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可食用膜的研究进展

2013-05-07吴进菊于博豁银强汤尚文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年4期
关键词:乳清谷氨酰胺复合膜

吴进菊,于博,豁银强,汤尚文

(湖北文理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塑料由于价格便宜,并且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如良好的柔韧性、抗拉强度、隔绝氧气和芳香化合物的特性、热稳定性以及水蒸气转移速率低等),被广泛用作包装材料。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与包装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塑料包装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可生物降解膜的研制,以取代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其中,可食用膜由于能被生物降解和再生、无毒、可有效地延长食品贮藏期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可食用包装还无法完全取代塑料包装,但是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内包装和涂膜保鲜,因此受到学者的广泛重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可食用膜的制备中,常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交联蛋白质,改善膜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蛋白膜的特性。化学法由于安全性低、特异性差等缺点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酶法具有特异性较高、所需条件温和、不会产生有毒物质等特点备受关注。目前,酶法改性制备可食用膜研究最多、最深入的是转谷氨酰胺酶。转谷氨酰胺酶的交联作用可有效改善可食用蛋白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阻水性、阻油性、透氧系数等。1987年,Motoki首次采用转谷氨酰胺酶制备αs1-酪蛋白膜,从此拉开了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可食用膜研究的序幕。随后,许多学者将转谷氨酰胺酶用于改性大豆蛋白可食用膜、乳清蛋白可食用膜、明胶可食用膜和复合膜等,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

1 转谷氨酰胺酶交联蛋白的机理

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E.C.2.3.2.13),可催化转酰胺基反应,从而导致蛋白质(或多肽)之间发生共价交联形成共价化合物的聚合。TG最早是在1959年由Waelsh等从豚鼠肝脏中提取出来的,随后,人们在其他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中也发现了TG,但是由于含量较低,并且提取工艺复杂,严重制约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直到1989年日本学者Ando成功地从土壤中分离出产转谷氨酰胺酶的微生物后,转谷氨酰胺酶的来源得到充分保障,并且随着微生物来源的TG的开发,TG已广泛应用于焙烤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植物蛋白制品中。

转谷氨酰胺酶交联蛋白的机理如下[1]:

(1)TG可催化在蛋白质及肽键中的谷氨酰胺残基γ-羰基和伯胺之间的酰胺基转移反应(见图1),利用该反应可将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与同种或异种蛋白质发生共价交联作用。

(2)TG可催化谷氨酰胺残基γ-羰基和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之间的酰基转移反应时,使蛋白质在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ε-(γ-谷氨酰胺基)赖氨酸共价键(见图2),从而导致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交联。

图1 酰胺基转移反应Fig.1 Amide group transfer reaction

图2 谷氨酰胺残基和赖氨酸残基的交联反应Fig.2 Cross linking of glutamine residues and lysine residues

2 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对可食用膜特性的影响

目前,TG已广泛用于各种蛋白的交联中,如乳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大豆蛋白、胶原蛋白、花生蛋白、卵白蛋白等[2-5],从而大大地改善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据此,许多学者将TG应用于可食用膜的制备,利用TG对蛋白质的交联作用,改善可食用膜的特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TG改性对大豆蛋白可食用膜的影响

由于大豆蛋白价格较低、成膜性好、口感好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成为制作蛋白可食用膜的主要材料,受到学者的广泛重视。TG能催化大豆蛋白发生交联作用,因而能大大地改善大豆蛋白可食用膜的特性。

Tang等采用甘油和山梨醇为增塑剂制作大豆分离蛋白(SPI)可食用膜,研究发现当TG添加量为4 U/g SPI时,膜的抗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分别提高了10%~20%和17%~56%,水分含量、断裂伸长率和透明度显著降低,但是透湿性和总可溶性物质没有明显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膜相比,经TG改性的SPI膜表面更粗糙,但是膜的断裂面更均匀、紧密[6]。Jiang等研究了加工参数对TG改性SPI膜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浓度TG、碱性pH范围的成膜液和较低的空气干燥温度时,可能有利于改善SPI膜的特性,特别是机械性能和疏水性[7]。另外,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TG改性SPI膜比对照膜的水分含量更低,但耐热特性基本不变[8]。利用TG生产的大豆蛋白食用保鲜膜有较好的水蒸汽阻隔性能和隔油性,能达到食品保鲜的要求,可用于多种食品的保鲜,由于其透油率很低,特别适用于含油较多的食品,如面包、蛋糕、方便面和调料等[9]。

