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2013-04-29徐奕钦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农业机械化制约因素

徐奕钦

摘 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党和政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该文介绍了金寨县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取得的成效、特点及前景,分析了制约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98-03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大对山区农村的投入,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早日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金寨县为例,对山区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成效、特点、制约因素及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农机化的对策措施。

1 金寨县山区农机化发展概况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 金寨县地处皖西边陲、鄂豫皖3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该县平均海拔高度为500m,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森林茂密,丰富多样的环境资源,为多层次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型产业提供了可能。全县国土面积3 834km2,山场面积287 333hm2,耕地22 667hm2。辖区内23个乡镇,1个现代产业园区,有65.2万人,是“茶王”六安瓜片的原产地,茶园9 500hm2,可采用桑园2 667hm2,板栗34 933hm2,油茶7 533hm2。盛产天麻、香菇、木耳、灵芝、西洋参和茯苓等中药材,粮食自给自足,茶叶及其他农副产品是全县农民的经济支柱,占总收入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的推动,山区农机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粮食和茶叶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械57台套、收割机45台、小型农田耕作机3 696台、茶叶机械9 358台套、粮食加工机7 289台、排灌机16 671台、植保机110台、农用工程机15台、农产品保鲜库14座、插秧机5台、工厂化育秧设备1套等,农机总动力达39.7万kW;年机耕1.33万hm2,机收6 667hm2,加工各类干茶4 500t[1-2]。

1.2 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1.2.1 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加快 围绕粮食、茶叶、果蔬等产业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生产厂家和企业开展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带动农机的推广运用。2012年,全县推广应用了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一套、水稻插秧机5台、收割机18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23台套、一条龙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5台,举办现场会6次。

1.2.2 农机总量持续增长,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农业机械化已经深入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机大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至2012年底,全县总动力年均按25%以上的速度递增,综合性能优越的大中型农机装备增加迅速,逐步进入到农业生产的多个领域,农机结构正逐步优化。

1.2.3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增强 近年,按照政府引导、自愿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成立了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服务不同的领域。例如植物保护、粮食生产、茶叶加工等,通过合作化生产,实现了家庭小作坊式生产与农机组织服务大市场的转换对接,科学地配置现有的农机资源,促进共同利用。截至2012年底,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村级农机服务队102个,拥有农机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的大户35个。不同类型、规模、工作性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形成,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1]。

1.2.4 主要农业生产环节农机化作业有所突破 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逐步取代了手工和畜力生产,促进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机已成为农民生产、运输、管理、经营的主要工具。除丘陵地区外,深山区里大一点的冲畈地带农机作业都有所突破,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部分实现了耕作、收获的机械化。2012年,引进推广的机械化育秧设备,它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5倍;水稻插秧机的效率是人工的11倍,降本增效明显,667m2均增产130kg以上。在支柱产业茶叶加工上,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茶叶修剪机增长迅速。

1.2.5 购机补贴资金大幅提高,激发出了农民的购机潜力 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渐被农民理解,资金规模和补贴范围的扩大也满足了部分农民的购机意愿,仅2012年,全县发放的中央购机补贴资金达575多万元,补贴各类机具4 049台,受益农民2 670户。

1.3 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小型落后价格低廉的机械多,大中型高价位先进适用的机械少,农机装备水平不高;二是涉及面广,数量众多,发展快;三是小微型机械只适合家庭作业,使用时间短,闲置率较高;四是发展不平衡,水稻、小麦、茶叶方面的机械多,其他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机械少;五是以个人经营使用机械为主,农机经营组织太少,不能大面积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 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地方政府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农机推广体系功能不全 一线农机推广受到约束,无推广经费。农机推广人员被挪作它用,全县24个乡镇只有53名农机推广人员,被地方政府长期安排其它工作的就有45人,致使农机人员无法专门从事本职工作。适合山区推广的机型过少。地方政府缺乏发展规划,发展农业机械化宣传不力[1-3]。

2.2 农机使用率较低,农机具质量差 由于是山区,农机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小型农机居多,不能跨区作业,使用时间很短,不能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一些厂家生产的农机产品档次很低,工艺落后,用材低劣,使用很短时间就要大修,甚至不能再使用。原有的许多茶叶机械因不能适应现代高品质茶叶生产工艺的需求,处于淘汰或待报废状态。

2.3 配套设施不能跟进 一是机耕道路建设不足,山区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大、难点多、发展慢。在农业综合开发或土地整治过程中,没有配套修建机械化作业道路;“村村通”工程主要是修建农村生活主干道及较大村庄的道路,而忽视了生产用的农田道路建设。二是受山区环境和居住条件限制,没有农机专用的存放场地和设施,机械长期受风吹、雨淋、日晒、冰冻、污染和碰撞,严重影响了农机的使用寿命。

