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途径
2013-04-29孙霞
孙霞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向“想学”和“会学”转变。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以下几种途径。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1.学习内容和学习需求的和谐统一
只有学生对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自主学习对教学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它要么是经得住时间证明的、具有永恒审美价值的经典名篇,要么是现实感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时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内容与学习需求的和谐统一。
2.学习空间的宽松自由
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错误见解,而应敏锐地抓住学生想法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发深层次的讨论,发扬教学的民主精神,以维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1.激趣引导,自主愿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往往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程度。如教师可以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故事、歌曲等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会学”的基础。
2.拓宽视野,自主会学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仅仅靠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1)广泛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共同交流和分享读书心得。
(2)关注社会
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从《百家讲坛》《新闻调查》《文化访谈录》等栏目着手,丰富学生时事、社会、自然、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感悟生活
生活是感悟的源泉,体验是创作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感悟并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力求从学生的自身出发。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就成为学生传达情意的工具,写作也就有了源头活水;这样一来,学生用富有个性的双眼去观察,用富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用富有个性的大脑去思考,用富有个性的心灵去感受,最终就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自主性。
3.积极训练,自主能学
课内的趣味导读和课外的开阔展视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对培养学生的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如“每人讲一首古诗”、“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每周一篇日记”、“每季一部好书”等活动都能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即兴演讲、日记展评、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美文鉴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主动去拥抱语文。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