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文本 巧设方法 随文识字

2013-04-29纪海茹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字旁纸船随文

纪海茹

理论上讲,随文识字这种方法是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建构学习体系与内容;同时把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贯串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这是随文识字在理论方面的解释,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曾经讲过的一节课来说一说自己在实践层面的理解。我讲的这节课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的《纸船和风筝》,这是一篇很感人的童话故事,我将这节课的基调定为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阅读理解为辅。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随文识字就是一种必然的也是最佳的选择了。

备课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将《纸船和风筝》这节课的教学确定为两课时,我讲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要完成7个要认的生字和4个要写的生字,并完成1~6自然段的阅读任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在上课伊始,我以简笔画板画的形式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孩子们猜一猜这节课要学习哪篇课文,因为孩子们课前有预习,所以很快就猜出是《纸船和风筝》一课,在齐读课题时强调“筝”的轻声变化,完成第一处关于字音的纠正。

范读课文后,进入了我依托文本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课文听完了,这么美的大山里住着两只小动物,同学们看他们是谁?”我出示小熊和松鼠的图片,学生回答后,我又出示了松鼠的词卡,追问能读出它的名字吗?再继续出示“松”字的字卡,“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在这一环节中,我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图片的具体形象到词语的整体认识,再到一个字的认识学习,体现了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学生认识了“松”字后,我便告诉学生这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写的第一个字,明确学习任务,并提问“木字作偏旁时要注意什么?”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整一年的书写训练,有了一定的书写经验,很容易将以往课堂上对木字旁的注意事项迁移到本节课上,这只是对以往知识的回顾,而我在“松”字的书写教学中更想强调的是两个部件组合时应注意“谦让”,然后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我解决了关于“松”字的认知与书写问题。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问题,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到第6自然段,思考:“是什么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纸船是谁做的?风筝又是谁做的?”由这个问题来解决“扎”字的教学。出示“扎”后,请同学试着读一读,咱们做老师心里有数,“扎”字有平舌的读音,还有翘舌的读音,课文中究竟读什么音,这是每一个教师可以预见的问题,也是一个一定会出现矛盾的问题,这个矛盾的出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而我在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时赵主任又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查字典。是的,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识字工具,查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识字方法。尽管这种方法这么好,但真正能在学习过程中翻开字典、利用查字典学习的学生是少而又少,遗憾的说,这是一个学习习惯的缺失。所以当课堂上孩子们一起翻开字典查字典的时候,弄懂了“扎”字的两个读音都对,但课文中应该读什么呢,水道渠成,我又引导孩子们结合字的意思去确定课文中到底读什么。“扎”字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是“扎风筝”,但风筝是如何做的,孩子们很少知道,更多的孩子知道的是风筝是广场上老爷爷卖的,所以我就讲了一下自己曾经做风筝的经历,“扎风筝”就是把竹条用细绳捆好、绑好,我这么一解释,孩子们很快确定了“扎风筝”应该读平舌。课堂上的矛盾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但由此牵涉出另一个翘舌音应该怎么确定。所以,我又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扎针”,让孩子们明白当一个物体刺进、钻入另一个物体时要读翘舌音。明白了这一方法,我利用大屏幕出现了几个词语,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得到的知识去判断、去认定,以达到学以致用、巩固的目的。直到现在,当我弄不清这个字的读音时,都会回忆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可见课堂教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接下来,第三个问题“纸船折好了,风筝扎成了,他们是怎么送到对方手里的呢?”学生们通过读文很快就抓出了两个句子“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请学生们自己读这两个句子,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两个句子中都有读飘的字,而这两个字我都用拼音代替的,接着我说,“老师想到了两个读飘的字,可是确定不下来,只好请同学们帮忙了。”孩子们见老师有困难,都很愿意来帮忙,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区别这组同音字的方法——借助偏旁,在我的赞扬声中,孩子们很深地体会到了“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形声字构字特点。

“小熊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你从课文中的哪句看出了他们高兴的心情,试着读一读”;“哪句话直接写出了他们的高兴?”孩子们找到了“乐坏了”这句话。认识“坏”字对孩子们还说很简单,但我提高了难度,出示了这样的两个句子“乐坏了”和“摔坏了”,追问这两个句子中的“坏”字意思一样吗?不一样,“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孩子们有的说,“乐坏了”可以说成“非常高兴”,有的说“高兴极了”,有的说,“特别高兴”。孩子们凭借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理解,初步地体会了中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现象——“一字多义”的魅力。

接下来要学习的字是“抓”字。这个字是一个动词,并且孩子们在书写时特别容易把“抓”字右半部分的“爪”写成“瓜”。针对这个字的这两个教学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小松鼠高兴吗?你们现在都是小松鼠了,快看,风筝飘过来了,赶快抓住它”。二年级的孩子们确实很可爱天真,他们竟像真看见了似的,全都伸出小手来抓,看着他们把小手伸出来了,我马上说停,几十只小手停在空中,真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我顺势问,看看自己的小手什么样的?孩子们说手指直直的。是的,我出示了“爪”字的字卡,并解释“爪”字是古时候手向下抓东西的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在它的前面加了形符提手旁,就变成了今天的“抓”字。我又进一步强调抓东西时,手指伸得直直的,所以右半部分的字不能写成“瓜”字。在这一环节中,我不仅针对“抓”字的汉字演变的字理,更关注了这个字的易错点。

在本节课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一个字很有特点,这就是草莓的“莓”字。在这个字中,下半部分的“每”字是一个派生能力强的母体字,它可以加上不同的偏旁派生出不同的汉字,如诲、海、侮、敏……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体,我把这个机会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便真的能动起来了。思想中的火花最美,思考中的孩子最美,孩子们学习的就不止是 “莓”这一个字了。可见,字族字在识字教学中能够运用汉字构字规律来举一反三,简化教学过程和儿童识记过程,达到扩大识字量,提高了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所以,我们不可小视字族字在孩子们多认汉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节课中要认识的七个字中,有两个字偏旁相同,就是“祝福”二字,这两个字都有示字旁,示字旁最容易写成衣字旁,两个偏旁孩子们最容易弄错,但究其弄错的原因,远不止马虎大意那么简单,而是孩子们不明白两个偏旁的来历。这就需要我们在此多加关注,所以我在这设计了一个课件,演示了示字旁与衣字旁的演化过程,并让孩子说一说其他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字,让孩子们明白示字旁的字多与祭祀有关,而衣字旁的字多与衣服有关,然后再指导示字旁的书写,巩固识字效果。

本节课需要认识的7个汉字和4个需要写的字,就在这样的设计中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力图有所针对,有所体现。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做法,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思考。第一点就是以课文为识字教学的载体,将识字这一重点依托于文本中。也就是抓紧随文识字中的“随文”二字。但为了避免想要识字而肢解课文的弊端,我在依托文本、设计问题时,力争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衔接紧密,不脱节。第二点是教学中应用多种识字方法,但不能为了体现方法的多样性而牵强附会、人工堆砌,而是要研究每一个字在这节课中应该关注什么样的重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不同的识字方法,而方法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识字写字任务,更是为了教给孩子们一种思想、一种技能。作为教师,我们的目光不应该放在一字一词的得失上,而是要教给孩子们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

猜你喜欢

字旁纸船随文
衤衣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纸船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