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物必修3中若干问题的教学探讨

2013-04-29李戈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问题

李戈

摘 要: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中存在若干问题在近年的教学处理中存在困难,如今的教学辅导资料鱼龙混杂,甚至出现陈旧和错误的知识,值得生物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探讨。

关键词:问题;必修3;教学处理

问题一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中,教师对“主动运输”的教学处理较为模糊。主动运输是指小分子物质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并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同时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种运输方式。在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中涉及一个问题,即当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后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人教版同步作业相关题目设置中认为“胞吐”不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其解析为:必修1将主动运输作为小分子的一种跨膜运输方式,而“胞吐”则属于大分子的“穿膜行为”,故在中学阶段认为这是两种类型的运输方式;而在大学教材中,认为广义上的主动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学阶段做题时需要将两种运输方式区别开来,但同时可以向学生说明“胞吐”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方式。

问题二

必修3第一章“内环境的稳态”一节中,关于内环境的主要成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中哪两者成分更为类似的问题,在以往教学中,认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物质均可以相互渗透,因此二者的成分也更为类似;而在目前市售的很多教学辅导资料中却认为成分更为类似的是组织液和淋巴,这个观点的更新也有其一定的道理。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写道:“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其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因此淋巴的成分与组织液类似。”同大多数教师一样,目前我对此段话的理解是认为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要更为类似。但是,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在理解上也有所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导致了教学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难度。

问题三

必修3第二章“免疫调节”一节中,在以往教学时,关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普遍认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呈递给T细胞,当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便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它可以增强免疫反应效应,因而教学中一直认为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但在现今的教材中明确提出“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十分困惑,很多辅导资料也依然认为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学生学习时也感觉很迷惘。

问题四

同样,现在的大多数教材辅导资料在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将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问题没有处理清楚,而不利于教师教学;将“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均理解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倒抛物线形,以至于很多同学将“S”型曲线增长率直接错误理解为增长速率,课堂上如果教师没把二者区别开来,课下学生参考资料必然出错。因此教师教学时需向学生讲解纠正,要求掌握“J”型曲线增长率和“S”型曲线增长速率这两个曲线图,而“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和“S”型曲线的增长率这两个曲线图教师只需要稍加点拨,让学生了解和区别于前者,这样更利于教学。

问题五

在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教师对教材进行解析时,向学生表述:一般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而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在以往教学时,教师讲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随营养结构变化的曲线图中,都认为随着营养结构越复杂化,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目前学生手中的教辅也都还将二者看做呈负相关的关系。但是对于二者关系的理解,最新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用“以往一般认为”来说明过去对此关系理解的不妥,并认为也许这种研究本身就不妥当。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更正市面教材辅导资料中未及时更新的错误。

生物学科相对来说是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知识的更新也很快,教师在教学前应该用心备课、集体备课,用自己的智慧,共同的智慧来解读教材、传授知识。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