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2013-05-14罗嘉琪

卷宗 2013年2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教学

摘 要: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选修课是普通综合性院校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的艺术、文化素质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得到提高,而且还能让他们了解并热爱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欣赏;教学;艺术实践

一 、民族音乐历史与继承

中国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极其丰富的民族音乐,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族器乐、民间歌舞、二三百种的戏曲及说唱五大类等。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开始了音乐活动和音乐实践,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距今已有八九千年,它号称是中国最早的乐器,有极大的音乐考古价值。后来中国湖北随县境内出土了距今2400年的曾侯乙编钟,这一发现也被国外学者赞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出现以后,音乐学术界纷纷对先秦音乐史彻底重新编写,中国音乐史也被大家重新认识。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中国民族音乐渐为国人所冷落。一方面,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使人们认为西方音乐先进、中国音乐落后。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人们在谈论中国音乐时常常割断与自身文化传统的联系而难以了解其真谛。其实,我国的音乐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表现手法和审美趣味,正如一位音乐家所说:“中国音乐,尤其是传统的音乐,就仿如中国的茶,它的味道、意境是那样的幽玄,与西方音乐完全不同,前者平淡中而具有真挚,后者则充满感情的澎湃流露。它们是感性和理性不同的空问。

中国音乐对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音乐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多高校都有了艺术学院,民族音乐教育事业趋向繁荣,民族音乐的教育性、文化性与艺术性受到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厚爱。

二、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违背了“以音乐为本”的指导思想,导致了教学的“非音乐化”倾向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因为音响在时间中展开, 因此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像的空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惯于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都是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音响,但是,语言仍然不能替代音乐。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 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导致了教学的“非音乐化”倾向。

(二) 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审美体验被动、机械

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中,教师准备了许多民族音乐音响资料,整堂课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这种教学形式单一的课型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原则。教学形式单一的民族音乐欣赏课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学生们常说的“我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根椐调查,教学形式单一的欣赏课,也是学生们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之一,它会造成学生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教学对像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近民族音乐、体验民族音乐、理解民族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创造音乐。

(三) 过于依赖电教多媒体技术,忽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过程中,过多地依赖电教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教师就成为播放这些音像资料的机器。师生之间的交流少了,互动少了,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极其不利的;同时,严重违背了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灵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升华、学业发展产生深远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人格的作用。”新世纪教师不仅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不仅要做学者,更要做教育家, 以自己人格的力量感染和教育学生。

(四) 音乐教师个人的音乐素养及综合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有教强的音乐素养外,还要具备综合文化素质,事实证明,民族音乐的欣赏关系到文学、历史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音乐教育价值当中的“文化传承价值”,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切实体现

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担任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使民族音乐欣赏教学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提高自己学业的同时,很希望自己是全面发展的、有一定欣赏品位和艺术修养的人。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只能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音乐欣赏本身也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要求欣赏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技巧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音乐教育只有发挥好审美育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潜在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是隐性的、潜移默化地,而非显性的、立竿见影的。由此可见,如果音乐教育刻意甚至片面追求自己在德、智、体等方面的作用,那么不仅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功能不能实现,而且它在其它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可能实现。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首先,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和随歌随舞等活动丰富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身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其次,民族音乐欣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优秀民乐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

四、结语

在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和体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及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继续探索,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做好音乐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浅谈民族音乐欣赏的教学[J].科学咨询.2011(15).

[3]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管见[J].青海社会科学,200(03).

作者简介

罗嘉琪(1987-),男,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助教,音乐表演学士,研究方向:二胡表演艺术与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