此外,姜燕等研究了增塑剂对大豆分离蛋白成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的种类(甘油、山梨醇或甘油山梨醇的等量混合物)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有明显影响。无论是否添加TG,以山梨醇为增塑剂的膜都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表面疏水性和总可溶性物量,最低的断裂伸长率、水分含量和透光率。经TG处理后,SPI膜的抗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同时改性膜的断裂伸长率、水分含量、总可溶性物量及透光率明显降低[10]。

2.2 TG改性对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影响

乳清蛋白是干酪生产的副产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成膜性较好,已广泛用于可食用蛋白膜的制备。TG可催化乳清蛋白发生交联反应,因此可用于乳清蛋白的改性制备可食用膜,大大改善膜的性能。但是乳清蛋白不是TG的良好作用底物,因此在制备膜的过程中可将乳清蛋白加热变性和加入还原剂,提高乳清蛋白的交联度。

韩翠萍等初步研究了利用TG制备乳清浓缩蛋白膜的成膜条件,结果表明,膜的最佳干燥温度为室温20℃,乳清浓缩蛋白浓度为12%,甘油浓度为4%,TG添加量为20 U/g,成膜较为理想[11]。卢蓉蓉等采用TG改性乳清蛋白制备可食用膜,膜的透湿系数和透氧系数分别降低了47%和44%,变性温度升高,表面疏水性增大。研究进一步发现经TG交联后形成了新的二硫键,有助于增加分子的有序性,使分子排列更为紧密,膜的超微结构更加细致、光滑,这些分子结构的改变进一步改善了可食用膜的通透性能[12]。

2.3 TG改性对明胶可食用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TG改性食物蛋白可食用膜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明胶可食用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

姜燕等研究发现TG改性的明胶可食用膜抗拉强度提高了25.6%,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6.3%,表面疏水性显著提高,总可溶性物和水分含量显著降低,而透光率变化不大[13]。丁克毅等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TG的用量有利于提高明胶薄膜的抗张强度和韧性,同时降低其水溶性和吸水性,其最佳的工艺条件如下:明胶浓度10%,丙三醇浓度3%,TG加入量16 μ/g,成膜液铺开后35℃下静置反应24 h使其成膜,最后在95℃下放置10 min使酶失去活性[14]。随后,该作者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成型工艺中进一步采用室温干燥和湿态二次定向处理的方法,获得了抗张强度达18.3 MPa,韧度达8.4 J/cm2的可食性明胶薄膜。虽然经过进一步的工艺改进,但与合成的食品包装薄膜相比,机械性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发现,在配料中添加质量分数2%的聚乙烯醇(PVA)并采用相同的成型工艺,所制备明胶薄膜的抗张强度达到23.5 MPa,韧度达到10.8 J/cm2,这种高机械性能的明胶薄膜完全可以替代合成包装材料。生物降解性实验表明,在被质量分数0.5%的Alcalase碱性蛋白酶作用4 h后,不含PVA的可食性明胶薄膜的降解率可达99.2%,含PVA明胶薄膜的降解率也达到了97%[15]。

2.4 TG改性对复合可食用膜的影响

复合可食用膜是由蛋白质、多糖和脂肪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经过一定的处理而形成的膜。由于复合膜各成分性质不同,因而在功能上可以互补,膜的性能更好,因此,复合可食用膜已成为又一个研究热点。

Chambi和Grosso采用酪蛋白和明胶制备可食用膜,研究发现,当酪蛋白和明胶加入量的比值为75∶25时,转谷氨酰胺酶作用能显著地提高膜的抗拉强度、阻水性和断裂伸长率[16]。Pierro等在制作壳聚糖-卵白蛋白复合膜时发现,采用TG改性的复合膜厚度为(76.38±9)μm,对照膜为(92±8.6)μm。改性后复合膜的抗拉强度由24 MPa提高到35 MPa,溶胀率降低,并且阻水性稍有提高[17]。另外,康旭等也采用TG制作壳聚糖-卵清蛋白复合膜,研究发现采用5%卵清蛋白溶液和1%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加入2%甘油,加入TG酶0.08%,于40℃保温30 min,冷却后铺膜,制得的膜机械性最好[18]。同样地,当加入TG交联后,果胶-大豆粉复合膜的抗张强度显著提高,而弹性下降,扫描电镜显示改性后复合膜的表面更光滑、更均匀[19]。姜燕等研究了果胶、卡拉胶、魔芋胶及黄原胶4种多糖对TG改性SPI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明显下降,但是四种多糖对膜的每一特性的影响作用大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选择。多糖能抑制TG诱导的聚沉反应,使TG催化的交联反应始终发生在一个均相的体系中,因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20]。

