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2013-04-29蒋允强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辅助教学高中语文多媒体

蒋允强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和使用都存在亦步亦趋、越俎代庖、画蛇添足、轻重失度、饥不择食等五方面的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本文提出了惜“画”如金、沉默是金、点石成金这三大对策,以期语文多媒体教学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教学 高中语文 价值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误区

多媒体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把“乐学”落到实处。然而,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解、设计和使用都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

1.亦步亦趋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但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发达,它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工具。但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工具与教学目的不一致的现象。如有位教师制作了《景泰蓝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从组织教学到课堂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多媒体课件涵盖了所有的教学内容。上课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点击鼠标,扮演了“击键手”和“放映员”的角色,简直把语文课上成了录像放映课。而学生只是仰着脖子充当观众,亦步亦趋地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2.越俎代庖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如郁达夫的名篇《江南的冬景》为我们展开了“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江南旱冬图”这一幅幅淡雅的画面。置身于文中,学生能感受到作品营造出的意境美,体会到郁达夫先生对江南冬天的一往情深。但是,有些教师喜欢越俎代庖,一味地以直观的图像代替形象的语言。这样反而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也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所说的:“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会不同。”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文化积淀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解读课文时所形成的语言形象的差异性,尤其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这种差异会更加明显。可是,有些教师常常教完一段文章,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体验和理解。

3.画蛇添足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有些课件的按钮形状奇怪、画面背景复杂,几乎每一张幻灯片的边缘都镶嵌了许多花哨的图片和动画。这些花哨的图片和动画只会起到画蛇添足、喧宾夺主的作用,弱化了语文学科知识,使教学重点被淹没在大量的素材中,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关注力度,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4.轻重失度

课堂教学是45分钟的艺术,就如同一首歌,要讲究起、承、转、合一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和生成性,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更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选择最佳时机呈现出来,使多媒体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呈现时机把握不当,出现轻重失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位教师制作了《阿Q正传》的多媒体课件,在上课前就让学生观看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视频。当他讲解课文时,再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学生就失去了新鲜感,导致这个多媒体课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抓住最佳时机,先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再呈现多媒体课件,就会使学生豁然开朗,使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5.饥不择食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来展示,也不是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就一定比传统教学要好,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有些教师为了让多媒体课件更具观赏性,总是想方设法地添加图片、动画和音乐。事实上,很多课文的内容难以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图片、动画和音乐。于是,有些教师便“饥不择食”地选择了一些纯粹起装饰作用的图片、动画和音乐,它们除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之外,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毫无帮助,反而会弄巧成拙,产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三大对策

由于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就否定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这种思想认识是错误的。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不应因噎废食,而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它,用科学的方法使用它。针对目前的情况,笔者建议在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可采用三大对策:

1.惜“画”如金

语文学习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学科本身的张力和创造性,不能单纯依赖画面代替文字的品味和领悟。以《莫高窟》为例,网上介绍莫高窟的图片有成百上千张,教师在选择时一定要惜“画”如金,切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会把语文课变成美术欣赏课。如一位教师选用了三幅菩萨像、一幅卧佛、两幅飞天及一幅藏经洞的洞门照片,用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沉默是金

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于一体,但如果课件中的音乐声不绝于耳,就会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应谨慎选择音乐,剔除课件中不必要的音效,还语文课堂以清静,谨记沉默是金。仍以《莫高窟》为例,那位教师在制作《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时,就没有使用声音效果,但伴随着教师对每一幅图片的动情解说,师生的情感发生了碰撞,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3.点石成金

语文教学是师生及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尽在“辅助”二字,即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效果。还以《莫高窟》为例,“藏经洞”一段的文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分量呢?教师以透着苍凉的藏经洞洞门照片为背景,满怀深情地介绍在藏经洞发现的历史史实(内容出自余秋雨《文化苦旅》),然后请全体学生起立,齐声朗读这段文字。一张照片、一段叙述,开启了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读出了历史的沧桑,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教学相互配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楠.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J].中学语文,2001,(3).

[2]何圆跻.运用多媒体课件切忌“一窝蜂”[J].语文学习,2001,(1).

[3]李永前.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A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辅助教学高中语文多媒体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何运用多媒体平台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