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工作作风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2013-04-29罗玉亮

领导科学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党内民主

【内容提要】 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干事创业的基础。促进科学发展,亟需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从深层看,就是领导文化问题,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仰、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关键词】 政治生态环境 领导文化 党内民主

【作者简介】 罗玉亮,安徽省全椒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组织部副部长。

【中图分类号】C9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5-0053-03

领导干部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既是倡导者,又是推动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态决定着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就当前来说,良好的政治生态不仅为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完成,对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求真务实,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凝聚人气,一心谋划未来

党的十八大是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能不能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系列宏伟目标,不仅需要广大民众的认同,更需要我们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认同。良好的政治生态将为“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上下互动”的政治格局,凝聚更多的人气。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利益群体的矛盾加剧,群众思想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多元化。群众思想的多元化,又引起了干部思想的多元化,致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打了折扣。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中央政策到地方执行最好的也不超过30%。应当说,这与我们当前的领导干部政治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传统的领导文化、干部的个体素质、用人的机制与导向、上层领导的好恶与失误、干部的腐败现象等,都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造成公信力、执行力、凝聚力的下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二、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集中精力,化解社会矛盾

由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六期”,即:工业化进入加速期、城镇化进入推进期、社会进入转型期、群众思想进入活跃期、国家实力进入提升期。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可以说是正常的问题,但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害怕“中国的崛起”,加上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膨胀”,致使社会矛盾出现了众多的、少有的复杂形势,化解社会矛盾成了基层干部难以应付的局面,加剧了一些地方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化,“花钱买稳定、用力保平安”成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经常再经常”的工作。要想彻底化解社会矛盾,只有在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下,才能够实现。才会巩固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果。

三、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借助科学,实现和谐发展

任何时候,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只有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才能从思想上切实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问题。在当前,要想解决发展问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统筹协调能力,这是当前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第一能力。还要具有谋划能力、实战能力、承受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以“和谐”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政治、人与文化等协调发展,才能够担当起“整个社会发展的大任”。否则,就会一筹莫展,一事无成。

四、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推动改革,加速民主进程

任何时候,改革是力量的源泉、发展的源泉,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机制体制的协调;只有改革,才能化解当前社会矛盾,实现群众的利益追求;只有改革,才能加速民主进程,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而要想推动改革,唯一的出路就是要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上下一心,共患于难。

五、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强化自律,预防干部腐败

每一个干部的成长都是有着复杂的经历的,每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都是党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是,由于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劣,一些领导干部可能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往往就会走向腐败。一个领导干部的倒台,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已经查处的案件来看,往往就是“一人一条线,一带一大片”。从保护干部、爱护干部、关心干部的角度讲,良好的政治生态不仅是我党之福,也是干部之福,更是群众之福、社会之福。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官德引领社会道德”之说,也有“上行下效”以及“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一般规律。当前,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态环境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四种文化碰撞上。

1. “中国特色领导文化”与“新领导文化”的碰撞。任何社会,任何党派,人是政治的主体,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劣,总是与人的素质和水平相关联的。中国政治生态环境,当然要与中国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水平相关联的。由于我们党长期以来,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都是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在极速发展的过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思想的退化、心理的失衡、精神的颓废、信念的减弱、生活的腐朽”等现象,对待这些现象的产生,有人认为,是与国际接轨;有人认为,是时代在变化;也有人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有人认为,这就是时尚。正是这些思想与文化的误读,致使什么是“新领导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领导文化”?产生了定义上的分歧,因而造成了“丑恶不分、善恶不分”。

2. “上层领导文化”与“地方领导文化”的碰撞。一段时期,我们许多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认为,干部交流可以有效防止领导干部腐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因而,干部交流成为一个制度进入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操作上的变异,致使“干部交流”变成了“干部下派”。大量上层干部“空降”到基层,一方面占据下级的位子,另一方面把“上层领导文化”也带到了下层。加上,我们特有的干部组织体系,等级上“森严”,“上级领导可以下来任职”,但是“下级干部不可以上去任职”,造成了许多基层干部产生上升的“天花板”现象。一些上层的干部又不能及时地与地方干部融合,从而形成了“上层领导文化”与“地方领导文化”差异,有的甚至格格不入,而把原有的良好的政治生态破坏了。