3 展望

可食用膜具有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可广泛用于食品的贮藏保鲜和包装,有效延长食品的贮藏期,作为包装材料替代塑料包装,具有环保特性,将成为包装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采用天然蛋白质制备的可食用膜在某些特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阻水性差、环境湿度较大时阻氧性差等,因此严重制约了蛋白质可食用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TG可催化多种蛋白质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联,如大豆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胶原蛋白、小麦醇溶蛋白、花生蛋白、卵白蛋白等。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将TG用于改性可食用蛋白膜和复合膜,改善膜的特性。随着微生物来源的TG的不断发展,TG已形成商业化生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TG改性可食用膜的研究。改性后的可食用膜抗拉强度、阻水性和断裂伸长率等特性显著改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张红.蛋白质交联研究概况[J].粮食与油脂,2004(12):16-19

[2] Jiang S J,Zhao X H.Transglutaminase-induced cross-linking and glucosamine conjugation in soybean protein isolates and its impacts on som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J].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10,231(5):679-689

[3] Anuradha S,Prakash V.Altering functional attributes of proteins through cross linking by transglutaminase:A case study with whey andseedproteins[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09,42(9):1259-1265

[4] Marzec E,Pietrucha K.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crosslinking of collagen on its dielectric properties[J].Biophysical chemistry,2008,132(2/3):89-96

[5] Anema S G,Lauber S,Lee S K,et al.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cid gels prepared from pressure-and transglutaminase-treated skim milk[J].Food hydrocoll,2005,19(5):879-887

[6] Tang C H,Jiang Y,Wen Q B,et al.Effect of transglutaminase treat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cast films of soy protein isolates[J].J Biotechnol,2005,120(3):296-307

[7] Jiang Y,Tang C H,Wen Q B,et al.Effect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transglutaminase-treated soy protein isolate films[J].Innov Food Sci Emerg,2007,8(2):218-225

[8] 姜燕,温其标,唐传核.大豆分离蛋白膜的DSC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28-30

[9]李红.利用谷氨酰胺转胺酶生产大豆蛋白食用保鲜膜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22(1):73-75

[10]姜燕,温其标,唐传核,等.增塑剂对大豆蛋白可食用膜特性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1):112-116

[11]韩翠萍,霍贵成,满娜.利用谷氨酰胺转胺酶生产乳清浓缩蛋白膜的初步研究[J].食品工业,2007(6):36-37

[12]卢蓉蓉,任举,王新保.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酶法改性及机理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10):199-202

[13]姜燕,唐传核,温其标,等.谷氨酰胺转移酶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酸钠和明胶可食膜特性的影响[J].化工进展,2006,25(3):324-328

[14]丁克毅,刘军,BROWN E M,等.转谷氨酰胺酶(mTG)改性明胶可食性薄膜的制备[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4):1-4

[15]丁克毅.转谷氨酰胺酶改性明胶高强度薄膜的制备[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26(1):25-28

[16]Chambi H,Grosso C.Edible films produced with gelatin and casein cross-linked with transglutaminase[J].Food Res Int,2006,39(4):458-466

[17]Pierro P D,Chico B,Villalonga R,et al.Transglutaminase-catalyzed preparation of chitosan-ovalbumin films[J].Enzyme Microb Technol,2007,40(3):437-441

[18]康旭,刘柳,邓川,等.卵清蛋白-壳聚糖共混成膜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2):58-60

[19]Mariniello L,Dipierro P,Esposito C,et al.Prepar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dible pectin-soy flour films obtained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transglutaminase[J].J Biotechnol,2003,102(2):191-198

[20]姜燕,温其标,唐传核,等.多糖对酶法改性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9,30(9):141-143

猜你喜欢

乳清谷氨酰胺复合膜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谷氨酰胺酶活力研究
复合膜修复兔颅顶骨骨缺损的X射线评估
PVA/CuSO4·5H2O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的支持作用
聚乙烯醇/淀粉纳米晶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生物降解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透析乳清对鸡生长和小肠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乳清低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乳清生物技术处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