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3-04-29曹翠艳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案有效性老师

曹翠艳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们多年的课题研究经验,探索出了如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师主导的有效教学策略

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研究我们总结出教师主导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从课前引导、课中点拨、课后辅导三个方面进行。

1. 课前引导:学案引领。课前,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设计出高质有效的预习学案来引导学生预习,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

首先,在学案的拟定上要把握一个“度”字。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引导,编写“导学案”,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加工成有序的,渐进的,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学案。在编写学案时,我们老师首先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方面要体现一个“度”,这种预习学案的设计,实现了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转变。

其次,学案的设计突出一个“导”字。学案是有效的学习辅助。课外时间,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上课时间,导学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是教师了解学生,透析疑难问题的重要依据,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性循环。例如,《鸟的天堂》一文,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导学案时,可让学生在文中划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还可设计和选择一些有动、静态描写的短文,让学生进一步识别。这样既能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2. 课中指导:适宜点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能适时地指点一下、拉学生一把,那么教学所体现的将是另一个层面的新思想。所以,教师适当贴切的点拨是课堂精彩呈现的关键。

首先,教师的点拨要“妙”。往往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在争论中不知不觉会陷入死角,此时,需要教师简单的提示即可。如,在讲《最后一头战象》时,学生对“流苏”一词有质疑,一位学生一本正经的从字典里找到答案来解释,但我分明看到提问的那个同学仍然茫然不知所指,此时,我点拨道:“有兴趣看看老师的靴子吗?”我站在了教室的中央。(因为我的靴子上就是流苏)同学们都笑了,提问的同学也欣然坐下。

其次,教师的点拨要“深”。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的理解由肤浅引向深入。记得在讲《唯一的听众》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时,我及时点拨,问:“省略号究竟省略了什么内容呢?能发挥想象说一说吗?”正是这个点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通过学生的想象、补充,深化了主题。

3. 课后辅导:达标检测。任何一种课堂形式最终的目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学会或会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就尤为必要了。课后教师要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检测,对错误进行纠正,将浅层的内容深层化,将感性的知识理性化。

二、学生主体的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呈现课堂教学的精彩。

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古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例如:《生命的壮歌》一文中,通过动物的故事,告诉人们蚂蚁和羚羊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逃生,其中包含所有的团结合作,奉献精神。在这一课的教学,我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我将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师生一起感悟团结合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就这样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变得有效。

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首先要科学分组,然后设计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时,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按照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评论。在本课程中,学生互相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有能力进行合作与交流,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点。

3.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今天,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想,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得知识。我曾尝试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网络具有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的阅读开辟了新的方式,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理答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研究表明,巧用追问、探问、转问等方式对学生课堂回答进行理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1. 追问。即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创设一些问题。如,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其中一节是描绘鸟儿翻飞齐鸣的景象。我用很多渲染的话来描绘这一景象后问学生:“看到了这些,你想到了什么?”下面有一位学生马上嘀咕起来:“烦死了!”碰到这种情况,也许我们会假装没听见,也许会批评此生乱讲。而我却随机追问为什么?那名学生说:“心情不好,听到这么多鸟叫声,心烦!”我再次追问,那么巴金听到这鸟叫声为什么心不烦呢?在我的下,学生展开讨论,最终明白:同样的情景,由于人的感情色彩不同而有所变化,这就是触景生情。一次错误的生成,由于老师的追问,无意中却形成了一段精彩!

2. 探问。所谓探问,是学生由于缺乏知识,问题模糊或困难等原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老师变换角度,从更容易理解的角度让学生换一个差不多接近问题的答案。如,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我在学生认读了“狮”,认识了反犬旁后问:“从这个反犬旁你看出了什么?”一学生马上回答:“这个‘狮字由三部分组成,是左中右结构。”显然,这不是老师问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我即时纠正了学生对于这个字结构的不正确说法,又将问题分解:“哪些字也用到反犬旁?”学生举出了好些例子,有一学生恍然大悟:“老师,反犬旁都是跟动物有关的。”至此,老师创设此问题情境的目标达成了,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操之过急地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巧妙运用了探问的方法化解难题。

总之,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猜你喜欢

学案有效性老师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