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特殊四边形的解法探析与启示

2013-04-29安国钗张正华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对称轴垂线直角三角形

安国钗 张正华

四边形是空间与图形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它不仅体现着和三角形的紧密联系,突出地显示着图形向三角形转化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四边形本身还有着美妙而重要的性质,是解决更多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基础.四边形中除了平行四边形及梯形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四边形——一组对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屡见不鲜,现就这种特殊四边形的解法探析如下.

1解法探析

11构造辅助圆,直观又简捷

若四边形对角互补,则此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如图1,四边形ABCD中,∠DAB=∠DCB=90°,连接BD,以BD为直径作⊙O,由于OA=OC=112BD,则点A、C在⊙O上,问题就转化图1为圆的知识来解决.

例1 (2012年泉州)已知:A、B、C不在同一直线上.

(1)若点A、B、C均在半径为R的⊙O上,ⅰ)如图21,当∠A=45°时,R=1,求∠BOC的度数和BC的长度; ⅱ)如图22,当∠A为锐角时,求证sin∠A=BC12R;

(2)若定长线段BC的两个端点分别在∠MAN的两边AM、AN(B、C均与点A不重合)滑动,如图23,当∠MAN=60°,BC=2时,分别作BP⊥AM,CP⊥AN,交点为点P ,试探索: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A两点的距离是否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

图21 图22 图23解析(1)ⅰ)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BOC=2∠A=90°,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2)的长;ⅱ)构造直角三角形,把∠A放到直角三角形中.连接BO并延长,交圆于点E,连接EC,则∠E=∠A,BE=2R,利用sin∠A=sin∠E=BC1BE=BC12R,得出即可.

(2)注意到四边形ABPC中,∠ ABP=∠ACP=90°,以AP为直径作⊙K,先证明点A、B、P、C都在⊙K上,再利用第(1)(ⅱ)小题的结论sin∠A=BC12R,得出AP=BC1sin 60°=4313(定值)即可.

点评此题第(1)小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等基础知识;第(2)小题,以探索题的形式给出,由于定长线段BC两个端点的滑动导致点P位置的变化,但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A两点的距离就是所构造辅助圆⊙K的直径,根据第(1)(ⅱ)小题的结论,可以建立与定长BC之间的联系.第(2)小题关键是构造辅助圆,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角三角形中线性质及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延长对边补成直角三角形,通性又通法

四边形的问题常常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如图3,四边形ABCD中,∠DAB=∠DCB=90°,若延长AD、BC相交于点E,四边形就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ABE和△CDE.

例1(2)另解:如图4,连接AP,并延长BP交AN于点Q,则△QBA∽△QCP ,BQ1AQ=CQ1PQ,又因为∠AQP=∠BQC 所以△QBC∽△QAP,则BC1AP=CQ1PQ得AP=BC1cos∠AQB,已知∠QAB=60° 则∠AQB=30°,所以AP=BC1cos 30°=4313(为定值).

图3图4点评延长后得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QBA∽△QCP,从而可以得到对应边成比例,进一步可证明△QBC∽△QAP,这样就把AP与已知定长BC之间联系起来了.利用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是求未知线段的常用方法,此法的关键是延长补成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

13作垂线构造相似,经典又给力

图5如图5,过点C分别作CE⊥AB,CF⊥AD,于是就转化为矩形AECF和直角三角形△BCE,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CE=∠DCF,从而知△BCE∽△DCF,问题就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

例2(2013年绍兴)在△ABC中,∠CAB=90°,AD⊥BC于点D,点E为AB的中点,EC与AD交于点G,点F在BC上.

(1)如图6,AC∶AB=1∶2,EF⊥CB,求证:EF=CD.

(2)如图7,AC∶AB=1∶3,EF⊥CE,求EF∶EG的值.

图6图7解析 第(1)小题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证明;对于第(2)小题,注意到四边形EFDG中,∠GEF=∠GDF=90°,要求EF∶EG的值,可以经过点E作垂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解决.作EH⊥AD于H,EQ⊥BC于Q,先证明四边形EQDH是矩形,得出∠QEH=90°,则∠FEQ=∠GEH,再由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证明△EFQ∽△EGH,得出EF∶EG=EQ∶EH,然后在△BEQ中,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得出EQ=112BE,在△AEH中,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得出EH=312AE,又BE=AE,进而求出EF∶EG(1∶3)的值.

