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齿线外剥内扎加小剂量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
2013-06-07王华军
王华军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绍兴 312000
严水根 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
保留齿线外剥内扎加小剂量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
王华军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绍兴 312000
严水根 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
混合痔 外剥内扎 消痔灵注射
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一种有效办法,但术后容易出现创面出血、肛管狭窄等症状。2008年5月—2011年5月笔者对123例Ⅱ~Ⅳ期混合痔采用保留齿线外剥内扎加小剂量消痔灵注射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混合痔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25~65岁,平均(45.61±9.32)岁;病程1~9年,平均(5.23±0.21)年;其中Ⅱ期31例,Ⅲ期19例,Ⅳ期15例。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26~65岁,平均(44.65± 9.02)岁;病程1~8年,平均(5.3±0.25)年;其中Ⅱ期27例,Ⅲ期21例,Ⅳ期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血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1]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肛门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伴结核等特异性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6h禁食,手术前晚、手术早晨给予清洁灌肠,采用骶管内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2 治疗组 行保留齿线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麻醉成功后,再次消毒肛门及直肠下端。充分扩肛,暴露混合痔块。于齿线上方约0.5cm处,提起内痔核,弯血管钳于内痔基底部沿肛管纵行钳夹,血管钳上方近心端动脉搏动处3-0可吸收线缝扎痔上动脉[2]。然后用双“7”号丝线在痔核上方直肠黏膜与痔核上1∕2处做回字形贯穿缝扎。依法处理其他痔核,注意勿使缝扎点在同一水平面。缝扎端上方,予以1:1比例配制的消痔灵与1%普鲁卡因注射液在截石位3、7、11点母痔的痔黏膜下层注射,每次用量约0.5~1mL。同时血管钳提起相对应的外痔隆起处,在赘皮下缘约1.0cm处向齿线方向作放射状的细梭形切口,钝性加锐性分离皮下组织及曲张静脉丛,分离皮下组织至齿线下方约0.5cm处,切断皮瓣,电刀止血。内塞凡士林纱布,外贴纱布包扎。术后24h禁解大便,肛肠科术后常规处理,使用美洛沙星静脉滴注3~5天,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1天1次,每天换药。
2.3 对照组 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再次消毒肛门及直肠下端。扩肛暴露混合痔形态分布,自外痔赘皮下缘向齿线方向作V字形皮肤切口,钝性加锐性剥离皮下痔静脉丛至齿线上约0.5cm处,然后用弯血管钳连同剥离的外痔皮赘和内痔基底部夹住,内痔基底部正中7号丝线贯穿作“8”字形逢扎或双重结扎。剪去V字形内残端组织,保留好肛管皮桥。同法处理其他痔核。术后24h禁解大便,肛肠科术后常规处理,使用美洛沙星静脉滴注
3~5天,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1天1次,每天换药。
观察项目:①出血:无出血0分,便纸带血1分,滴血10滴以下2分,滴血10滴以上或射血3分。②疼痛:无疼痛0分,疼痛能忍受1分,疼痛需要口服止痛药物2分,疼痛需要肌肉注射止痛药3分。③肛门狭窄:术后肛门不能顺利通过食指,大便变细者。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见痔核消失。有效:临床症状缓解,检查见痔核缩小。无效:症状与痔核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65例中治愈62例,有效3例,治愈率95.4%。对照组58例中治愈45例,有效13例,治愈率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65例中术后无肛门狭窄发生。对照组58例中发生术后肛门狭窄4例,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出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出血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术后疼痛、出血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例65 58术后疼痛评分1.21±0.56△2.04±0.67岀血评分0.12±0.47△0.40±0.80
4 讨论
痔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消除主要症状,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生理功能[3]。本组采用内痔外痔分开结扎,尽可能保留肛管皮肤,不伤及齿状线,从而避免了肛管上皮缺损、肛管狭窄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缝扎痔上动脉,用双“7”号丝线在痔核上方直肠黏膜与痔核上1∕2处做回字形贯穿缝扎,使脱垂内痔组织复位。同时较小内痔免于结扎手术,较大内痔减少手术范围,有效防止术后出血。0.5~1mL小剂量消痔灵注射治疗,既预防注射疗法并发症的发生,又减轻直肠下端黏膜水肿坠胀。因为外剥内扎坏了内外痔静脉丛,且结扎处脱落后形成一定的固脱痕,故只需少量的硬化剂足以使残留内痔得以硬化萎缩,同时加强了松弛黏膜的结合。
本组结果显示,保留齿线外剥内扎加小剂量消痔灵注射法治疗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且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l-463
[2]段文志.结扎痔上动脉的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5,11(1):45-46.
[3]杨新庆,刘学东,卢声琦.痔的现代概念及诊治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3):1.
201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