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的创新型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2013-04-29屈玉秀
屈玉秀
摘要: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老师们,在新课程理念下采用哪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 关注的 问题。文章作者试图通过介绍几种激趣 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历史教学;激趣;高效学习
一、 导语激趣
教师以课前精心准备的导语 ,或析题释义 、或创设情景 、或以1日引新 、或设疑置问等 ,都是诱导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迅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的好办法.比如在讲商鞅变法前设问 :“大家 知道我们所在 的县叫什么? ”“商南”,这是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这县名的由来吗 ?”学生们就答不上了。“据说 ,战国时有一位卫国的改革家叫鞅 .他在秦 国实行 了一次成功的变法 。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 .因功被封于‘商地 ,因此人称其为商鞅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在商鞅封地‘商的南面 ,故称‘商南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商鞅在秦国是如何变法 的”。这种由学生所熟悉的地名而导出新课 的方 法 .既达到 了导人新课的 目的 ,又拉近了古今的距离 .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的同时 ,还产生了急切想知道商鞅变法情况的要求,思维马上融人课堂 ,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
二 、图片激趣
现行教材的图片资料很多,如果能用动听、凝练且富有色彩 语言加以讲解 ,不仅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 ”时 ,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左宗棠图像 ,讲述他虽 年过六旬仍慷慨赴命 ,“亲自舆梓出关 ,誓与俄人决一死战”的故事 ,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也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感。
三、音像激趣
青春期的学生对音像作品总是很敏感 ,很有兴趣的,如果能将 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像作品利用起来,插入课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出来 ,或者创设情境,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 ,以音像的视听效果提高兴趣 ,也是很好的做法。
四、讨论激趣讨论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抒发见解 ,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析理求真的好方法 ,同时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 。如在讲 “西安事变 ”时引导学生讨论 “张学良 、杨虎城在扣留了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理 :是杀?是放 ?是关 ?”结合历史背景和各种政治 力量的利益让学生讨论,设想各种做法可能引起的结果,辩说情由这种讨论 ,不仅能分析清楚历史事件的个中关键,也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更能达到理解 中国共产党为何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目的。
五、以当地历史资源激趣
以学生身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或历史文物 、遗址资料传达给学生 ,既能使学生产生历史的亲切感 ,又能感受历史 ,在亲切又陌生中产生学史兴趣 。如讲明末农民战争时 ,以当年李自成屯兵商洛 ,训 练军队 ,准备东出河南北上灭明,在富水关驻扎并娶妻生子的故事 ,留下了“闯王寨遗 址”(当地人称“生龙寨”已开发为旅游景点 )。这些身边的资源利用好了.自然会对学生学史产生兴趣
六、赞赏激趣
得到赞赏是人人都希望的一种心理需求 ,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 、一种赞赏的行为 ,往往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进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赞赏 ,是对学生的肯定 ,是对学生的鼓励 ;赞赏给学生信心 、信任 ,“亲其师而信其道”,请不要吝惜你的赞赏和鼓励 。
结语: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有能力,并且能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甚之。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这种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靠近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组合设计的优势,采用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总之,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四段”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中消除学生的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打破学生学习的心理平静状态,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