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2013-04-29赵河山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丰富创设

赵河山

摘 要: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大部分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优秀教师特别注重问题的设计,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创设;丰富;提示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构建有效课堂呢?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学习新知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针对长方体的特征时就创设了下面的问题情境:一个小矮人坐在树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个很大的长方体的模型,同时出示一句话——“比一比,谁的发现多?”学生在感官上接受了这个刺激之后,对长方体的特征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思维也被激活了。这样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有很多反面的反思。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为了一味地追求热闹和形式,将学生喜欢的卡通明星、动漫人物带到了课堂上,结果孩子的眼球被吸引到了热闹的情境中,人虽完全进入了情境中,但课堂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没有实现,更不用说学生思维的开启了。这都在提醒我们,问题情境的设计要达到两个要求:那就是既要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发展,还要有利于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丰富问题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的学科。在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延伸、发展和运用;任何法则、公式的推导、理解和验证;对任何一组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的掌握,都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而这种需要与6~12岁儿童的思维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是激发他们思维最好的方法。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我们一方面注意到通过演示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直观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以强化感知促进思维;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如: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折出一张纸的 ;边折边想,要得到一个图形的 ,必须怎么办?再组织学生讨论,要折出一个正方形的 ,有几种不同的折法呢?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画一画、量一量、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眼、耳、口、手、 脑等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这样,学生在获得大量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再抽象概括出这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便迎刃而解了。试想,若是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空谈,他们能体会到二分之一吗?思维能得到发展吗?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来理解新知、形成新的能力,更重要的还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一年级学生在理解加减法的算理时,学生通过动手捆小棒、拨计数器等感知加和减,将这些感性的刺激转变成思维的发展。

三、巧设问题的“疑”,促进学生思维

怀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如,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大家知道1和100的关系吗?(生的脑海里的答案一定是1小于100)等生说完,师设疑:我可以把他们变成相等的关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促进学生思维的自主发展。

四、提示问题的要点,帮助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教师则应发挥到引导的作用,应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思路指导,帮助他们思维。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就给了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的问题思路:(1)你把圆对折了吗?对折之后有什么发现?(2)你能将其他的图形也这样对折吗?这样看上去很简单的两个问题,把学生推到了思维的高潮,既给了空间放手让他们自主思维,也给了他们必要的思维指导。这不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吗?另外,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同的问题也可设计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重视数学教学之魂——思维训练。可见,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再是传统的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则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真正地上好课,实现“有效”课堂。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洮县金泽小学)

猜你喜欢

丰富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成为后方:江西小三线的创设及其初步影响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说句教学的“简”与“丰”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引入的探究
游戏让英语教学课堂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