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2013-04-29曾艺娟
曾艺娟
摘要:微博的出现,使人们不仅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种发布信息的方式,更符合大学生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要求,但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微博 高校 思政教育 运用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学生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包括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人数已达4.57亿,学生占了30.6%。在发达地区,大学生拥有手机和电脑的比例几乎达到了100%。在众多新媒体中,微博因其传播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渗透到了大学生的生活当中。
2006年,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公司推出了Twitter服务,这就是微博的前身。Twitter的巨大成功在第一时间吸引了中国大陆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目光。第一个探路者是王兴创建的“饭否”,它成立于2007年5月,到2009年上半年,“饭否”的用户量已有百万之众。从此,微博在中国掀起燎原之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逐渐兴起。
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与大学生寻求自身发展紧密相关,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这一崭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也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微博使思政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
1.微博能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微博具有开放、互动和民主的特点。博主(负责思政教育的教师)每次可以发布最多140个字的帖子来说说他们关注的事情,把思政教育渗透到帖子的内容中,就可以实现师生双方的互动,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在微博这一平台上各抒己见,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学生可以坦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让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
2.微博能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微博是大学生自我宣泄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平台,它能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搭建一条信息渠道,拓宽校园舆情监测的途径,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使思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另外,微博也是监测校园舆情的窗口。信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微博的关注度、参与度、舆论内容指向等指标的分析,加强对微博的有效监测和预警,及时了解校园舆情的发展变化及潜在危机,尽量将问题于萌芽阶段就解决掉,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微博使思政教育工作受到挑战
1.微博使反映非主流价值观的话语泛滥
在微博中,存在着很多缺乏认真思索、不负责任的语言,很容易产生群体效应,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而反映主流价值观的话语却被淹没在浩瀚的语言海洋中,无法显示出来或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使用微博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微博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使用它。
2.微博降低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导性
开展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教师一般都采取思政理论课、党团活动、班会等方式。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运用QQ、博客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但教师只是用来发布信息,仅限于单向的工作,没有体现这些新媒体的互动性,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吸引力不大。相比之下,微博更迎合了大学生的“快餐文化”,符合他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且微博还能逐渐转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说、学生听”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微博的出现,使每个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这种信息发布方式贴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个性需求,但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祖清,何平.借助微薄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
[2]崔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