3. “外来领导文化”与“传统领导文化”的碰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门的开放,大批人员,尤其一些领导干部的“走出去”,看到的、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过去我们党长期宣传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而,也使一些领导干部觉得有一种被“愚弄”、被“教化”的感觉,出现了对党和政府信任度的下降,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加上一些领导干部人为地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割裂,形成了多种社会矛盾加剧产生,本来很小的矛盾,却激化为群体性的事件。有的领导干部把群众当作“对手”,用“对手思维”方式去解决,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寒门固化”。

4. “显在领导文化”与“潜在领导文化”的碰撞。我们党历来倡导干部来自“五湖四海”,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抓发展,把“群众路线”当作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法宝。应当说是正义的文化、积极的文化、上进的文化、团结的文化、有战斗力的文化。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的使用上,少数领导干部却搞起了“小团团、小伙伙、小圈圈”,形成一种“潜规则”。一方面讲“以政绩论英雄”,一方面却“以亲密论使用”;一方面讲“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却是“光集中无民主”;一方面讲“党委集体领导”,一方面却是“书记一人说了算”;一方面讲“党政分工合作”,一方面却是“党政斗争分裂”等等,为良好的政治生态撒下难以愈合的“迷药”。

党的十八提出要净化政治生态,构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表率。

首先要加强党内团结,实现党内民主。党的十八报告再次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集中制是我党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也是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但是,由于少数领导干部在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利益观等方面出现了偏差,致使这一重大原则在党内成了一种形式,因而在一些领导班子中产生了“一把手说一不二,二把手说二不一,三四把手说三道四”的现象,人为地破坏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据调查,在县级以上党政班子中,党政一把手能够配合默契的不多,意见分歧不大,能够维护班子整体形象的也不多,而有矛盾不团结的则比较多。有的甚至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加强党内团结,必须实行党内民主。要在加强“协商民主”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选举民主”,重点要搞好党务公开、重大事务会前协商、决策过程党员参与等工作,坚持党的领导,真正体现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一要求。

其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能够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仅是要能够“打基础、利长远”,有正确的政绩观,而且是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能够统筹发展。正是少数领导干部“求绩心切”,忘掉了这一重大要求,造成了许多问题由开始的“隐性”到现在的集中“暴发”,一些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是要承担责任的,更值得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去思考,回到理性的发展思路上来,回到科学的发展思路上来,回到实际的发展思路上来,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稳中求进”发展。

第三要建“新领导文化”,要有担当意识。一个地方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是受诸如交通、能源、水利设施等一定物质条件限制;但是,从实质看,是班子的精神状态问题,班子成员的素质问题,核心是领导集体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责任问题、创新问题;从深层看,就是领导文化问题,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仰、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正是由于“中国特色领导文化”与“新领导文化”、“上层领导文化”与“地方领导文化”、 “外来领导文化”与“传统领导文化”、“显在领导文化”与“潜在领导文化”四种文化上的差异与碰撞,使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迷失了方向,造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形成的“消极腐败”比任何时候都严重,不管什么事情,“贪大、贪快、贪功”,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意识,要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群众的检验。

第四要坚持用人导向,净化社会风气。我们常说:“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影响出现在群众面前,不仅是干部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风气、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环境建设。要想改变目前的社会现象,唯有从用人上彻底解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德为先的标准,真正把那些默默无闻工作,真正为群众办事,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清正廉洁、德才兼备的“老实干部”提拔起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才能够让群众看到希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执行力。

总之,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是社会和谐、人心凝聚、经济发展、国力提升的关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做维护团结的表率,做群众的标杆,真正做到“为政一方、富裕一方、和谐一方、幸福一方”。

责任编辑:陈 诚

猜你喜欢

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语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公推直选机制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党内民主研究
刍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现实路径
当前我国融合民主建设的现实问题与逻辑进路
对禁止“妄议中央”,干部有哪些顾虑
禁止“妄议中央”的必要性、针对性与可行性
不准“妄议中央”≠压制党内民主
构成“妄议中央”有何条件,有何危害
新时期中国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内涵探索
托洛茨基的党内民主思想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