2.4 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 近年,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以后,农机快速增长,农机装备呈现多元化趋势。而社会化服务没有及时跟进,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技能培训等保障机制不全。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的需求,甚至一些先进的机械都没有会维修的技术人员,一旦出现故障,只有等待厂家的售后服务,影响作业进度。另外,缺乏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使农机本身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2.5 自然条件限制 山区耕地少,田块小而零散,犁脚深浅不一,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自然地理条件不好,机耕道路坡陡路窄,有时只有供1人通行的小道,机械作业、转移十分不便。山区气候复杂,有“十里不同天”说法,再加上土壤结构的多样性,使同一作物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海拔高度,甚至在同一田块的耕种措施都存在差异,客观上阻碍了农机的使用。

2.6 山区经济基础薄弱 金寨县是典型的山区县,革命老区。本来就人多地少,再加上“战争年代牺牲10万人,两大水库淹没10万亩良田,移民10万人”3个“10万”的奉献;地理条件不佳,山区产出少,工业基础薄弱,群众的收入远低于全国的人均水平;近年的高位油价;土地规模经营尚未成型;大中型农业机械价格过高,国家的购置补贴还不足以弥补农民的购买能力等,制约着农机化发展。

2.7 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劳动力的需求和转移加大,农村青壮年或者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大多外出务工,真正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是妇女和年老体弱人员,他们的知识、体能等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掌握先进的农机农艺技术的难度较大,也很难改变他们的传统的耕作习惯和家庭式的生产方式,难以很快接受新鲜事物,不利于农机的推广应用。

3 山区农机化发展前景

3.1 国家对农业农村强力的政策支持,是农机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随着农村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与完善,土地流转的加速,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需求越发强烈。

3.2 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需求,为农机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必然,为农机连片作业提高了条件,促进了农机的迅速发展。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科研力度的加大,适合山区作业的机械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农民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机合作组织将逐渐走向成熟,将会大大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和作业水平,增强农机经营者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3.3 农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改变,土地的进一步集中,服务功能的增强,农民对机具作业性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先进高效的农机将得以推广。一些连片的土地将由高性能、大功率的机械主导作业,农机装备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另外一些地方的耕地将有小微型的农业机械作为补充,不留死角,从而促进了农业机械及技术的全面普及运用。很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机械,目前在使用上还是空白或者处于萌芽状态,但存在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4 促进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一线农机推广阵地,配备农机推广人员,完善推广信息网络。地方政府要制定农机发展规划,并要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农机发展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的农业农村工作考评内容。理顺农机干部管理体制,使农机人员能从别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农机工作。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是科研经费,研究开发一批适合山区不同环境和行业使用的新型农机产品;另一方面是推广经费,积极引进新机具,经过农机部门的实验示范进而推广;再就是根据山区的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的实际,加大宣传,提供网络服务,增加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了解。

4.2 提供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重视农机事业的发展,把农机发展纳入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农机作业燃油和农业生产用电的补贴政策[1];根据山区经济基础差的特点,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实行特惠政策,扩大资金规模,提高补贴比例,放开补贴范围,将机械仓库建设也纳入补贴范围;监督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

4.3 加强项目建设,推动农机事业发展 政府在实施农业综合开放项目中,提高农机子项目的资金比例;土地置换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需有农机专业人员参与,指导修建农机作业道路;鼓励农户进行农田改造,以补贴的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式,改善农机作业的条件,提高农机的使用率,促进农机的稳步增长。

4.4加强农机知识培训,提高农机手素质和安全意识 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科技示范县项目”,组织开展对一线农机人员和农机专业技术培训。一要及时宣传国家的农业方面的政策;二是向农民传授农机化知识、农机和农艺技术,推动农机农艺结合,把农机使用保养维护修理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三是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保证农机生产安全,增强农民使用农机的信心;四是提高农机手素质,增强农机手闯市场的能力。

4.5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先进农业技术的使用,已能使我县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山区沿河一线大的冲畈地带适合机械化作业,成本低。一些山冲零散的田块不宜农机耕种,高成本,产量低,也不便于管理;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这些地方已入不敷出,加快这些土地的退耕还林或者调整种植其他作物。

4.6 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一是成立农机合作组织,建立专业化农机作业队伍,形成统一管理、有农机专业技术支撑的联合作业服务组织,提高农机的有效使用率;二是根据农机的发展需要,健全农机维修、配件供应等保障机制,消除购机农民的后顾之忧。

4.7 鼓励引导土地流转 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山区的田块更细化;再加之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低,劳动强度大,很多农民弃农从商或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土地抛荒,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政府应抓住此契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地将土地向以农机为基础的种粮大户流转集中,以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机械化作业。

参考文献

[1]明道麟.湖北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5):19-23.

[2]潘金水,徐晓文,陈华英.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山区农机化发展[J].现代农机,2011(3):20-21.

[3]吴伟军.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J].农机科技推广,2009(7):38

(责编:陶学军)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农业机械化制约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