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2013-04-29马欣影
马欣影
一、缘起
讲授这样一堂思维拓展训练的作文课,是缘起于一次以“大海”为话题的作文训练题。以前曾听过有的老师讲过一堂关于大海的话题作文立意、结构设置、论据等等的组织课,学生们文思泉涌,阐述了种种观点与理由。本想也以此为蓝本上一节作文的立意与结构的指导课,可是学生交上来的提纲却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立意的趋同。全班54个学生,有近94%的人把立意局限在:介绍海洋知识、保护海洋、描写大海景色、赞扬海洋的宽广包容这四个方面。学生利益的局限性使我意识到,这次作文的讲授重点应该从开始定位的讲结构、讲布局转移到更基本的作文立意上,而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拓展思路,能够从多角度立意,不人云亦云。可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二、分析问题
首先,当前高考、中考都趋向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考试,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三五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写到母爱就是我生病时如何照顾我,下雨天怎样给我送衣物;写到坚持不懈就是爱迪生;写到同学友情就是开始怎样好后来出现矛盾又雨过天晴等等的“套版反应”。学生没有求新的意识,久而久之思维僵化,想求新的时候也没有思路了。
其次,学生写作能力不高、兴趣不强的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缺少生活。当今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天地,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有自己别具特点的思想,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然而拿起笔却感到无话可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缺少写作基本功的训练,缺少写作思维的系统训练。
回顾我们的课堂作文教学环节,我们缺少的不正是写作思维的拓展,引导的训练吗?
学生们有着自己丰富的思想和多彩的生活,正如水库中的水,如何将这些水引导出来呢?这就需要给水库开凿几条合适的渠道,只有开凿好渠道,水才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而这“渠道”,就好比是学生恰当的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尤为重要。
第三,话题作文的种类很多。如果给出具体事物类的、抽象事理类的、短文总结观点类的等等,对高一的学生来讲,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每类作文都能又快又好地有个新颖准确的观点,而应该是针对话题能够快速打开思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在以后的作文练习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三、课堂实践
在作文课上,发扬民主,尊重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由感”和“安全感”,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我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开放而有趣味的问题:1+1+1=?并配上了三个和尚的图片,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一个人是爸爸,一个人是妈妈,一个人是我,在一起就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三滴水相加仍然是一滴水;国家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物理学上的合力等等,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也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学生常希望老师能够给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来指导他们的实践。在这次课中,我对学生以大海为话题的立意进行了总结,指出思维局限的原因,并通过几个立意较好的同学的立意的分析,总结出一个相对可用的规律,针对这种蕴含哲理的事物类话题作文可以快速打开思路。具体分析如下:
立意的思维起点可总结为;有形的海(具体的特征)与海相联系的事物深刻含义(抽象的)。
立意的思维方式: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相似联想。
1. 海的外形特点——宽阔—我们可以想到:宽容、包容、更广阔的是心灵。
——海量多—人海、题海、书海、学海。
——惊涛拍案—拼搏、顽强。
——潮起潮落—规律。
颜色深邃及变化——不同的视觉看到不同的感受、不同颜色的海不同年龄段的人。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哪怕只写涛声,也会慨叹“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 海的构成——水滴汇成—团结就是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人的精神比它更加广博,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和心灵的海洋中遨游成长、东临碣石、拜伦和海涅对海的深情早已经为世人所熟知的。
3. 与海相联系的事物——船、灯塔、贝壳、海燕、海洋生物、人(赶海的、观景的海峡——拼搏。顽强、照明之路(一个与灯塔相关的故事)、竞争、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曹操)、海带给我的、生命之源(母爱、故乡)游子思乡,两岸统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徒生《海的女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由此,学生们感觉到了原来我们身上有了这多的积淀,只要花点儿心思去想,我们竟可以想出这么多精彩的立意。学生们接着做了一个关于话题作文“路”的多角度立意的训练,我们看到刚才的总结与拓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们有方法可循,思路清晰,并且角度新颖多变。
四、课后反思
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则说:“认识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是人类神奇独特的思维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生机盎然。话题作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剪断了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然而可惜的是许多同学思维定势严重,他们没有意识到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话题这面多棱镜,也不知道哪些角度能看到这面多棱镜的内部。经过这堂课,许多同学掌握了方法,学会了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课堂上同学们的思考是积极的,而如何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去思考,恰恰是这堂课的灵魂。
五、结论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更有人将想象比作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学生思考问题常常是单一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引导,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向。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学教叶圣陶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应到学生入门,带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到学校来,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聪明。”充分开发教材的资源,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及时进行语文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变得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