点评本题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第(2)小题解题的关键是分离出一组对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EFDG这一图形,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将两边之比EF∶EG转换为两垂线段之比EQ∶EH.基本图形往往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因素,熟知基本图形的特征,并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是解决几何问题常用的方法.

例3(2011年绍兴)抛物线y=-114(x-1)2+3与y轴交于点A,顶点为B,对称轴BC与x轴交于点C.

(1)求点A的坐标及线段OC的长;

(2)点P在抛物线上,直线PQ∥BC交x轴于点Q,连接BQ.

①若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其中,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BQ上,另一个顶点E在PQ上.求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

②若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直线BQ上,另一个顶点E在PQ上,求点P的坐标.

图8图9解析(1)把x=0代入抛物线求出y的值确定点A的坐标,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得到OC的长.A(0,1114).OC=1.(2)①由△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注意到四边形CQED中,∠CQE=∠CDE=90°,如图8,分别过点D作x轴和PQ的垂线,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到正方形DMQN知∠DQO=45°,求出点Q的坐标Q(4,0),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出BQ的解析式:y=-x+4.②分点P在对称轴的左右两边讨论,当点P在对称轴右侧,如图9,过点D作DM⊥x轴于M,DN⊥PQ于N,则△CDM∽△EDN当∠DCE=30°,DC1DE=DM1DN=3又DN=MQ,所以DM1MQ=3,则BC1CQ=3, 那么CQ=3,所以Q(1+3,0)可得P1(1+3,914)当∠DCE=60°,点P2(1+33,-1514).当点P在对称轴的左边时,由对称性知:P3(1-3,914),P4(1-33,-1514).

综上所述:P1(1+3,914),P2(1+33,-1514),P3(1-3,914),P4(1-33,-1514).

点评本题以抛物线为背景,上面架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点的坐标的理解和“数”与“形”的转换能力.对于第(2)的①小题,作垂线后利用三角形全等确定点Q的坐标,突出考查了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②小题是在①的基础上将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演变为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不变,只是由原来构造的全等三角形变为构造相似三角形,并且根据点P在对称轴的右边或左边需进行分类讨论.此题将全等、相似、正方形、矩形及直角三角形的典型知识与抛物线有机结合,由浅入深,一气呵成.

1.4利用轴对称变换,独特又精彩

如图10,四边形ABCD中,∠DAB=∠DCB=90°,作出点D关于AB和BC的对称点F、E,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对称的性质可以解决有关最短路线问题.

图10图11例4(2012年兰州)如图11,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

A.130°B.120° C.10°D.100°

解析要使△AMN的周长最小,可以利用点的对称,让三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四边形ABCD中,∠B=∠D=90°,可以作出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即可得出A′M=AM,A″N=AN,△AMN周长最小值就是A′A″长,而∠AA′M+∠A″=∠HAA′=60°,进而由∠AMN+∠ANM=2(∠AA′M+∠A″)即可得出结果.答案是B.

点评 此题以四边形为载体,以“线段和的最小值”为核心,意在探讨动点M、N达到确定位置,即使△AMN周长最小时,∠AMN+∠ANM大小的情况,揭示了数学问题中不同的量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的事实,体现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借助轴对称作图,确定点M、N的位置,使问题得到解决.

2解法启示

对于以上几种解法,尽管所添的辅助线不同,但都体现了一种共同的思想——转化思想,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哪怕借助辅助圆,最终还是归结到三角形中;上述各例题中的几种解法都用到了一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较好地实现了对“图形与几何”领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从以上解法及点评中可以看出,即使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所用到的知识也是再基础不过的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是在中考综合复习阶段,不仅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应与学生共同探究一类问题有哪些解法,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想”、“用到哪些知识”、“ 同样的方法能用来处理更一般性的命题吗” “这些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解答综合题的信心,提高解答综合题的成功率.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习题教学,不能只充当“二传手”的角色一讲了事,而是要用心去思考、去变化,用智慧去整合、去创新,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受益无穷.

作者简介安国钗,女,1971年生,浙江嵊州人.中学高级教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猜你喜欢

对称轴垂线直角三角形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2 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
先找对称轴!
拼搭直角三角形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有几条对称轴
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