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3-04-29周继武
周继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还要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有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在学生已有对圆的认知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了问题情景,引出了“圆有几条半径和直径?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好方法验证”等问题,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情景,最后到全班交流,这一系列充满着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的教学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交流中来,学生敢想、敢说,其中一个学生竟然又想出了用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行成一个圆来验证“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一特征,在多样的数学交流中深化了对圆特征的理解。
三、练习巩固时,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不少教师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课后大搞“题海战术”,书本、练习册、试卷……力求面面俱到,然而他们期盼的熟能生巧并没有出现,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课堂,在练习巩固环节,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翻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巩固效果。当学生出错后,教师还可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再讲一遍,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四、课后学习时,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在信息时代,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处理大量信息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多媒体拓展相关知识,去引导学生发现、体会、理解,并内化成一种思想意识和行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应用多媒体收集生活中的数学材料,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就是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现象并整理活动程序的一次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用语言清晰表述出来,也是拓展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学生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走进了生活,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体现了一定深度的数学发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