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3-05-06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0期
关键词:检测值生化医务人员

杨 玉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平舆 463400

采血过程不当、检验操作未根据标准流程进行等因素,均会损坏红细胞,血细胞某些物质融入血清致样品产生特有的红色的迹象称为标本溶血,溶血属于一种影响和干扰生化检验的原因。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细胞的破坏将会致使细胞内部分细胞成分分离,倘若该些成分于细胞内浓度和血浆不相同,将影响血浆中该成分的浓度,最后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异常[1]。现针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34份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分析非溶血和溶血对生活检验结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34例进行体检的正常人,其中男性例数为21例,女性例数为13例,年龄分布区间为28~56岁,平均年龄为(42.3±1.8)岁。根据临床检查发现,全部体检人均无严重的心、肝和肺疾病,并且未出现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被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标本,需无直观可见溶血、黄疸和脂浊现象,同时均征得体检人的同意。为研究方便,我院现针对34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探究非溶血标本与溶血的十九项检测值,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表1 非溶血和溶血标本的十九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值对比情况

1.2 检测方法

我院34例进行体检的正常人均需抽取8 mL的血液,然后将8 mL的血液分别放置于两支已消毒的试管中,每管注入4 mL,用笔进行标注为a管和b管。a管在实验室常规温度下进行自然分离,在3 min后实施1600 r/min离心11 min,进而将血清标本分离出,选取2 mL血清当做常规标本待检测使用。b管标本使用人工操作法发生溶血,然后分离出血清标本等待使用[2]。

完结分离血清标本后,使用配套试剂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批号均为相同。根据各个测试项目的标准要求,设置相配套的对应评定程序,然后实施结果分析以及检测,检测过程需要在3 h内完成,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1.3 计算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倘若P值小于0.05,证明两组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经过我院的严格检测发现,34份(分为a管和b管)血液标本在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蛋白、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尿酸、β羟基丁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血糖、甘油三酯、血磷、胆固醇检测值中,非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尿素氮、血钙、谷丙转氨酶、肌酐、γ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检测值中,非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表1为非溶血和溶血标本的十九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值对比情况,详情如下。

3 溶血因素

根据我院研究显示,检验标本出现溶血可改变绝大检测项目的生化指标检测值,进而促使检验准确度降低,所以医务人员、临床检测师需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溶血出现后血液中酶类的浓度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证明酶类物质针对血液标本的标准超过其余的检测项目,因此临床检测工作倘若出现溶血现象,不支持针对酶类进行相对应检测。非溶血与溶血标本两组生化检测结果产生明显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因参加红细胞糖酵解途径的酶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例如:羟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均伴随溶血的出现融入至血清中,进而导致标本血清中该类物质的浓度明显提高,而红细胞中低浓度的成份,例如钙离子、钠离子和胆固醇酯等随着溶血反应的出现导致红细胞内的成分发生变化。但我院根据研究发现,实际过程中并不完全如此。溶血出现后发现检验结果中甘油三酯、血磷数值呈显著提高的态势,P<0.05,该和红细胞内的低浓度胆固醇酯具有相关的联系。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等出现溶血后并无显著变化,P>0.05。主要原因为:①溶血的稀释属于一种负干扰和血红蛋白吸光度提高等正干扰相互约束。②实验本身针对溶血的敏感度不显著,而实际以上检测项目都会经受不同程度的影响[4]。

4 预防标本溶血的方法

4.1 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增大,部分投机取巧的商家忽视医疗器械的质量,导致了当今医疗器械市场的混乱。由于医疗器械的质量不合格,造成了许多患者的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误诊漏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医院需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管理,严格检查器械产品的质量是否达标,针对质量较差的器械产品需坚定拒绝,倘若医院的医疗器械出现问题时,与及时向上级报告,立即处理问题,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标本溶血,提高准确性。

4.2 提升医务人员的自身专业技能

由于检查过程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把关,才能从主观方面降低标本溶血。但由于临床检测人员与护理人员针对溶血知识缺乏,亦或者专业知识不熟悉以及操作过程中三心二意,均导致产生溶血现象,所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可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促使部分医务人员深刻地认识到不规范操作的严重性。医务人员只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等,才能规范操作流程,进而降低溶血的出现,提高检测的准确值[5]。

5 结语

归纳总结,通过我院对34例正常人血液研究发现,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其直接导致检测结果失真,所以于临床检测过程中,医务人员需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降低检查误失,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1] 张勇军,郭越文.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39-1240.

[2] 张苏,唐先平,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18):187.

[3] 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4] 张振宇.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交通医学,2012,26(3):288-289.

[5] 吕宝坤.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2,10(6):116.

猜你喜欢

检测值生化医务人员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