。如1936年12月发行的第三卷第二期中杨毅的《平绥铁路自造冷藏车》,记录的就是平绥铁路为了运输对冷藏技术的尝试与创新。该文同时被1936年12月出版的第二十二期的《交大季刊》转载。
从作者群来看,前十期的《平绥技术汇刊》共有撰稿者42人,其中有两人合译一文,另有一文作者署名为“津浦铁路津济工务总段”。当时担任平绥铁路工务处长的金涛是该刊的主要编撰者,共撰稿19篇。次者为平绥铁路工程司郭懋诚,撰文13篇。郭懋诚毕业于唐山铁路学校,宛平县人,1919年曾任京绥铁路地亩课课员。[5]发稿数量名列第三的是嵇铨,他不属平绥铁路,是津浦铁路的正工程司,只是热心该刊,共发稿9篇。可见《平绥技术汇刊》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本路,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外,在国内各路间的交流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平绥技术汇刊》是我国第一份铁路技术期刊,稿件主要来自当时欧美著名期刊,由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理论的工程师编译、撰写,是一份质量很高的期刊。它是我国铁路系统开办专门技术期刊的尝试,虽然适逢乱世昙花一现,但毕竟开启了铁路办技术期刊的历史,其影响还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在传播西方先进铁路技术方面起到了普及作用。
[1]平绥铁路管理局.平绥[Z].1934,33.
[2]杨毅.平绥技术汇刊序[A].平绥技术汇刊[C].1934.
[3]马容骥.钢筋混凝土工作之杂述[J].平绥技术汇刊,1935,2 (1):59-80.
[4]金涛.平绥工务述要[J].平绥技术汇刊,1936,2(3):59-80.
[5]全国铁路职员录.京绥线[D].1919.
[责任编辑 刘范弟]
The First Journal of Railway Technology in China:Technological Journal of Beipin g-Suiyuan Railway
DUAN Hai-l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22,China)
Technological Journal of Beiping-Suiyuan Railway was a journal of railway technology compiled by Beiping-Suiyuan Railway Bureau in 1934,with the three columns of collection of translations,writings and excerptions.The journal mainly translated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of railway,the contents involving history of rails,rail welding technology,road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measuring technique,steam locomotive technology,new development of railway in foreign countries,newest bullet train in America,special home-made wireless telegraph machine,air conditioning device,usage of concrete,storage battery-improving technology,etc.Besides very advanced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and aviation photogrammetry at that time,the journal introduced discussions on technical problems and experiences and remarks of domestic railway technical personnel as well.As the first journal of rail technology in China,Technological Journal of Beipin g-Suiyuan Railway,only for internal communication,helped to populariz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the west and promote achievements summarization and technical exchanges at home.
Beiping-Suiyuan railway;railway technology;Technological Journal of Beipin g-Suiyuan Railway
N031
A
1672-934X(2013)05-0024-05
2013-08-23
内蒙古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2012C047);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Y13045);内蒙古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YJRC12028)。
段海龙(1975-),男,山西省灵丘县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